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仁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0,53,共3页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观察2组共299例312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分别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61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观察2组共299例312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分别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61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乳组,151眼),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散光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小切口组平均(691±89)s,超乳组平均(663±97)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视力≥0.5者小切口组为142眼,超乳组112眼,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小切口组150眼,超乳组140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第1天小切口组(10.03±2.87)%,超乳组(18.31±3.34)%;术后1个月小切口组(8.51±2.62)%,超乳组(16.11±3.76)%;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1.0DC):小切口组25.47%,超乳组17.22%;角膜水肿:小切口组9.32%,超乳组17.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脱出、后囊膜破裂、切口渗漏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值得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 硬核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通 姚金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13-713,共1页
关键词 巩膜瓣下小切口 巩膜隧道小切口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才瑜 潘英姿 +3 位作者 刘晓颖 聂红平 杨松霖 晏晓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身并发症,比较硬核行SICS和PHACO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1)术前用药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前房出血率1.8%(8/452),未出现全身并发症。(2)PHACO组术后与术前视力差与SI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囊破裂发生率,PHACO组7.4%(18/242),SICS组5.4%(6/1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根部解离发生率SICS组7.1%(8/112),较PHACO组0.83%(2/242)高(P=0.035)。角膜水肿分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白内障患者伴高血压者通过术前术中监测及用药,可降低手术风险,实施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视力改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血压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雅莉 马迪 +3 位作者 黄育强 黄楚开 张婉琪 王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3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硬度Ⅲ级20眼,Ⅳ级11眼,Ⅴ级1眼,术后随... 目的评价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3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硬度Ⅲ级20眼,Ⅳ级11眼,Ⅴ级1眼,术后随访2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32眼中,28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改善,眼底检查均发现较严重的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术后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84±0.71和1.43±0.73,等效球镜度数(-1.86±1.41)D和(-15.33±5.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发生部分悬韧带离断者1眼,1眼娩核时出现虹膜出血;术后轻度角膜水肿11眼、前房积血1眼、短暂性高眼压1眼、葡萄膜炎症反应3眼,经处理均在1周内病变消失。术后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于睫状沟,其余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偏移。结论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用于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切口白内障摘出 前房维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洪华 郑鲜娜 +1 位作者 邓金印 陈育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 小切口 劈核 双侧 同轴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疗效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迪力夏提·卡的尔 艾克莱木·艾尔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748,共2页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中国老年人群致盲的首位病因,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超声乳化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中国老年人群致盲的首位病因,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超声乳化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区域,也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成熟期)的高发区域,本研究以当地人群为基础比较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小切口摘出 新疆维吾尔族 临床比较 疗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7
作者 张曼萍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 探讨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结果。方法 对42 例54 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追踪随访3~6mo。结果 手术后1wk 裸眼视力≥1-0 者占40-74... 目的 探讨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结果。方法 对42 例54 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追踪随访3~6mo。结果 手术后1wk 裸眼视力≥1-0 者占40-74% ,≥0-5 者66-67 % ;矫正视力> 1-0 者1-85% ,> 0-5 者占75-92 % ;术后3mo,裸眼视力> 1-0 者1-85% ,> 0-5 者2-22% ;矫正视力> 1-0 者59-25% ,> 0-5 者85-18% - 角膜散光在术后1wk 平均为0-88±0-61D,术后3mo 平均为0-76±0-58D。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该术式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收稿 19990427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57020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均优于常规切口法,差异有显著性( P<0-01) ;但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 。术中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瓣切口法安全、可靠、术中易缝合、切口对合好、自身关闭紧密、术后角膜散光小,是一种理想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切口 人工晶体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曹燕 赵俊宏 +1 位作者 梁厚成 田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29-3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视野缺损值、诱发电位振幅、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较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且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4两组患者术前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均显著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为15.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 白内障 视野缺损平均值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向前 许雪亮 +3 位作者 谭浅 吴小影 闵晓珊 许惠卓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3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组行常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对该两组病例...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3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组行常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对该两组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小切口组明显高于常规大切口组。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好 ,恢复快 ,且该术式无需昂贵仪器 ,手术费用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镇国 高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 (简称表麻 )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病例6 9例 78眼进行表麻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情况等。结果  78眼患者术中无疼痛和轻微疼痛...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 (简称表麻 )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病例6 9例 78眼进行表麻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情况等。结果  78眼患者术中无疼痛和轻微疼痛者 75眼 (96 .15 % ) ;比较疼痛 3眼 (3.85 % ) ;无重度疼痛。术中疼痛主要发生在巩膜电凝止血、虹膜受牵引、手术结束电凝粘和结膜瓣时。手术时间在 2 5min以内 ,麻醉效果比较好。并发症 :术中后囊破裂 1例 ,术后角膜内皮局部水肿 3例。术后视力 :术后 1d ,1周及 1个月裸眼和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6 5 .5 % ,78.5 %及 78.9% .其中后囊膜破裂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视力达 0 .3,12例患者由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和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视力不佳。结论 表面麻醉适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不仅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而且使手术更加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白内障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原 邓江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有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 1942眼(98.8%)连续撕囊成功;15眼(0.8%)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1个;8眼(0.4%)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术后90 d视力〉0.5者1674眼(85.2%),〉0.3者1878眼(95.6%)。