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淋巴瘤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琪 吴湖炳 +1 位作者 高蕾 邹衍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行CT、MRI检查的患者;(2)对估计临床分期有参考作用方面PET 为100%,CT、MRI 占66.7%;(3)初步显示PET检查荧光脱氧核糖(FDG)摄取值高低可对区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4)20例患者根据PET检查代谢值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缺乏此信息,治疗调整者及治疗有效率低于前者。结论PET检查将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恶性淋巴瘤全身探查、早期发现病变、定量分析、显示代谢功能、监测疗效、评估预后诸方面都有其优越性。该检查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鉴别假阳性反应;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示踪剂对血糖的暂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临床意义 诊断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机(PET)初试
2
作者 潘中允 贾少微 +3 位作者 陈涤明 赵永界 王兰芬 黄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4-5,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PET)是当今最高层次的核医学技术,是研究脑代谢、脑受体和心肌代谢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赵永界等于1986年11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PET实验样机,我们从1987年7月起合作进行了一些模型实验和动物试验,对...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PET)是当今最高层次的核医学技术,是研究脑代谢、脑受体和心肌代谢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赵永界等于1986年11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PET实验样机,我们从1987年7月起合作进行了一些模型实验和动物试验,对该机的实用性进行了估价,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照相机 pet 核医学技术 正电子发射 模型实验 实验样机 脑代谢 心肌代谢 时间分辨率 影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模拟研究及实验检验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姚树林 陈盛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验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ET实验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当热灶直径以PET分辨率为单位时,图像热灶的最大及平均恢复系数随热灶直径的变化与分辨率无关,且热灶半高宽/分辨率与热灶直径的关系不受分辨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容积效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实验检验 关系 图像 影响 恢复系数 平均 计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影响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左芳 石现 +1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云 朱文斌 +2 位作者 陈雪梅 陈蕾 徐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组6只兔。所有兔在手术后30min、3及6h行脑PET检查,6h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结束后,解剖观察并取脑组织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结果①有1/3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②手术组24只兔中,有15只模型成功,线栓进人大脑中动脉,A、B、C及D组插线成功的比例分别为3/6、5/6、5/6及2/6,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30min,15只成功模型的PET结果即显示双侧基底核、颞叶、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的比值(右侧/左侧)下降,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似手术组无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A、B、C、D组比值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5)。④A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FC染色未发现明显异常:B、C及D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病灶。结论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最佳线栓头径为0.30~0.40mm。PET检查对早期血流量减少很敏感,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的有效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模型 动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莹莹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4,共5页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局部血流量变化,判断脑缺血区组织存活状态,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疾病诊断、病程分期及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英文)
8
作者 Ruediger E.Por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磁共振波谱分析可监测体内未标记药物的代谢转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可显示小分子、亲水的造影剂在血浆与组织细胞间隙间的即时分布,并可以用来检测抗血管或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磁共振波谱分析 功能成像技术 磁共振影像学 动态对比增强 非损伤性 检测技术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变换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图像重建中的应用
9
作者 吴朝霞 程敬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92-1295,共4页
在对常用的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方法———解析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将小波包技术应用于断层图像重建 ,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断层图像重建框架 .该方法能够直接从投影数据的多尺度表达中计算出目标多尺度表达系数 ,可在提取重建... 在对常用的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方法———解析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将小波包技术应用于断层图像重建 ,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断层图像重建框架 .该方法能够直接从投影数据的多尺度表达中计算出目标多尺度表达系数 ,可在提取重建图像多分辨信息的同时 ,保留传统滤波反投影法的简便性和有效性 .计算机仿真模型和临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投影数据的重建结果表明 ,该方法和滤波反投影方法相比 ,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基础上 ,能够对任意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较为精确的重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图像重建 医疗诊断成像 核医学技术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断层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潘中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1-16,共6页
