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导流明渠通航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霞 张绪进 +1 位作者 杜宗伟 李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09,共4页
根据小南海枢纽河段河势及水流条件特点,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导流明渠通航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明渠进口段炸除碍航礁石、出口段开挖新航槽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导流明渠原设计方案明渠... 根据小南海枢纽河段河势及水流条件特点,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导流明渠通航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明渠进口段炸除碍航礁石、出口段开挖新航槽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导流明渠原设计方案明渠进、出口段礁石碍航严重,通航水流条件差;优化方案通过整治措施显著改善了导流明渠的通航条件,保障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长江上游航运的安全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海枢纽 施工二期 导流明渠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近坝段水位变化研究
2
作者 黄建成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为了分析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特性,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小南海枢纽运用初期和运用20 a末,不同特征流量条件下,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过程,以及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 为了分析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特性,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小南海枢纽运用初期和运用20 a末,不同特征流量条件下,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的变化过程,以及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小南海枢纽运用后,坝下游约4 km河段范围内,水位较建坝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坝下游0.4 km处水位最大下降约1.47 m,出现在枢纽运用初期的枯水流量时;坝下游4 km以下河段水位,在枢纽运用初期下降甚少,随着三峡水库运行年限增加,库区泥沙淤积增多,水位逐渐高出初期水位,在枢纽运用20 a末,坝下游8.2 km处水位较初期水位最大升高约0.6 m;引起坝下游近坝段河道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期坝下游河床的开挖和三峡水库调度及泥沙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海枢纽 坝下游近坝段 水位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的库区滨江空间绿色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为例
3
作者 石雪莉 肖毅文 杜建国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55-257,共3页
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库区滨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双碳”背景... 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库区滨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双碳”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以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多元效益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长江流域 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