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监控量测的浅埋小净距隧道群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钟祥威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98-103,共6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麒麟大道东段(龙兴岭隧道)工程为五洞一字并排复杂多孔大跨小净距隧道群体,对其施工过程中夹层围岩应力、洞室变形等关键数据指标建立安全评价,并分析最优施工方案下考虑隧道支护效应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小净... 平潭综合实验区麒麟大道东段(龙兴岭隧道)工程为五洞一字并排复杂多孔大跨小净距隧道群体,对其施工过程中夹层围岩应力、洞室变形等关键数据指标建立安全评价,并分析最优施工方案下考虑隧道支护效应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厚度较小,其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受力较复杂,均呈“快速增长—渐进变化—逐渐稳定”3个阶段;且先行施工的主洞变化速率大于后行施工的主洞,其先行的主洞拱顶下沉及侧向变形均比后行施工的主洞大,施工时应注重对先行洞中夹岩注浆加固和拱脚锚杆及拱部注浆等措施。待所有洞室开挖和支护施工完后,中夹岩的围岩压力平稳收敛,其最大应力位于拱腰边墙和拱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群 浅埋 围岩压力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群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金大龙 袁大军 +2 位作者 韦家昕 李兴高 陆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以深圳地铁7号线、9号线四条小净距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群施工对周围土体应力影响规律,揭示了盾构多次近距离穿越施工引起既有线变形及受力变化机理。研究表明:(1)小... 以深圳地铁7号线、9号线四条小净距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群施工对周围土体应力影响规律,揭示了盾构多次近距离穿越施工引起既有线变形及受力变化机理。研究表明:(1)小净距四线隧道开挖具有明显的"群洞效应",隧道群的形成会导致松动区扩大、土拱向上扩展,从而引起新建隧道承受竖向土压力增加;(2)既有隧道沉降随穿越次数的增多而增大,最终沉降为4次穿越叠加的结果,峰值位置基本位于4条隧道中心线正上方,盾构隧道每次穿越引起沉降增幅为13%~48%,穿越区域横向影响范围可达60 m以上;(3)新建隧道的开挖对既有隧道环向弯矩的影响不大,弯矩变化不超过10%,而对既有隧道纵向弯矩影响较大,随着穿越次数增加纵向弯矩明显增大,这也是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纵向裂缝和渗漏水的主要原因。结合数值模拟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规律与试验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 小净距隧道群 多次下穿 既有线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群爆破动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喜 靳晓光 +1 位作者 黄伦海 胡居义 《公路交通技术》 2008年第6期93-95,108,共4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群进行爆破动力分析,得到钻爆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地震波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提出新建隧道爆破施工的控制速度参考值,并对小净距隧道群爆破施工开挖顺序进行优化。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群 爆破施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群稳定性判定因素及施工顺序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杜德持 王渭明 +2 位作者 刘鹏 吕显州 张为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小净距隧道群存在多种稳定性判定因素,为确定各判定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以青岛地铁敦化路站为工程背景,结合修正Drucker-Prager模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得出6种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最大拱顶沉降、塑性区体积、夹岩最大剪应力、锚杆最大轴力... 小净距隧道群存在多种稳定性判定因素,为确定各判定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以青岛地铁敦化路站为工程背景,结合修正Drucker-Prager模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得出6种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最大拱顶沉降、塑性区体积、夹岩最大剪应力、锚杆最大轴力等判定指标值。以模糊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各隧道群稳定性判定指标的主次顺序、隧道群施工最优方案。结果表明:锚杆最大轴力可作为对隧道群施工稳定性最主要的判定因素,拱顶最大沉降及塑性区体积可较为显著地反映隧道群施工稳定性,夹岩最大应力对稳定性影响较小;方案4及方案5可作为隧道群优选施工方案,等效应力分析验证了这2种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地铁工程的隧道稳定分析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群 稳定性 判定因素 模糊灰色关联分析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群中夹岩水平位移规律的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玉仁 《交通科技》 2020年第2期87-91,共5页
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兴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隧道群开挖过程中的现场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重点关注中夹岩的水平位移规律。外侧中夹岩的深度累加位移曲线呈现“V”字形,随着掌子面推进,曲线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水平偏移,并... 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兴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隧道群开挖过程中的现场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重点关注中夹岩的水平位移规律。外侧中夹岩的深度累加位移曲线呈现“V”字形,随着掌子面推进,曲线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水平偏移,并在开挖至测孔断面后达到最大值。外侧中夹岩的时间累计位移曲线呈现“D”字形,且在隧道上方软弱地层中,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明显水平偏移。内侧中夹岩先发生朝向先行洞侧的偏移,后回弹并逐渐趋于稳定。中夹岩变形是时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挖明显影响范围一般为监测断面前后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中夹岩 深层水平位移 小净距隧道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隧道群洞施工力学响应研究
6
作者 杜德持 王渭明 +1 位作者 魏勋贺 吕显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探究小净距隧道群洞穿越不同地层施工引起的力学响应,基于青岛地区土岩复合地层特殊地质条件,通过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小净距地铁隧道群洞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应力特征、拱顶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实际,将隧道群洞施工划分... 为探究小净距隧道群洞穿越不同地层施工引起的力学响应,基于青岛地区土岩复合地层特殊地质条件,通过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小净距地铁隧道群洞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应力特征、拱顶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实际,将隧道群洞施工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并依此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群在其阶段Ⅳ施工后引起地表沉降变形较大,其他阶段地表沉降无明显变化;不同开挖阶段对夹岩的扰动程度存在差异,阶段Ⅳ施工使夹岩主应力出现剧烈变化,且夹岩最薄弱处最不利状态发生于阶段Ⅳ,但无剪切破坏现象;隧道拱顶沉降最大增量在该条隧道开挖后出现,上线隧道施工显著影响其他隧道拱顶沉降,且能够引起中线隧道拱顶抬升。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的施工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岩性 小净距隧道群 施工阶段 围岩稳定性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