正电子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非创伤性显像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它可提供其它方法所不能提供的重要诊断信息。当进行这种显像时,将发射正电子的人体天然元素的同位素(^11C、^13N、^15O)或其近似物(^18F近... 正电子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非创伤性显像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它可提供其它方法所不能提供的重要诊断信息。当进行这种显像时,将发射正电子的人体天然元素的同位素(^11C、^13N、^15O)或其近似物(^18F近似^1H)标记的生物活性分子注入静脉,结构类似X线CT的PET扫描仪可测得胜器或脏器某部位的放射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断层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生物活性分子 放射性浓度 显像技术 非创伤性 诊断信息 天然元素 X线CT 同位素 扫描仪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核素标记奥曲肽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飞虎 刘婷 +3 位作者 陈玉清 赵贵植 陈大明 杜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2,共9页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有8个氨基酸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与生长抑素受体(SSTR)能够高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组织上常有一些生长抑素受体的过度表达,因此,应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奥曲肽及其类似物作为肿瘤示踪剂,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有8个氨基酸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与生长抑素受体(SSTR)能够高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组织上常有一些生长抑素受体的过度表达,因此,应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奥曲肽及其类似物作为肿瘤示踪剂,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奥曲肽类似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SST) 生长抑素受体(SSTR) 奥曲肽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正电子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霍焱 王荣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6-380,共5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肿瘤受体研究中,用18F标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靶向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膜细胞和肿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的αvβ3整合素以揭示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其研...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肿瘤受体研究中,用18F标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靶向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膜细胞和肿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的αvβ3整合素以揭示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其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18 F标记多肽的发展历程。本文就目前国内外18F标记正电子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18F标记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 αvβ3化学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影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凯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6-69,共4页
PET和CT影像技术是肿瘤、痴呆症、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临床诊断技术,近年发展的小动物PET/CT成为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小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医学研究的最新工具,能够活体无创的、动态的、定量的从分子水平观察动物的生理生化变化,进... PET和CT影像技术是肿瘤、痴呆症、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临床诊断技术,近年发展的小动物PET/CT成为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小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医学研究的最新工具,能够活体无创的、动态的、定量的从分子水平观察动物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基因表达显像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小动物PET/CT在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PET成像用LYSO闪烁晶体阵列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红 徐扬 +5 位作者 李德辉 王佳 龙勇 胡吉海 付昌禄 蒋春健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08,411,共4页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PET)成像较人体PET成像,对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小动物PET用闪烁阵列制备工艺的发展。硅酸钇镥(LYSO)晶体具有高密度,高有效原子系数,响应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闪...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PET)成像较人体PET成像,对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小动物PET用闪烁阵列制备工艺的发展。硅酸钇镥(LYSO)晶体具有高密度,高有效原子系数,响应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闪烁晶体材料。该文提出一种以LYSO闪烁晶体阵列的制作方法,采用提拉法实现大尺寸闪烁晶体LYSO的生长;运用化学机械抛光法对切割后晶条进行全局平坦化抛光处理;利用自制高精度夹具组装单根晶条至阵列形式,最终制作成可应用于小动物PET的LYSO闪烁晶体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pet) 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 化学机械抛光 晶体阵列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心理安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3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徐卫平 单保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1,I0003,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所得图像数据采用S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P<0.001,uncorrected,K>10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与空白对照比较,外关穴针刺激活左侧颞中回(BA22)、颞叶Sub-Gyral(BA21)、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楔前叶(BA7),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激活左侧颞上回(BA22)和右侧颞下回(BA20)、角回(BA39),非穴针刺激活左侧枕叶舌回(BA18)、小脑和右侧颞上回(BA22)、枕叶梭状回(BA18);外关穴针刺与不透皮假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小脑前页和右侧楔前叶(BA19),外关穴针刺与非穴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额下回(BA45)、颞上回(BA22)、顶上小叶(BA7)、楔前叶(BA7)、中央后回(BA40)、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额下回(BA47)、楔前叶(BA7、19)、楔叶(BA18)、中脑。结论: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不是针刺效应的全部,针刺穴位特异性的激活与穴位主治作用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安慰 针刺效应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脑功能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飞行时间技术对标准摄取值的增益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晓梁 邵小南 +2 位作者 徐梅 王小松 王跃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0,224,共5页
