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8,共8页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脉瘤。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明确动脉瘤特征[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SAH责任动脉瘤形态(存在子囊、多囊或分叶的动脉瘤为不规则动脉瘤)和位置(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循环)],根据入院头部CT影像明确SAH的分布情况,使用改良Fisher分级将患者SAH情况分为1~4级,应用Hijdra评分对患者SAH的出血量进行评分。收集患者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将所有患者通过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1~2级为少量SAH组,3~4级为大量SAH组。比较少量SAH组与大量SAH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因变量,将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中P<0.1的可能影响SAH出血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将患者术前CT可见的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恶化的新发出血定义为再出血,所有患者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再出血为因变量,在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比较中P<0.1的因素中筛选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3例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男103例,女260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11)岁。以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大量SAH组198例,少量SAH组165例。与少量SAH组相比,大量SAH组患者年龄更大(P=0.011),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吸烟史比例更高(均P<0.05),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26.3%比2.4%,P<0.01),GCS评分更低[(13.1±1.8)分比(13.9±0.8)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9.7±5.4)分比(8.4±2.6)分,P<0.01];大量SAH组和少量SAH组患者动脉瘤数量和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组,再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组333例。与无再出血组相比,再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比例(83.3%比49.2%,P<0.01)和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43.3%比12.9%,P<0.01),GCS评分更低[12(9,14)分比14(13,14)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8(9,26)分比14(9,18)分,P=0.024];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动脉瘤数量、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两种分组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和再出血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6~1.049,P=0.012)、高血压病(OR=1.858,95%CI:1.196~2.886,P=0.006)是小型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775,95%CI:1.371~10.391,P=0.010)、较低的GCS评分(OR=0.677,95%CI:0.561~0.816,P<0.01)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病、GCS评分较低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型动脉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孙晓川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1332、82071397)。
文摘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脉瘤。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明确动脉瘤特征[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SAH责任动脉瘤形态(存在子囊、多囊或分叶的动脉瘤为不规则动脉瘤)和位置(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循环)],根据入院头部CT影像明确SAH的分布情况,使用改良Fisher分级将患者SAH情况分为1~4级,应用Hijdra评分对患者SAH的出血量进行评分。收集患者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将所有患者通过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1~2级为少量SAH组,3~4级为大量SAH组。比较少量SAH组与大量SAH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因变量,将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中P<0.1的可能影响SAH出血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将患者术前CT可见的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恶化的新发出血定义为再出血,所有患者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再出血为因变量,在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比较中P<0.1的因素中筛选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3例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男103例,女260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11)岁。以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大量SAH组198例,少量SAH组165例。与少量SAH组相比,大量SAH组患者年龄更大(P=0.011),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吸烟史比例更高(均P<0.05),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26.3%比2.4%,P<0.01),GCS评分更低[(13.1±1.8)分比(13.9±0.8)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9.7±5.4)分比(8.4±2.6)分,P<0.01];大量SAH组和少量SAH组患者动脉瘤数量和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组,再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组333例。与无再出血组相比,再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比例(83.3%比49.2%,P<0.01)和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43.3%比12.9%,P<0.01),GCS评分更低[12(9,14)分比14(13,14)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8(9,26)分比14(9,18)分,P=0.024];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动脉瘤数量、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两种分组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和再出血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6~1.049,P=0.012)、高血压病(OR=1.858,95%CI:1.196~2.886,P=0.006)是小型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775,95%CI:1.371~10.391,P=0.010)、较低的GCS评分(OR=0.677,95%CI:0.561~0.816,P<0.01)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病、GCS评分较低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颅内
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型动脉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eurysm,ruptur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mall aneurysm
Rebleeding
Risk factor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鉴峰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