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剪跨比铁路圆端桥墩拟静力试验及易损性分析
1
作者 沈林白 洪彧 +3 位作者 周志达 王涵玉 蒲黔辉 文旭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40,共13页
为厘清小剪跨比圆端铁路桥墩横桥向的地震损伤机理,以国内某铁路沿线桥梁为参考开展3组缩尺比1∶8的拟静力试验,对滞回曲线的延性、残余位移、滞回耗能和刚度退化4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试验结果为参考使用OpenSees建立纤维截面有限元模型... 为厘清小剪跨比圆端铁路桥墩横桥向的地震损伤机理,以国内某铁路沿线桥梁为参考开展3组缩尺比1∶8的拟静力试验,对滞回曲线的延性、残余位移、滞回耗能和刚度退化4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试验结果为参考使用OpenSees建立纤维截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耐震时程动力计算,以桥墩的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基于试验中观察得到的4个关键节点定义无、轻微、中度、严重和完全损伤5种损伤状态之间的位移延性比临界值,通过易损性分析桥墩的损伤发展历程。研究结果表明:1)配筋率从0.3%提升至0.7%,桥墩的承载能力提高至1.37倍,极限位移提高至1.22倍,最终残余位移提高至1.55倍,耗散能量增加至1.80倍,初始刚度提升至1.08倍,最终刚度提升至1.12倍。提高配筋率可以提升桥梁抗震性能,也能增加桥梁抗震韧性。2)当桥墩配筋率由0.3%提至0.7%时,在多遇地震下,轻微损伤概率从87.2%降为29.8%;在设计地震下,中度损伤的概率从63.5%降为30.0%;在罕遇地震下,严重损伤的概率从61.7%降为16.4%。纵筋配筋率可以大幅降低桥墩的损伤概率,提升桥墩的抗震性能。3)在现行铁路规范允许的延性系数为4.8时,3个桥墩均处于严重损伤的阶段。当发生罕遇地震时,3个桥墩出现完全破坏的概率为6.4%、0和1.4%,小剪跨比圆端铁路桥墩在强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抗震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形桥墩 小剪跨比 拟静力试验 破坏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内置钢管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白亮 周天华 +1 位作者 谢鹏飞 罗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552,共8页
为研究小剪跨比内置钢管组合剪力墙(STLW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STLW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变形能力、耗能性能、刚度及承载力退化规律.然后,采用拉压杆-滑移模型对STLW剪力墙的承载力进行分析.试验... 为研究小剪跨比内置钢管组合剪力墙(STLW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STLW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变形能力、耗能性能、刚度及承载力退化规律.然后,采用拉压杆-滑移模型对STLW剪力墙的承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STLW剪力墙由整截面墙渐变为开竖缝剪力墙,有效避免了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发生脆性剪切破坏.与传统小剪跨比剪力墙相比,STLW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显著提高.经合理设计,其极限位移可提高约50%,黏滞阻尼系数提高约2倍.STLW剪力墙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符合,拉压杆-滑移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TLW剪力墙受力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墙 小剪跨比 钢管 切破坏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牛腿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礼和 袁明亮 +1 位作者 赵玉新 李根鑫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0-553,共4页
为了分析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牛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对牛腿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牛腿纵筋的承载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在小剪跨比情况下,牛腿破坏形态大致可分为剪切破坏和斜... 为了分析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牛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对牛腿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牛腿纵筋的承载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在小剪跨比情况下,牛腿破坏形态大致可分为剪切破坏和斜压破坏2种破坏形态;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钢筋混凝土牛腿受剪承载力增大而且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着剪跨比的增大,牛腿的极限承载力明显下降;在荷载一定的情况下,裂缝宽度基本上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应变值随剪跨比的减小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剪跨比 牛腿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带缝剪力墙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珠 李罡 刘元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保温承重结构体系——免拆保温墙模带缝剪力墙体系.运用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小剪跨比带缝剪力墙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着重研究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对免拆模复合带缝剪力墙性能的影响.... 提出一种新型保温承重结构体系——免拆保温墙模带缝剪力墙体系.