目的在临床病例中验证PET飞行时间技术(TOF)对标准摄取值(SUV)的增益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61例受检者共136处病灶分别采用TOF和非TOF重建图像,比较两组最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mean)的差异;将TOF组较非TOF组SUV... 目的在临床病例中验证PET飞行时间技术(TOF)对标准摄取值(SUV)的增益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61例受检者共136处病灶分别采用TOF和非TOF重建图像,比较两组最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mean)的差异;将TOF组较非TOF组SUV升高的百分比定义为ΔSUV,ΔSUV>0视为存在增益作用;分析TOF技术对病灶ΔSUV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小病灶及高体重指数(BMI)者SUV的增益价值。结果①TOF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10.02±7.40、6.89±4.95,均显著高于非TOF组的9.17±7.50、6.32±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2、10.136,P<0.01)。②136处病灶中,ΔSUVmax>0共117处(0.21%~82.86%),ΔSUVmean>0共119处(0.18%~93.46%)。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的BMI与ΔSUVmax、ΔSUVmean呈正相关(r=0.312、0.272,P<0.01),病灶直径与ΔSUVmax、ΔSUVmean呈负相关(r=-0.426、-0.411,P<0.01)。④TOF技术对直径<1.5 cm的病灶及BMI≥25 kg/m2的SUV增益更显著(P<0.05)。结论 PET图像通过TOF重建后,可以显著提高SUV,其中高BMI受检者图像质量及小病灶的探测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飞行时间技术 标准摄取值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准备对裸鼠移植瘤模型microPET 显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丽娜 高凯 +3 位作者 李小颖 梁颖 张连峰 吴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7-62,69,F0003,共8页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 F-FDG microPET 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 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 组(6 只/组);A 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 F-FDG microPET 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 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 组(6 只/组);A 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8 F-FDG 后60 min 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 F-FDG;B 组:禁食(6 ~8)h、加温(30 ~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C 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E 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F 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 F-FDG.注射18 F-FDG 约1 h 后,行microPET 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max ).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 组、C 组、F 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 组摄取最高(8.03 ±1.29),B 组摄取降低71.98%(P =0.000).颈部肌肉:A 组摄取最高(16.07 ±5.20),B 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 =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 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 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 组分别升高6.50 倍、1.29 倍、4.76 倍(P 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 次microPET 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364).第2 次microPET 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 F-FDG 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 F-FDG 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裸鼠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小动物 实验动物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D阵列的PET探测器模块电子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永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8-400,392,共4页
APD阵列γ光子探测器的诸多优点使之特别适用于 PET成像技术 ,根据 APD器件本身的特点以及 PET系统对探测器模块信号读出的要求 ,在介绍 APD实验模块前端电路的设计和性能测试以后 ,详细讨论了 APD模块电子学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 APD阵列 pet探测器 核医学 电子学设计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 发展的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烈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0-467,共8页
PET扫描仪是当今最昂贵的、最精密的医用诊断设备,本文就与PET扫描仪相关的技术(如闪烁体、光电转换器件、电子学系统、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系统以及PET系统设计等)发展的现状做一介绍,并对PET的发展前景给出了展望。
关键词 pet 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仪 医用诊断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神经影像学技术在小动物实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思明 王雪蕊 +2 位作者 闫超群 姬彩硕 刘存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7-470,475,共5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过程中,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无创地在动物活体上反映时间及空间维度的信息[1],是观察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脑结构的重要方法。然而,单一的脑结构成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要求,促使神经影像学技术从单...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过程中,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无创地在动物活体上反映时间及空间维度的信息[1],是观察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脑结构的重要方法。然而,单一的脑结构成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要求,促使神经影像学技术从单纯的脑形态学研究逐渐转换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2],必要时需构建相应的分子探针,标记某一特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使其能够在活体和(或)离体地反映靶生物分子的量和(或)功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实验 疾病模型 动物 啮齿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