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 被引量:4
1
作者 魏盛 耿希文 +13 位作者 徐凯勇 张浩 赵峰 胡明会 艾志福 贺文彬 秦冬冬 王晓良 葛加兵 王斌 徐子翔 苏茜茜 李自发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已经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支撑条件,本文拟从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设计建设一般原则、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布局及功能区划、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相应配套设施设备、小动物神经行为学...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已经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支撑条件,本文拟从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设计建设一般原则、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布局及功能区划、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相应配套设施设备、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施工建设要求方面系统论述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以期为小动物神经行为学专业化实验室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规划设计参考及施工建设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 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利平 李雪 +3 位作者 高伟 张苗苗 叶秋燕 李虹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认知功能的行为学评估在相关疾病模型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干预评估等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但主要的评估方法是莫里斯水迷宫。它的许多优点确保了它的针对性。这些包括它评估实验动物学习和记... 认知功能的行为学评估在相关疾病模型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干预评估等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但主要的评估方法是莫里斯水迷宫。它的许多优点确保了它的针对性。这些包括它评估实验动物学习和记忆方面的有效性,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中免除动机差异,在各种跨物种研究中的可靠性,以及对许多实验条件和各种测试方案的适应性。尽管如此,它还是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实验动物在水中产生了过度的压力,需要较长的试验周期。总的来说,该方法的优点大于缺点,与其他非中心导航任务相比具有优势。文章综述了几种啮齿类实验动物行为学检测方法的原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应用特点以及优缺点,并与莫里斯水迷宫方法进行了比较,为更好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行为评估 习记忆能力 啮齿类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行为学实验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改良:Narrow-Alley Corner Test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绍春 潘伟生 +3 位作者 李明 路钢 冯忠堂 李圆圆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6-409,I0002,共5页
目的改良传统的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Narrow-alley Test、Corner Test及改良后的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SD大鼠:脑出血+GCSF治疗组;脑出血+生理盐水安慰治疗组;正常对照... 目的改良传统的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Narrow-alley Test、Corner Test及改良后的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SD大鼠:脑出血+GCSF治疗组;脑出血+生理盐水安慰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结果(1)与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结果一致,正常大鼠在Narrow-alleyCorner Test实验装置中向左、向右"站立转身"的几率接近,而脑损伤大鼠则趋向沿损伤同侧作"站立转身"。(2)Narrow-alley Corner Test不须反复刺激大鼠,减少了人在实验现场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信度。结论Narrow-alley Corner Test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的神经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行为 动物实验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红玲 赵巧艳 +1 位作者 王红莲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行为检测 实验动物 脑卒中 感觉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区 设计应用 脑损伤后 方法介绍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评价方法概述及常用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毅龙 赵怡楠 +1 位作者 苗晋鑫 苗明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2-954,共1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物模型以及相适宜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是进行PD机制研究、抗PD药物研发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对常用帕金森行为学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评价指标、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对目前常用的帕金森模型进行了概述,对模型的造模机制、与帕金森临床特征的吻合情况、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帕金森模型与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小鼠 行为实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转轮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组织神经Y肽及中央杏仁核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建梅 苏晓云 +1 位作者 王昕 贺继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2,共8页
目的:观察4周自愿转轮运动对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神经Y肽(neuropeptide Y,NPY)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模... 目的:观察4周自愿转轮运动对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神经Y肽(neuropeptide Y,NPY)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大鼠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同时,应激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自愿转轮运动。运动及应激结束后通过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八臂迷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放射免疫法测试大鼠脑组织NPY及血浆Cort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A区nNOS神经元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不动时间延长,八臂迷宫实验中应激大鼠完成八臂迷宫时间显著延长,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及总记忆错误次数均显著增加;应激大鼠肾上腺指数及血浆Cort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NPY水平下降、中央杏仁核nNOS表达显著增强;而长期自愿转轮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NPY水平升高、肾上腺指数及血浆Cort水平下降,CeA区nNOS表达减弱。结论:自愿转轮运动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增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理可能与长期自愿转轮运动增加抑郁大鼠脑组织NPY水平、降低血浆Cort水平及减弱CeA区n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转轮运动 抑郁大鼠 习记忆 抑郁行为 神经Y肽 血浆皮质醇 一氧化氮合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小蒙 王荣亮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研究对探索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必不可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2],是造成供血区卒中常见的原因。故用线栓法制成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研究对探索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必不可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2],是造成供血区卒中常见的原因。故用线栓法制成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最常用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动物 神经行为表现 大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21