运用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小剪跨比带缝剪力墙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着重研究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对免拆模复合带缝剪力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轴压变化对其承载力及其延性系数有明显影响,混凝土等级的提高使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比值接近,屈强比较大,安全储备较低,且延性系数也有很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缝力墙 小剪跨比 非线性 轴压比 混凝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RC柱及钢管增强RC柱多次冲击的响应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林 周戴江 +1 位作者 李乐平 刘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RC)墩柱遭受车船撞击的风险日益增加,且车船撞击一般发生在RC柱靠近地面或底部承台的位置,导致柱体出现小剪跨比条件下的脆性剪切破坏。而随着力学性能良好的钢管混凝土在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在小剪跨比下的抗...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RC)墩柱遭受车船撞击的风险日益增加,且车船撞击一般发生在RC柱靠近地面或底部承台的位置,导致柱体出现小剪跨比条件下的脆性剪切破坏。而随着力学性能良好的钢管混凝土在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在小剪跨比下的抗冲击性能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小剪跨比RC柱的剪切损伤机理以及钢管对RC柱抗剪性能的增强效果,使用大型刚性摆锤装置分别对1根RC柱、内置钢管增强RC柱和外置钢管增强RC柱进行了侧向冲击试验,考察了试件的损伤特征、冲击力和位移等试验结果。结果表明:RC柱在承受两次冲击后发生剪切破坏,而两个钢管增强RC柱在经历额外两次大能量冲击后仍保持较好的整体形态,即钢管可有效提升RC柱的抗冲击性能;在相同截面配钢率下,外置钢管增强RC柱相比内置钢管增强RC柱整体上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性能,但内置钢管可更有效地降低核心混凝土的剪切损伤;由于外置钢管RC柱具有三者中最高的整体刚度和表面刚度,其对相邻构件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剪跨比 钢管增强RC柱 侧向冲击 动态响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强度计算 被引量:2
6
作者 袁保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在竖向静力作用下的工作阶段及影响承载力的因素 ,并根据实验数据、曲线、破坏形态 ,提出了该类牛腿开裂以及强度计算公式。
关键词 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 竖向静力 强度计算 承载力 截面尺寸 工作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保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研究了不同的剪跨比、不同的纵筋配筋率的小剪跨比钢筋砼牛腿在竖向力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得出了牛腿的滞回曲线 ,分析了剪跨比、配筋率与变形、耗能、抗震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小剪跨比 水平荷载 破坏形式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钢筋砼牛腿配筋率研究
8
作者 袁保禄 杨桂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对 6 0多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提出剪跨比小于 0 .3的钢筋砼实腹牛腿在竖向静力作用下的最大最小配筋率限值 ,填补现行规范的空白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小剪跨比 配筋率 回归方程 钢筋砼牛腿 结构设计 强度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正截面强度试验研究
9
作者 袁保禄 杨桂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分析研究小剪跨比钢筋砼牛腿在竖向静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 ,根据试验目的要求 ,介绍了试验的加荷装置、测试方法、试件的制作依据 ,并分析了试验曲线、破坏形态 ,为提出该类牛腿开裂与强度计算公式做好了准备。
关键词 小剪跨比钢筋砼实腹牛腿 正截面 强度 竖向静力 破坏试验 强度计算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钢筋混凝土实腹牛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
10
作者 袁保禄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0-25,共6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小剪跨钢筋砼牛腿在竖向力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式,抗震性能和滞回曲线;论述了其传力模型,得出了牛腿的配筋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 小剪跨比 水平荷载 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柱 牛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压弯承载力计算模型
11
作者 王海霖 宋晓冰 +1 位作者 葛鸿辉 褚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2,共6页
基于全截面塑性理论,提出了钢板混凝土(SC)组合墙压弯承载力计算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均表明,该计算模型具备精度高和简单实用的双重特点。有限元计算结果还表明,对于剪跨比小于1.0的SC组合墙,建立的压弯模型不再适用,原因在于剪... 基于全截面塑性理论,提出了钢板混凝土(SC)组合墙压弯承载力计算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均表明,该计算模型具备精度高和简单实用的双重特点。有限元计算结果还表明,对于剪跨比小于1.0的SC组合墙,建立的压弯模型不再适用,原因在于剪力的耦合作用不可忽略,建议加强对小剪跨比SC组合墙抗剪承载力试验和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组合墙 压弯承载力 小剪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