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小型一体化小管径超声波管外测压装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志勇 蔡伟 +1 位作者 黄先祥 孙凌逸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8-1862,共5页
针对当前超声波管外测压设备体积较大、能耗高、使用不方便、不能测量小管径内流体压力的难题,研制了一种小型一体化小管径超声波管外测压装置.该装置通过发射电路、高速采集与存储电路的超低功耗设计,大幅降低了设备功耗;设计了一种新... 针对当前超声波管外测压设备体积较大、能耗高、使用不方便、不能测量小管径内流体压力的难题,研制了一种小型一体化小管径超声波管外测压装置.该装置通过发射电路、高速采集与存储电路的超低功耗设计,大幅降低了设备功耗;设计了一种新型探头夹具提高了回波信号的稳定性;通过锂电池供电、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去噪等方式增强了回波信号的质量;建立了较为精确的测压模型,实现小管径内流体的压力测量.对多种不同尺寸的小管径内流体进行了压力测量精度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体积小巧、功耗低、使用方便,以内径14mm的小管径内流体压力测量为例,最大测量误差不超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测压 小管径 小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条件对小型一体化装置处理污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仲雨叶 朱光灿 +2 位作者 任亮 张志东 李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针对小型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存在运行稳定性不高、处理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研究了不同进水条件对小型一体化装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厨房污水作为进水来源且于前端增设化粪池的装置对COD、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 针对小型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存在运行稳定性不高、处理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研究了不同进水条件对小型一体化装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厨房污水作为进水来源且于前端增设化粪池的装置对COD、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5.3%、85.2%和75.4%,出水主要三项指标达到江苏省DB32/T 3462-2018的一级B标准,这是因为厨房用水含有较多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是BOD的主要来源;污水流经化粪池进行厌氧水解反应后污水的可生化性得以提升,研究成果应用性强且投资成本低,为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小型一体化装置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和硝化液回流比对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81,共3页
研发了1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自然充氧和机械曝气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能源消耗。实验考察了HRT和硝化液回流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的4组HRT条件(厌氧36 h、好氧16.8 h,厌氧18 h、好氧8.4 h,厌氧12 h、好氧5.6 h,厌... 研发了1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自然充氧和机械曝气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能源消耗。实验考察了HRT和硝化液回流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的4组HRT条件(厌氧36 h、好氧16.8 h,厌氧18 h、好氧8.4 h,厌氧12 h、好氧5.6 h,厌氧12 h、好氧2.8 h)中,处理效果与HRT成正比,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91%、57%~79%、41%~62%;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成本,HRT以厌氧12 h、好氧5.6 h时较为适合,出水COD和NH3-N、TP可分别满足GB 18918-2002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和二级标准。当硝化液回流体积比分别为50%、100%和200%时,TN的去除率分别为52%、60%、64%;回流体积比在100%和200%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低于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一体化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液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自升压自升流一体化标准装置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石浩渊 辛晓钢 +2 位作者 党少佳 张帆 刘小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现有三相组合互感器计量性能检定试验存在所需设备数量多,试验接线复杂,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文中通过构建系统电磁扰动对一体化标准特性影响等效模型,分析泄露电流以及各元件间相互影响,提出了带屏蔽的自升压高压电流标准互感器设计方案... 现有三相组合互感器计量性能检定试验存在所需设备数量多,试验接线复杂,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文中通过构建系统电磁扰动对一体化标准特性影响等效模型,分析泄露电流以及各元件间相互影响,提出了带屏蔽的自升压高压电流标准互感器设计方案和基于优化结构布局的主动屏蔽技术,研发了功能模块高度集成的35 kV及以下三相自升压自升流一体化标准装置,实现了三相组合互感器标准装置的集成化、接线便捷化、工作高效化,极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和安全性,为后续三相组合互感器检定装置的优化奠定了基础,可为配网用电力互感器的安全、准确、高效的全性能检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组合互感器 抗干扰技术 电磁屏蔽 小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小型堆主回路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任成 杨星团 +1 位作者 刘志勇 姜胜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73-178,共6页
