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甲基化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晓晴 瓮佳旭 +2 位作者 周宏宇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缺血性卒中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风险因素共同决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可遗传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潜在影响。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亚型存在特征性候选基因DNA甲基化水... 缺血性卒中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风险因素共同决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可遗传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潜在影响。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亚型存在特征性候选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改变,这对探究不同病因亚型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具有重要价值。DNA甲基化是动态、可逆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其模式可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发生显著变化,提示DNA甲基化可作为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DNA甲基化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甲基化 表观遗传 心源性栓塞 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其他明确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彦红 朱磊 +2 位作者 郑德俊 潘锦瑶 方建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54例。纳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性别、病因分型脑梗死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共测出E2/2、E2/3、E2/4、E3/3、E3/3型ApoE基因型,E4/4基因型未测出。(2)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脑梗死组男性的E3/3基因型频率(56.1%)、ε3携带者频率(78.0%)均低于男性对照组(分别为79.2%、89.6%);E3/4基因型频率(31.7%)、ε4携带者频率(15.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8%)。女性受试者两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LAA亚型与对照组比较,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的E2/3和E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46.7%)、ε2及ε3携带者频率(分别为3.3%、73.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9.2%,6.6%、89.6%);LAA亚型的E3/4基因型频率、ε4携带者频率分别为46.7%、23.3%,均高于对照组的7.5%、3.8%。但男性SAO组与对照组、女性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男性患LAA的危险因素。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梗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性别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