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2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和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帕罗西汀 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抑郁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黎柱培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4期42-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帕...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后8周进行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组焦虑标准分(47.86±6.65)分和抑郁标准分(48.65±4.5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标准分(50.63±5.83)分和抑郁标准分(51.91±4.86)分,两组患者组间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7,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典型精神病药物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苏太清 钱春 于琦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期间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收治的39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9例患者均进行抗痴呆治疗,并为其使用小剂量的非典... 目的:分析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期间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收治的39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9例患者均进行抗痴呆治疗,并为其使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39例患者简短智能测试量表(AMT)的评分、烦乱行为调查表(CMAI)的评分及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的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这39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第8周时、第12周时其AMT的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第2周时相比,这39例患者在第8周时、第12周时其AMT的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这39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第8周时、第12周时其CMAI的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这39例患者在治疗第2周时、第4周时、第8周时、第12周时其SSA的评分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会导致其发生吞咽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老年痴呆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欢 梁俊 +1 位作者 赵伟 夏清荣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本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s)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接受AAPs治疗致DILI的122例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本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s)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接受AAPs治疗致DILI的122例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史、用药史、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初次用药和联合用药指标等。按1∶1随机匹配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DILI的预测能力。结果122例AAPs致DILI的患者中,男女比例1∶1.22,平均年龄(32.98±14.04)岁。奥氮平在治疗中发生DILI最多(52例,42.62%),DILI的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比例最高(87例,71.31%)。肝损伤的程度以轻度肝损伤为主(121例,99.18%),多数患者在对症处理后好转(62例,50.82%)或肝功能恢复正常(43例,35.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药物剂量、脂肪肝和联合用药是AAPs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应用的ROC曲线AUC值为0.809,灵敏度75.40%,特异度76.00%,提示对APPs引起DILI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APPs致DILI多发生于成年患者,以奥氮平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肝细胞损害型为主,肝损伤程度较轻,及时干预后大多预后良好,但仍需警惕向严重肝损伤发展的可能。总胆红素、药物剂量、脂肪肝和联合用药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临床应加强用药风险评估,密切监测肝功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奥氮平 药物性肝损伤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参数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王志远 胡进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参数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接收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观察1组(26例)采用利培酮治... 目的:探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参数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接收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观察1组(26例)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26例)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3组(26例)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三组心电图参数、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QTc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QTc间期均延长,观察3组QTc间期大于观察1组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短期内均能较好地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但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使其延长,其中齐拉西酮药物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典型精神病 心电图参数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PANSS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α_(1)受体拮抗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感发热不适1例
6
作者 孙林远 高阳 +1 位作者 苏斌 李名立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强α_(1)受体拮抗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和氯氮平后出现自感身体发热不适,考虑系药物副反应,换用阿立哌唑后,患者自感发热不适消失。该病例报道旨在提示精神科医生关注强α_(1)... 本文报道了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强α_(1)受体拮抗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和氯氮平后出现自感身体发热不适,考虑系药物副反应,换用阿立哌唑后,患者自感发热不适消失。该病例报道旨在提示精神科医生关注强α_(1)受体拮抗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副反应,并需结合药物作用机制、患者的病理生理、个体差异等综合考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α_(1)受体拮典型精神病药物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认知功能 被引量:20
7
作者 白艳乐 江开达 +1 位作者 王立伟 昂秋青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本文概括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机制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进行治疗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了当前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应文琦 刘雪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96-96,共1页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均有效,且副作用少,目前在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及氯氮平。2006年1~12月,我们观察了上述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电图 阳性症状 奥氮平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任志斌 金卫东 王乃信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86-187,I0002,共3页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也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与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ir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GAs)相比,对阴性症状...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也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与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ir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GAs)相比,对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功能缺损均有良好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 代谢综合症 体重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俊 季建林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谵妄 临床综合症 治疗 精神状态 意识状态 注意力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子童 韩鹏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各30例,3组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利培酮组联合利...