9
作者 丁丽华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为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一种可靠的三叉神经痛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假手术组 ,手术组用两根铬线疏松环扎大鼠的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损伤 ,而假手术组只暴露神经 ,但不结扎 ,观察术... 目的 :为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一种可靠的三叉神经痛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假手术组 ,手术组用两根铬线疏松环扎大鼠的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损伤 ,而假手术组只暴露神经 ,但不结扎 ,观察术后不同时段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及相关的痛觉行为变化。结果 :手术组术后 9~ 6 0天左右 ,在眶下神经支配区域内 ,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 ,与手术对侧、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极低的外在刺激即可激发强烈的疼痛行为反应 ,持续至术后 30天 ,然后逐渐恢复 ,术后 80天左右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环扎损伤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出现 ,压迫解除后疼痛可缓解。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临床因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情况 ,简单易行 ,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三叉神经 慢性缩窄环术 动物模型 手术 行为反应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行为学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柏平 倪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测试指标有:旷场实验、暗盒实验、内脏疼痛指数行为学指标变化,动物摄食量和体重变化,以及溃疡指数,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1)力竭组大鼠... 目的:探讨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测试指标有:旷场实验、暗盒实验、内脏疼痛指数行为学指标变化,动物摄食量和体重变化,以及溃疡指数,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1)力竭组大鼠溃疡指数显著升高(P<0.01),运动应激动物体重、摄食量显著下降;2)力竭组大鼠矿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显著下降(P<0.01),表明大鼠的活动能力水平和活动兴趣均下降;理毛次数显著减少(P<0.01),表明大鼠的清洁行为明显减少;暗环境适应能力下降(P<0.01),内脏疼痛行为表现显著增加(P<0.01)。3)力竭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旷场、暗盒和内脏疼痛指数实验可以作为评价雌性大鼠力竭性跑台训练导致运动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行为学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应激性胃溃疡 动物模型 行为 矿场实验 暗盒实验 溃疡指数 内脏疼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颅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云峰 胡秉诚 +2 位作者 尤晨 沈建康 李国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颅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 方法将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外伤对照组、bFG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建立大鼠侧方液压颅脑外伤模型 ,观察神经行为学 ,脑组织...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颅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 方法将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外伤对照组、bFG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建立大鼠侧方液压颅脑外伤模型 ,观察神经行为学 ,脑组织含水量 ,脑组织损伤面积及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外伤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bFGF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并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 ,减少损伤面积 (P <0 .0 5 ) ,并能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病理学损害。 结论bFGF有助于颅脑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的恢复 ,其机制与减轻脑水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行为 治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德双 李晓捷 +1 位作者 钟堂武 郭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4-1007,共4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目前C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对CP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明确CP发生发展机制,标准化的CP动物模型制备是关键。动物选择中主要以鼠、羊、猪、兔等为主。由于大鼠神经解剖与人类极为接近,且大小合适、繁殖力强、抗感染能力强、实验方便和比较经济,而且大鼠情绪反应敏感,便于进行神经行为学观察,因此目前多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物模型 行为检测 发育障碍 运动障碍 神经解剖 进行性损伤 抗感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大鼠急性耳鸣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优化同步记录神经振荡活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行 廖华 Stolzberg D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46,共2页
