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比较
1
作者 陆树洋 张鹏 +3 位作者 孙晓宁 杨守国 龚飞荣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0,487,共4页
目的比较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方法 10只健康实验猪,共进行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10次,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6次。从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解剖、术中血管吻合的难易以及术后评价血管通畅等方面比较颈总动脉及股... 目的比较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方法 10只健康实验猪,共进行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10次,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6次。从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解剖、术中血管吻合的难易以及术后评价血管通畅等方面比较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结果从血管解剖角度,颈总动脉较深,吻合操作较困难,但血管较粗(直径4.8 mm±0.3 mm),分支少。股动脉较颈总动脉表浅,更易定位分离,术中操作易于暴露,吻合较为容易,但相对较细(直径3.9 mm±0.2 mm)且穿支较多。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血管闭塞6枚,股动移植模型闭塞4枚。当人工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时,均未能观察到术后猪有异常表现,术后临床观察不能帮助准确判断移植血管通畅与否。结论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建立具有可行性,但两者各有利弊,均可以作为研究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股动脉 小口径血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鑫 侯磊 许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其移植后远期通畅率低,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中,快速内皮化、抑制血栓形成及与自体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简述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常用材料及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提高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内皮化 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进展
3
作者 曾姚 吕金凤 +2 位作者 王介平 刘彬 周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内促进血管内皮化等问题。桑蚕丝因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本文综述了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动物体内的应用,总结了以蚕丝基为材料制备小口径血管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向,以期为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丝素蛋白 血管疾病 小口径人工血管 抗血栓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兔实验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家庆 陈坤棠 +5 位作者 张福伟 李少彬 吴源周 冯靖 王武军 闫玉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构建出能够更好的模拟冠心病搭桥术后桥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利用4 mm内径,长度为3 c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血管置换兔的腹主动脉,切口位置分别选择在腹主中下1/3切口和下腹部切口,... 目的构建出能够更好的模拟冠心病搭桥术后桥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利用4 mm内径,长度为3 c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血管置换兔的腹主动脉,切口位置分别选择在腹主中下1/3切口和下腹部切口,对比两组动物的基本情况、手术的时间、需要结扎的侧支血管数量、术中大出血的几率、术后血管吻合后的波动情况及血管通畅几率,并完善手术的注意事项和术后的动物处理方法等。结果两组动物在体质量,腹主动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选择切口在中下1/3组有一增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选择在腹部中下1/3组在需要结扎的分支血管数量少于下腹部切口组,术后血管两端吻合口波动良好的比率大于下腹部切口组。两组在出血的几率,术后7 d的栓塞几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兔制备小口径血管的置换模型可行,可根据动物表现和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小口径血管通畅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血管 动物模型 聚四氟乙烯血管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潘仕荣 李松奇 +3 位作者 唐兴奎 郑欢玲 易武 陶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1-456,共6页
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 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增大。植入初始,人工血管内腔先吸附血浆纤维蛋白。14d见有少量梭形内皮样细胞生成。41d后形成完整内膜,由表面的内皮细胞单层和其下的平滑肌细胞组成。90d后生成稳定的内膜,平均厚度223μm。偶联水蛭素组和无偶联水蛭素组的通畅率分别为88.9%和75.0%。结果表明,改善抗血栓性、顺应性和微观结构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性能,有效促进内腔自然内皮细胞化,显著提高长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水蛭素 顺应性 超微结构 内皮细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顺应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关颖 关国平 +2 位作者 林婧 王英男 王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5-129,共5页
小口径人工血管顺应性低、与宿主血管顺应性不匹配是造成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的主要原因。采用弹性优良的血管材料、减小壁厚、增大孔隙率与孔径、合理孔径分布和多层管壁结构等均可提高人工血管的顺应性。反之,热定型等后处理方法则... 小口径人工血管顺应性低、与宿主血管顺应性不匹配是造成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的主要原因。采用弹性优良的血管材料、减小壁厚、增大孔隙率与孔径、合理孔径分布和多层管壁结构等均可提高人工血管的顺应性。反之,热定型等后处理方法则会降低高分子人工血管的顺应性。因此,提高人工血管的顺应性需结合血管材料、管壁结构和后处理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小口径人工血管 顺应性 材料 结构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涤混构小口径人造血管的设计与成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关颖 关国平 +2 位作者 杨小元 彭蕾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尚无理想产品成功应用于临床.以真丝和涤纶长丝为原材料,真丝编织纱为经纱,在经改装的全自动剑杆织机上,成功地制备了丝涤混构小口径人造血管管坯,并对其进行脱胶... 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尚无理想产品成功应用于临床.以真丝和涤纶长丝为原材料,真丝编织纱为经纱,在经改装的全自动剑杆织机上,成功地制备了丝涤混构小口径人造血管管坯,并对其进行脱胶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人造血管试样结构稳定、形态均匀,脱胶处理后人造血管试样的壁厚在0.3mm内、内直径约4mm、紧度在1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 涤纶 小口径人造血管 设计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涤混构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关颖 关国平 +2 位作者 杨小元 彭蕾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203,共7页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俱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设计并制备出一系列丝涤混构的机织小口径人造血管管坯,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与组织类型决定人造血管中丝素的表达率与分布;所有试样的径向拉伸强...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俱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设计并制备出一系列丝涤混构的机织小口径人造血管管坯,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与组织类型决定人造血管中丝素的表达率与分布;所有试样的径向拉伸强度均优于商用人造血管;顶破强度不低于商用ePTFE人造血管(SW),且均优于犬股动脉;水渗透性值均低于170mL/(cm2·min),移植前无需预凝;所有试样的顺应性均优于对照样S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造血管 丝素表达率 涤纶 水渗透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甩艳 赖琛 奚廷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3-730,共8页
