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王炯博 廖柳 王慧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并建立...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借助R语言与Excel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相关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以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提取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方剂139首。使用频次较高的4味中药依次是钩藤、白芍、甘草、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天麻、钩藤、白芍、茯苓、甘草为基础的核心组合;相关系数较高的前5组药对可归属为平肝息风药、理气化痰药两类。聚类分析得到两类组方,分别为钩藤饮(《幼科心法》)、二陈汤、小柴胡汤的合方加减及以豁痰息风、通络止动为主要治法的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以天麻、钩藤、白芍、茯苓、甘草为核心组方,以平肝健脾养血为主要治法,根据病证特点佐以活血药、化痰药、理气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中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康蓓蓓 白晓红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按中医证型文献出现的频数及... 目的: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按中医证型文献出现的频数及病例频数排序。结果:按文献出现的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肾虚肝亢、风痰上扰、肝肾阴虚、脾虚痰聚、心肝火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心肝亏虚;按病例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肝亢风动、脾虚肝亢、风痰上扰、肾虚肝亢、脾虚痰聚、心肝火旺、脾肾两虚、气郁化火、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结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最主要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中医证型 抽动-秽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药文献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邓丽华 陈格格 张雪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663-664,共2页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认识,但此病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肢体、眼睑、两颊等部位抽动频作,可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而加重^([1])。其患病率至少为0.05%,最新资料表明在1.0%~4%之...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认识,但此病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肢体、眼睑、两颊等部位抽动频作,可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而加重^([1])。其患病率至少为0.05%,最新资料表明在1.0%~4%之间,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高峰在4~12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为(3~4):1[2]。目前,西医尚无根治之法,祖国医学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并且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有着广泛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中医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多发性抽动的中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凌子恒 朱先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994-996,共3页
小儿多发性抽动,病位在肝,同时与心、肺、脾、肾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理因素为肝风与痰浊。中医采用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医外治、中西医结合及精神心理治疗等方法,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同时,在治疗时应增强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卫生知... 小儿多发性抽动,病位在肝,同时与心、肺、脾、肾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理因素为肝风与痰浊。中医采用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医外治、中西医结合及精神心理治疗等方法,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同时,在治疗时应增强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正确认识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肝阳化风 阴虚风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辩证分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6期178-178,共1页
通过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相关文献和临床分析,探求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证候规律,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能够发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规律,为制定并优化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儿 中医证候 规律 多发性抽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聪玲 韩峰 +1 位作者 刘美英 于建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6期162-165,共4页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精神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异常的疾病,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多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远期...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精神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异常的疾病,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多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能持久。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出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本文就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外治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 辨证论治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被引量:19
7
作者 薛小娜 卫利 +2 位作者 刘奕 王素梅 刘晓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39-742,共4页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瘀阻不通,继而痰浊瘀血交阻,而形成痰瘀阻络。痰浊闭阻清窍脉络,瘀血滞遏经脉,与风气相搏结,随风气走窜经络而见面部、四肢抽动不休,阻塞气道故见喉间吭吭有声。痰瘀入络,络脉不畅,痰瘀固着,病邪更盛,日久痰瘀阻滞络脉,形成恶性循环,顽疾怪病丛生,致使多发性抽动症更加缠绵难治。治疗方面,应从"痰""瘀"辨证入手,以祛痰通络,化痰熄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 痰瘀互结 祛痰通络 化痰熄风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卓“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雪 龙旭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26-27,共2页
刘卓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归属"慢惊风""抽搐"等范畴,与"肝风""痰火"关系密切;脾常不足,脾主运化水湿,开窍于口,饮食伤脾,或久病体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阻心窍,心神被蒙,则脾气乖戾,... 刘卓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归属"慢惊风""抽搐"等范畴,与"肝风""痰火"关系密切;脾常不足,脾主运化水湿,开窍于口,饮食伤脾,或久病体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阻心窍,心神被蒙,则脾气乖戾,喉发异声。肝风夹痰走窜于经络,因此出现抽动的症状。运用文静汤加减与饮食情志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慢惊风 抽搐 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 文静汤 饮食治疗 情志治疗 刘卓 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天文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8期11-12,共2页
张天文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兼顾他脏,以平肝潜阳熄风,清火涤痰、平肝熄风,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扶脾抑肝等立法,临证疗效显著,善用重镇潜阳、养心安神、疏肝理气、化痰涤痰及虫类药物,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从肝论治 张天文 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抽动症从风痰论治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晓宁 宋启劳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55-56,共2页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中医"瘛疭""慢惊风""抽搐"等范畴,因虚致风是其基本病机,多从抑木扶土,温补脾肾,育阴潜阳论治。导师宋启劳主任医师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从风痰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中医"瘛疭""慢惊风""抽搐"等范畴,因虚致风是其基本病机,多从抑木扶土,温补脾肾,育阴潜阳论治。导师宋启劳主任医师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从风痰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从风痰论治作以初步探讨,供同道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 中医药疗法 从风痰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