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在农村复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云福 梁本初 +3 位作者 汪顺才 徐鸿飞 王泓涛 张彩霞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在农村白内障集中复明中的优点及缺点,为基层白内障复明治疗找出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一次白内障集中复明活动,观察115例(116只眼)实施了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或人工晶...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在农村白内障集中复明中的优点及缺点,为基层白内障复明治疗找出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一次白内障集中复明活动,观察115例(116只眼)实施了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以及术后的视力恢复等,分析手术的优点及缺点。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86只眼(占74.1%),0.1~0.4者26只眼(占22.4%),<0.1者4只眼(占3.5%)。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操作方便,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复明效果好,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或不住院。适合在中小医院和基层医院推广。特别是在农村白内障患者复明工作中能发挥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手法碎核 人工晶状体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汤备 田鑫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6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为其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为其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及眼压水平,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的视力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的眼压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综合统计分析,在这47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结论:应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手法碎核 小梁切除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宋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夹江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分析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夹江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为研究组患者施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患眼的裸眼视力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勤 鲍连云 +1 位作者 陈晖 李一壮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同时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及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患有白内障及角膜病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的PKP联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 目的探讨同时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及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患有白内障及角膜病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的PKP联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患有白内障及角膜病的患者6例(6只眼),观察其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植片、人工晶状体情况及前房反应。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后6例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9个月裸眼视力≥0.3者4例,0.2者2例;5例最佳矫正视力≥0.5,1例最佳矫正视力为0.4。术后7~14 d,5例角膜植片全透明,1例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至术后9个月,6例角膜植片全透明;6例术后眼压均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位于囊袋内。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PKP联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球损伤更小、手术效果更确切、治疗病程更短,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的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分期手术相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穿透性角膜移植 小切口手法碎核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口类型对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不同切口类型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1例94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以直线形和反眉弓形切口进行手术,将A组和B组进一步随机分为三组,控制切口至...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不同切口类型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1例94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以直线形和反眉弓形切口进行手术,将A组和B组进一步随机分为三组,控制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分别为1.5mm,2.0mm,2.5mm;对比各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和角膜地形图指标ACP,CYL,SAI和SRI。结果:切口形态和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对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均有影响(P<0.05),各检测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不全等(P<0.05),且时间和组别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患者术后1wk的视力优于术前,术后3mo优于术后1w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wk的ACP,CYL,SAI和SRI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逐渐降低,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各组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2.0mm B组和2.5mm B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mm B组和2.5mm B组的ACP,CYL,SAI和SRI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2.5mm B组低于2.0mm B组(P<0.05)。术后3mo,各组视力、SAI及SRI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0mm B组和2.5mm B组患者的ACP和CYL依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术采用反眉弓形切口,并适当拉长切口至角膜缘的距离,可降低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控制术后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手法碎核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切口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穆爱君 宋长广 +2 位作者 白伟 姜艳华 庄红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0期25-25,27,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收治硬核性白内障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研究组纠正...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收治硬核性白内障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研究组纠正视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梓 李一壮 李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9-861,864,共4页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64例(80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64例(80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1周、4周、8周和12周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Zeiss-Humphrey OCT3仪于术前1周,术后1周、4周、6周、8周和12周分别检查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A、B组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95%和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1周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89.37±24.95)μm和(191.87±22.61)μm,与术前(158.13±19.11)μm和(159.20±16.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6周时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仍较术前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8周、12周时A、B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发现黄斑囊样水肿1眼,第12周复查时已消退。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不同方式白内障手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有增加,但是大多达不到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标准,在8周左右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几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小切口手法碎核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6期96-97,共2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比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手法碎核)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方法 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100眼)。A组行白内障小...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比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手法碎核)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方法 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100眼)。A组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采用OCT扫描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后1、4、6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1周显著增加(P<0.05);A组患者术后8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8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98.05±20.88)μm,较术前1周的(158.05±20.65)μm明显增加(P<0.05);术后12周两组逐渐恢复正常,与术前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6、8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为4级核,12周后逐渐消退。结论对单纯性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手法碎核)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后,前6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第8周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手术安全可行。对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囊外(手法碎核)摘除术,只要术中维持眼压平稳,术后效果优于超声乳化摘除术。临床可根据患者白内障核硬度选择手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手法)摘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白内障 黄斑中心厚度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