血管移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也成为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材料和方法方面,首先简述了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然后介绍了近些年来浸渍-沥滤法、混凝法、去细胞组织复... 血管移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也成为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材料和方法方面,首先简述了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然后介绍了近些年来浸渍-沥滤法、混凝法、去细胞组织复合法、静电纺丝法、旋转曝光法、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法及3 D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作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各种材料和制备方法的特点,为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最后对小口径人工血管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血管材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PCL)小口径人造血管在动物实验中的内皮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佳丽 陆金燕 +2 位作者 张伟宸 邓小燕 康红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23,共7页
体内植入人造血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科学界进行各种尝试,然而解决血栓形成使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内皮化。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凭借其可生物降解、成... 体内植入人造血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科学界进行各种尝试,然而解决血栓形成使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内皮化。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凭借其可生物降解、成本低、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输送等。主要针对PCL小口径人造血管植入不同动物模型后,以及同种动物模型不同植入条件下的内皮化情况展开论述,从动物模型、移植物不同的内皮化方式等角度找到小口径人造血管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依旧不理想的原因,为以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Ε-己内酯 小口径人造血管 动物模型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修饰电纺丝PLLA/PVP纤维膜在小口径人工血管中的应用
11
作者 徐飞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1-171,共1页
目的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ESA)对静电纺丝制备的小口径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以期制备新型可降解小口径人工血管。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LA/PVP纤维膜,并利用ESA将壳聚糖/肝素修饰到PLLA/PVP纤维膜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组装... 目的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ESA)对静电纺丝制备的小口径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以期制备新型可降解小口径人工血管。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LA/PVP纤维膜,并利用ESA将壳聚糖/肝素修饰到PLLA/PVP纤维膜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组装前后纤维的形貌特征,并通过X线电子能谱(XPS)检测组装是否成功;接触角测试检测纤维膜表面亲水性的变化;并对自组装修饰的纤维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种植于修饰前后的纤维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纤维膜 静电自组装 电纺丝 电子能谱 PLLA PVP 静电纺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包被对异种脱细胞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12
作者 蔡巍巍 陈勇兵 +2 位作者 王亚宏 唐韵 陈长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素包被对异种脱细胞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截取的犬双侧颈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对其中部分颈动脉进一步实施肝素包被处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素包被组(移植经肝素包被处理的脱细胞血管,n=9)和无肝素包被组... 目的探讨肝素包被对异种脱细胞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截取的犬双侧颈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对其中部分颈动脉进一步实施肝素包被处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素包被组(移植经肝素包被处理的脱细胞血管,n=9)和无肝素包被组(移植未经肝素包被处理的脱细胞血管,n=9)。两组动物均接受双侧颈动脉移植,血管吻合后结扎左侧两吻合口间颈动脉(结扎侧),右侧则不结扎(未结扎侧)。于术后第1、3、12周分别进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测量血管内径,同时计算血流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移植物血管,制备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内膜厚度/(内膜厚度十中膜厚度)[I/(I+M)],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肝素包被组术后血管内径,除结扎侧术后第1周外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各时间点未结扎侧均较结扎侧明显缩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包被组术后血管内径,仅未结扎侧于术后第3、12周时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肝素包被组RI明显小于未肝素包被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素包被组未结扎侧内膜增生明显,I/(I+M)值较结扎侧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包被组结扎侧与未结扎侧I/(I+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脱细胞血管移植物在不同剪切力作用下内膜增生情况也不相同,低流速对移植物血管内膜增生具有促进作用;肝素包被处理可有效抑制内膜增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脱细胞血管 小口径血管 内膜增生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技术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蔡巍巍 陈长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2-1285,共4页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数量的逐年增加,自体桥血管和人造血管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组织工程为此带来了希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和超强的扩增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文章...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数量的逐年增加,自体桥血管和人造血管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组织工程为此带来了希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和超强的扩增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文章概述了目前干细胞技术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细胞 内皮祖细胞 小口径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