在模拟一体化小型堆主回路的自然循环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小型堆主回路自然循环稳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入的外部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实验本体内的自然循环流动保持了很好的对称性;影响自然循环流量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功率... 在模拟一体化小型堆主回路的自然循环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小型堆主回路自然循环稳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入的外部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实验本体内的自然循环流动保持了很好的对称性;影响自然循环流量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功率,入口温度、系统压力等参数的影响较小;提出了一个表征系统自然循环能力的综合特征参数k,可当作指标参数来衡量不同的自然循环回路或不同的运行工况下的自然循环能力,对进一步优化一体化自然循环反应堆的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一体化小型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小型自然循环反应堆流动非对称性机理分析
6
作者 廉海波 姜胜耀 +2 位作者 李胜强 朱宏晔 杨星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0-1416,共7页
为研究一体化小型自然循环反应堆稳态条件下的流动非对称性机理,通过总结当前国际自然循环反应堆的主要设计特征,建立了自然循环典型三维分析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竖直稳态下自然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混流截面... 为研究一体化小型自然循环反应堆稳态条件下的流动非对称性机理,通过总结当前国际自然循环反应堆的主要设计特征,建立了自然循环典型三维分析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竖直稳态下自然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混流截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大尺度的自然循环系统在理想竖直稳态自然循环条件下,存在周向的流量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其中流量分配的不均匀性较温度分布情况更突出。竖直稳态自然循环的主流流量和温度均呈现偏心趋势,属于系统层面的偏差,而不只是局部流动分配不均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小型反应堆 自然循环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类处理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秉涛 张亚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239-243,共5页
介绍了我国当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详细阐述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南省为例,结合村镇的基础设施,经济情况,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及环境敏感度,提出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即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生态处理和微... 介绍了我国当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详细阐述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南省为例,结合村镇的基础设施,经济情况,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及环境敏感度,提出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即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生态处理和微生物处理方法,并对每种处理单元进行分类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生活污水 存在的问题 分类处理 集中处理 分散处理 生态处理 微生物处理 小型一体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IS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堆内自然循环及下封头失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文超 彭常宏 +1 位作者 郭赟 曾和义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618,共6页
使用REALP5/SCDAP分析了IRIS堆汽轮机停机和部分失流事故导致的严重事故进程及缓解措施。分析结果表明IRIS堆内水装量大,使得堆芯较长时间处于淹没状态,事故发生后近7个小时堆芯开始裸露,10小时后堆芯开始损坏。对于不卸压不安注的情况... 使用REALP5/SCDAP分析了IRIS堆汽轮机停机和部分失流事故导致的严重事故进程及缓解措施。分析结果表明IRIS堆内水装量大,使得堆芯较长时间处于淹没状态,事故发生后近7个小时堆芯开始裸露,10小时后堆芯开始损坏。对于不卸压不安注的情况,压力容器会完全干涸,堆芯和蒸汽发生器之间形成蒸汽自然循环流动,堆芯温度缓慢升高,低熔点的控制棒金属首先熔化落入下腔室并加热下封头,使得下封头底部区域发生蠕变断裂失效。在不卸压的情况下一个上充泵的安注流量就能够缓解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小型 严重事故分析 RELAP5/SCD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复杂空间无人机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保兵 王凯 +2 位作者 王丹丹 高海跃 王春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3,48,共9页
分析了地下复杂空间无人机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指出地下复杂空间无人机面临单体性能不足、环境态势感知与自主导航能力有限、编队协同能力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展望了地下无人机关键技术发展趋势:①小型化轻量化一体化无人机设计... 分析了地下复杂空间无人机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指出地下复杂空间无人机面临单体性能不足、环境态势感知与自主导航能力有限、编队协同能力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展望了地下无人机关键技术发展趋势:①小型化轻量化一体化无人机设计技术。通过改进无人机的机械结构,提高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信息感知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度,优化电源管理系统等,最终实现单体无人机巡航速度、续航时间等性能的提升;②GPS拒止环境下态势感知与自主导航技术。攻克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导航与实时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难题,围绕特定场景逐步突破算法的局限性,提升无人系统的感知能力、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③有限信息下编队协同控制技术。攻克异构/同构无人机集群协同、复杂信道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等技术难题,通过优化无人机群体智能控制策略、信息交互机制及任务决策协同机制等,增强集群无人系统的鲁棒性,提高无人系统在地下复杂环境中的自适应能力,进而提升无人系统的任务执行效率与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下复杂空间 GPS拒止环境 环境态势感知 自主导航 小型化轻量化一体化无人机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