电生理学认为耳鸣产生于听皮层的神经振荡自发性电活动,但既往行为学结合电生理学的动物模型还不能检测这一假说;研究表明对注意力的控制可能在耳鸣的感知中发挥了作用,但是对觉醒动物耳鸣的电生理学记录却很被动。耳鸣模型的评估方式... 电生理学认为耳鸣产生于听皮层的神经振荡自发性电活动,但既往行为学结合电生理学的动物模型还不能检测这一假说;研究表明对注意力的控制可能在耳鸣的感知中发挥了作用,但是对觉醒动物耳鸣的电生理学记录却很被动。耳鸣模型的评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Jastreboff、Guitton等采用的避免电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大鼠 动物模型 电生理 同步记录 听皮层 评估方式 声刺激 TURNER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作为学习记忆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回顾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志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回顾应用果蝇作为学习记忆模式动物的研究工作。方法 文献调研。结果 经实验室筛选出dnc、rut、amn、rad、cabbage、turnip、radish、nalyot、turnip、nemyp15 3、ala等表现条件反射行为障碍的突变体,且已证实与cAMP信号转导途... 目的 回顾应用果蝇作为学习记忆模式动物的研究工作。方法 文献调研。结果 经实验室筛选出dnc、rut、amn、rad、cabbage、turnip、radish、nalyot、turnip、nemyp15 3、ala等表现条件反射行为障碍的突变体,且已证实与cAMP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经现代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蕈状体蘑菇体(mushroombodies)有多种基因产物的优势表达,成为果蝇的嗅觉、视觉学习和记忆过程起关键作用的神经解剖区。果蝇的学习记忆与个体发育程度有关。果蝇幼虫训练形成的条件性嗅觉回避反应,在幼虫蜕变为成虫后(8d)仍然存在,这为研究长时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dnc和amn突变体不能形成这一长时记忆。结论 遗传学背景较为清晰的果蝇,由于具有各类学习记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果蝇 研究回顾 习记忆模式 信号转导途径 长时记忆 实验室筛选 研究工作 行为障碍 条件反射 cAMP 研究发现 免疫组化 基因产物 神经解剖 记忆过程 发育程度 回避反应 记忆机制 研究 突变体 RUT 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发育毒性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楠楠 梁锦锋 +1 位作者 宋淑亮 吉爱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胚胎早期暴露于某些工业化学物中,即使是很小剂量,也可导致胚胎脑损伤,引起神经发育性疾病和亚临床脑功能不良。虽然化学物基于动物毒性实验的安全性评价是较可靠的,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成本高,而且不符合目前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的趋势,因... 胚胎早期暴露于某些工业化学物中,即使是很小剂量,也可导致胚胎脑损伤,引起神经发育性疾病和亚临床脑功能不良。虽然化学物基于动物毒性实验的安全性评价是较可靠的,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成本高,而且不符合目前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的趋势,因此神经发育毒性(DNT)实验的替代模型逐步引起重视。为建立和完善快速、经济又可高通量筛选受试物的替代方法,本文分别介绍了体外细胞模型和非哺乳动物模型的优势、现阶段应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替代法虽不能完全取代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体内实验,但它们在区分化合物和识别DNT机制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障碍 动物替代实验 模型 神经 细胞 非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会香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光遗传学方法是近十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迅猛发展的一项光控细胞新技术,此项技术也被称为是"21世纪注定获得诺贝尔奖的一项新技术"。该生物工程技术整合了光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电生理等众多学科... 光遗传学方法是近十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迅猛发展的一项光控细胞新技术,此项技术也被称为是"21世纪注定获得诺贝尔奖的一项新技术"。该生物工程技术整合了光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电生理等众多学科。这项由多学科交叉应运而生的新型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进而扩展到动物行为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各种行为的功能、机制、发展和进化的一门学科,对神经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光遗传学的具体过程及特点,以及其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光遗传学技术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 动物行为 光敏蛋白 神经 光纤 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行为学高级培训班暨首次动物行为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被引量:1
17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行为 培训班 动物 北京 中国科 参会人员 知名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毛发异常对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18
作者 孔琪(摘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4,共1页
动物游泳试验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啮齿类动物行为学研究。暴露于水中的动物毛发和皮肤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经过遗传修饰或药物处理过的实验动物,经常会出现毛发的异常。在对这些动物进行游泳试验时,就可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芬... 动物游泳试验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啮齿类动物行为学研究。暴露于水中的动物毛发和皮肤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经过遗传修饰或药物处理过的实验动物,经常会出现毛发的异常。在对这些动物进行游泳试验时,就可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芬兰的Kalueff AV等人为了探求毛发异常在动物强迫游泳试验中的作用,他们将129S1品系的实验小鼠脱毛并和未脱毛的小鼠对比它们在游泳中表现的不同。实验结果显示,脱毛小鼠在5分钟的强迫游泳实验中没有表现出与未脱毛小鼠有何不同之处,认为该品系的小鼠毛发改变对于游泳结果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该结果对于毛发异常的小鼠用于行为学分析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毛发 动物行为 异常 实验小鼠 影响实验 实验动物 药物处理 遗传修饰 参考价值 游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19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重点实验 河南省 免疫 建筑面积1000m^2 动物 快速检测试纸 研发平台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小鼠帕金森样行为
20
作者 赵婷婷 何岚峤 +3 位作者 严森 樊鹏雨 张翀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究绞股蓝乙醇提取物(本文简称GP)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每组16只。通过在小鼠黑质网状部区域定... 目的:探究绞股蓝乙醇提取物(本文简称GP)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每组16只。通过在小鼠黑质网状部区域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式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造模两周后,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分别给予左旋多巴(10 mg/kg,腹腔注射)、GP(100 mg·kg^(-1)·d^(-1),口服)和GP(200 mg·kg^(-1)·d^(-1),口服)三周。通过旷场实验和CatWalk步态分析实验评估GP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通过抓力仪检测小鼠的肌肉力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内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GP对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p38、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JNK)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蛋白(Bcl)-2、Bcl-2关联X蛋白(Bax)、cleaved-胱天蛋白酶(caspase)-3等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P各剂量组移动距离、正常步序比、四肢步周长度增加,前肢抓力增大(均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P组TH阳性细胞比例增加,脑组织中多巴胺和血清素含量增加,磷酸化ERK1/2表达增加,磷酸化p38和磷酸化JNK1/2表达减少,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下降(均P<0.05)。结论:GP可通过调节磷酸化MAPK家族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中脑组织内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促进黑质网状部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绞股蓝 行为实验 多巴胺能神经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蛋白 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