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中的新伦理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梅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就是伴随着关于儿童的新伦理秩序而生成的,其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来完成:在新家国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国民;从德性伦理到规范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公民;在新身体伦理建构中“制造”“模范儿童”。然而,儿童在“大脱嵌”革命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我主体性,而是再次将个人置于新国家共同体框架中,成为负载着人们关于国家、政治和文化想象的隐喻符号。尽管如此,清末民初的文本中总有些儿童拒绝被格式化规训,他们总能冲破现实的困境、观念的囚笼,叫喊出生命的喜悦和自由。这说明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之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真正的童年精神在引领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儿童文学 新伦理建构 小国民 小公民 “模范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责在肩:近代儿童节中家庭育儿话题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祖凤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4,共13页
在流行的“少年中国”说、“青春中华”观、家庭革命论等因素推动下,1931年国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四四”儿童节。受节日纪念主旨的影响,儿童节成为国民政府向家庭宣传、普及育儿知识的特殊渠道。官方希望家长掌握科学教养方法,尽可能给... 在流行的“少年中国”说、“青春中华”观、家庭革命论等因素推动下,1931年国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四四”儿童节。受节日纪念主旨的影响,儿童节成为国民政府向家庭宣传、普及育儿知识的特殊渠道。官方希望家长掌握科学教养方法,尽可能给予儿童良好的物质和教育条件,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国民”目标服务。在此要求下,家庭成为兼具抚养、教育儿童双重职能的场域。与此同时,政府还试图通过节日提升儿童的家庭地位、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的现代家庭关系。然而,民国时境下大多数家庭实无力落实相关要求,节日活动亦呈现出教育资源的差异化配置现状。这与追求“经济民主”的时代思潮相悖,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可以说,经由儿童节的纪念宣传,儿童养育由私人家庭事务转为公共政治社会问题,这在加重家庭之于国家责任的同时,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治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儿童节 小国民 家庭教育 儿童养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