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各30例,3组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利培酮组联合利培酮治疗,喹硫平组联合喹硫平治疗,奥氮平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定3组患者病情,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4周及8周末3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末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3组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奥氮平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喹硫平组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影响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奥氮平起效较为迅速,利培酮与喹硫平对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 喹硫平 奥氮平 丙戊酸钠 糖脂代谢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对利培酮、再普乐、思瑞康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对我院精神科门诊连续五个工作日处方中应用利培酮、再普乐、思瑞康三种药物之一的142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利培酮应用频度最高,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对利培酮、再普乐、思瑞康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对我院精神科门诊连续五个工作日处方中应用利培酮、再普乐、思瑞康三种药物之一的142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利培酮应用频度最高,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复诊患者;再普乐应用频度较少,多用于男性、年长、初诊精神分裂症;思瑞康多用于女性初诊精神分裂症。结论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被临床普遍应用,但由于药物的各自特点,所选择的适应对象和适应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 利培酮 再普乐 思瑞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小霞 祁富生 +3 位作者 朱进才 黄炜 黎艳 刘锐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在治疗前(0周)及治疗第4、8、12周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血脂、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4、8、12周后,实验组BMI、FPG、高密度脂蛋白(HDL)、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2h PG、甘油三酯(TG)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腰围、FPG、TG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 PG、HDL、DBP、S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MI、腰围、FPG、2h PG、TG、HDL、DBP、SBP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后,实验组BMI、腰围、FPG、TG、HDL、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能预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典型精神病药物 代谢综合征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颜 龙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性。方法对62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个体状况及症状特点分别口服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未治疗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性。方法对62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个体状况及症状特点分别口服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未治疗期及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和不自主运动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达46.8%,〉18岁组显效率显著高于≤18岁组(P〈O.05)。治疗8周末未治疗期≤12个月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下降更显著(P〈O.05),功能大体评定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服用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但患者首发年龄越小,未治疗期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未治疗期 典型精神病药物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振晓 于相芬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发生率更低、病情更轻、死亡率更低。不同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临床特点各异。对于老年人及应用抗抑郁药物者发生的NMS尤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 典型精神病药物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爱祥 叶君荣 +8 位作者 于林 葛鑫宇 韦红梅 胡号应 吴升伟 李思珏 龙绪星 李丽华 林雁芬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PS)所致肥胖的效果和安全性,为APS导致药源性肥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某医院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APS药源性肥胖患者108例,通过计算机随机方式分为埋线组(n=53)和...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PS)所致肥胖的效果和安全性,为APS导致药源性肥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某医院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APS药源性肥胖患者108例,通过计算机随机方式分为埋线组(n=53)和对照组(n=55),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收集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以总有效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5%vs.52.73%,χ~2=10.57,P<0.01);治疗8周后,埋线组体质量和BM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23、-3.15,P<0.05或0.01);埋线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3),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19)。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APS药源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降低其BMI,安全性较好且不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肥胖 穴位埋线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兴松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6-207,210,共3页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对153例单一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临床最大剂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对153例单一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临床最大剂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后QT/QTc间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后QT/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5.294、3.243,P〈0.01)。治疗前不同药物组QT/QTc间期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不同药物组QT间期有显著性差异(F=8.759,P=0.000);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后QT间期平均值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氯氮平组(P〈0.01);不同药物治疗后QT间期平均值长短顺序依次为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结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QT/QTc间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利培酮组的QT间期最长,氯氮平组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典型精神病 不良反应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QT/QTc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义 李树珍 陈少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3期95-95,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周期性精神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复方焕诺酮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周期性精神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复方焕诺酮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和BPR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精神病药物 周期性精神病 血府逐瘀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勇辉 《天津药学》 2009年第4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精神病药物治疗 急性躁狂发作 患者依从性 快速循环发作 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文春光 吴伟杰 +4 位作者 崔秀敏 莫克强 朱建忠 黄文婷 黄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时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时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用药30 d发生血管意外25例,发生率为13.74%;用药180 d发生血管意外12例,发生率为6.59%。用药30 d和用药180 d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脑血管意外先兆表现的发生率最高在30 d内,采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发生例数分别8、12、5例,发生率分别是4.4%、6.6%、2.7%。结论老年痴呆发病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精神行为症状时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高,医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精神病药物 老年痴呆 脑血管意外 发生率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