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咽扁颗粒中野鸢尾黄素和白射干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锁 张晓瑞 +2 位作者 尤献民 邸子真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建立小儿咽扁颗粒中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L9(34)正交设计优选供试液制备方法,采用XB—C19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nm,... 目的:建立小儿咽扁颗粒中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L9(34)正交设计优选供试液制备方法,采用XB—C19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分别在2.560×10^-2~0.6400μg(r=0.9995)和5.240×10^-3~0.130μg(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野鸢尾黄黄素及白射干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3%和96.19%。结论:所采用方法可靠、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咽扁颗粒 野鸢尾黄素 白射干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咽扁颗粒抗急性咽炎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可可 陈建新 +8 位作者 张芬 段娟慧 代耀兰 杨若聪 吴传鸿 段飞鹏 李京忠 赵慧辉 李韶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根据小儿咽扁颗粒的临床适应证,研究小儿咽扁颗粒对于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证明其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咽部氨水喷雾的方法,诱发大鼠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观察小儿咽扁颗粒对急性咽炎大鼠免疫功能、血清炎... 目的:根据小儿咽扁颗粒的临床适应证,研究小儿咽扁颗粒对于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证明其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咽部氨水喷雾的方法,诱发大鼠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观察小儿咽扁颗粒对急性咽炎大鼠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以及对咽部黏膜的保护作用。结果:连续给药7d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表观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咽扁颗粒低剂量组可显著性降低表观指标评分。连续给药7d后,病理学指标结果显示小儿咽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咽部炎性反应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小儿咽扁颗粒不同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浓度(P<0.05;P<0.01)。结论:小儿咽扁颗粒对急性咽炎大鼠有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对咽部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咽扁颗粒 急性 氨水喷雾 抗炎 药理 大鼠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研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可可 陈建新 +2 位作者 赵慧辉 贾彩霞 李韶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436-3442,共7页
目的:探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儿咽扁颗粒中的8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库配合文献查阅,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的限定条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筛选;运用Symmap数据库对化学成分进行靶点的寻找,... 目的:探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儿咽扁颗粒中的8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库配合文献查阅,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的限定条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筛选;运用Symmap数据库对化学成分进行靶点的寻找,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咽炎相关蛋白,与靶点进行映射,并通过映射找到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网络、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Venny 2.1进一步研究方中君药金银花与射干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后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97个化学成分,治疗咽炎的107个靶点,其中隐黄素(Kryptoxanthin)、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单核细胞白血病)4(MYST4)、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成员1(ABCA1)、视黄酸受体α(RAR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为其核心靶点。方中金银花的靶点蛋白数占全方治疗咽炎总靶点蛋白数的41.5%。结论:小儿咽扁颗粒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反应、对乙醇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过程的正调控、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Kryptoxanthin、MYST4、ABCA1、RARA、RUNX1可能是为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小儿咽扁颗粒 信号通路 金银花 靶点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金银花及小儿咽扁颗粒中4种绿原酸 被引量:29
4
作者 韩桂茹 张淑萍 +1 位作者 安丽娜 申玉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目的对金银花及小儿咽扁颗粒(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等)进行了4种绿原酸的同时定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以乙腈-甲醇-0.1%磷酸(15∶6.5∶78.5)为流动相,同时测定了金银花和小儿咽扁颗粒中绿原酸、... 目的对金银花及小儿咽扁颗粒(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等)进行了4种绿原酸的同时定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以乙腈-甲醇-0.1%磷酸(15∶6.5∶78.5)为流动相,同时测定了金银花和小儿咽扁颗粒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B、C的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4种绿原酸的进样量,绿原酸在0.054 2~1.355μg,异绿原酸A在0.022~0.44μg,异绿原酸B在0.031 6~0.505 6μg,异绿原酸C在0.053 46~0.641 5μg,分别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绿原酸为99.12%,异绿原酸A为99.45%,异绿原酸B为99.16%,异绿原酸C为99.19%,RSD分别为0.84%、1.67%、1.70%、1.68%。结论 4种绿原酸的定量测定可用于综合评价金银花及小儿咽扁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小儿咽扁颗粒 绿原酸 异绿原酸A、B、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