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 手法无缝线白内障摘出 脱核 破裂 角膜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信金 蔡军 +1 位作者 徐红娟 郜建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9-81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 5 3例 (5 4只眼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设对照组 2 7例 (2 7只眼 ) ,采用常规现代囊外技术 ,改进组 2 6例 (2 7只眼 ) ,...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 5 3例 (5 4只眼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设对照组 2 7例 (2 7只眼 ) ,采用常规现代囊外技术 ,改进组 2 6例 (2 7只眼 ) ,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结果 :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 1 d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2 0只眼 (74 .1 % )和 1 0只眼 (37.0 %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 )。改进组比对照组术眼术后炎性反应轻 ,瞳孔圆 ,角膜散光轻。 结论 :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操作安全、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手法碎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李健 蒋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7,58,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影响。方法 :对 75眼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及 5 9眼普通梯形切口的术中虹膜损伤情况、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术后瞳孔上移情况、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等行对照... 目的 :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影响。方法 :对 75眼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及 5 9眼普通梯形切口的术中虹膜损伤情况、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术后瞳孔上移情况、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等行对照研究。结果 :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术中虹膜脱出及色素脱落少 ,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状体仍可植入 ,术后瞳孔上移少 ,角膜散光轻 ,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情况与普通梯形切口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切口引起的并发症 ,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摘除 切口 疗效 改良巩膜隧道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6
14
作者 次旦央吉 刘平 +2 位作者 格桑央宗 土登群培 扎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藏族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组(超声乳化组),每组40例40眼。对2个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5d不同裸眼视力的眼数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并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个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分级(Emery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和5d,2个组间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小切口组与超声乳化组Ⅱ级和Ⅲ级核术眼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03,P=0.478;Z=0.952,P=0.329),Ⅳ级核术眼小切口组视力≥0.5的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1,P=0.034)。术后1d,小切口组术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用药后1d内眼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视力预后接近,可作为西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西藏自治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 高龄白内障 视力 散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琳 王兴淼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现代摘出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处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7-888,共2页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各个阶段。由于玻璃体堵塞注吸头,常使皮质难以清除干净,造成皮质残留:由于前房玻璃体不能回退.可压迫上方虹膜使得瞳孔上移:或由于玻璃体丢失过多导致眼球...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各个阶段。由于玻璃体堵塞注吸头,常使皮质难以清除干净,造成皮质残留:由于前房玻璃体不能回退.可压迫上方虹膜使得瞳孔上移:或由于玻璃体丢失过多导致眼球塌陷,使得切口缝合时的松紧难以评估。术中遇以上情况常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人工晶体无法植入、影响术后效果或容易发生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后膜破裂 白内障 疗效观察 摘除 小切口 中并发症 皮质残留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剂分层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秦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黏弹剂分层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应用黏弹剂分层170眼的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视力≥ 0.5者为149例,占87.65%。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易学,术中... 目的:探讨黏弹剂分层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应用黏弹剂分层170眼的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视力≥ 0.5者为149例,占87.65%。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易学,术中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透明质酸 白内障摘除 黏弹剂分层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角膜规则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富存 瞿佳 徐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5,共5页
背景白内障手术诱发干眼的发病机制除切口对角膜神经纤维的影响外,可能还与手术改变角膜的规则性有关。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改变及泪膜和角膜散光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 背景白内障手术诱发干眼的发病机制除切口对角膜神经纤维的影响外,可能还与手术改变角膜的规则性有关。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改变及泪膜和角膜散光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46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其中30例3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16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形状系数(SF)和散光值,对患者主观感觉进行评分,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测量泪膜稳定性值、泪膜破裂时间(BUT)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It)值;分别行各组内、两组间参数比较。结果两组术眼CIM值随着手术前后时间的不同发生变化,术后CIM值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864,P=0.000),其中术后1d、1周、1个月两组术眼CIM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术眼CI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62,P=0.804)。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s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4.600,P=0.428;F分组=0.009,P=0.925)。两组术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BU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384,P:0.000),术后1周、1个月各组BUT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各时间点两组间术眼BU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0,P=0.983)。小切口组术眼手术后1周、1个月SI 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均存在手术源性散光(SIA),但随时间的推移,两组SIA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1.479,P=0.000),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SI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8.709,P=0.005);其中术后各时间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SIA值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后早期,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增加,泪膜稳定性下降,均可产生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角膜前表面规则性 源性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勇 陈立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囊外摘出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80眼白内障患者以手术切口大小分作A、B2组:A组为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治疗组,B组为采用大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法治疗组... 目的评价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囊外摘出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80眼白内障患者以手术切口大小分作A、B2组:A组为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治疗组,B组为采用大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法治疗组;分别观察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A、B2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78.6%、65.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08,P<0.01)。A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92±0·87)D,术后3个月为(0.53±0.56)D,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39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2.267,P<0.05)。B组术后3个月为(0.62±0.67)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16,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度小,视力恢复快,简便安全,不需特殊器械,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超声乳化摘出 白内障 小切口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