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化毒散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泽中 何利华 尹雄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6-917,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小儿化毒散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HiQ sil C18W(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磷酸(83∶17),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含量在0.243~2.430μg范围内... 目的建立检测小儿化毒散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HiQ sil C18W(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磷酸(83∶17),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含量在0.243~2.430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RSD=1.6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化毒散 芍药苷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华浚 姚欢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05-2706,271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予以口服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口服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甘草锌与小儿化毒散联合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予以口服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口服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甘草锌与小儿化毒散联合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在患儿热退时间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患儿进食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化毒散联合甘草锌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对缓解患儿病期口腔疼痛,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个可以推荐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化毒散 甘草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78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浩堂 张璇 +1 位作者 陈庆梅 赵厚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诊治的小儿口腔溃疡患者78例,采取小儿化毒散治疗,同时设78例对照组,采用口腔喷雾剂局部喷涂患处,2组均口服复合维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 目的:观察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诊治的小儿口腔溃疡患者78例,采取小儿化毒散治疗,同时设78例对照组,采用口腔喷雾剂局部喷涂患处,2组均口服复合维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治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小儿化毒散具有治愈时间短、镇痛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口腔溃疡 小儿化毒散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肖飞 赵厚睿 +2 位作者 向希雄 裴学军 唐惠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806-1807,共2页
总结了小儿化毒散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并归纳了临床应用指征,分析了辨证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小儿化毒散外用方法,为临床合理及正确应用本方提供参照依据。
关键词 小儿化毒散 适应症 注意事项 外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便秘98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植彬 陈庆梅 赵厚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间诊治的小儿便秘患儿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儿采用综合基础治疗,如:改变饮食结构,更换奶粉品牌,适度增加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排便... 目的:观察小儿化毒散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间诊治的小儿便秘患儿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儿采用综合基础治疗,如:改变饮食结构,更换奶粉品牌,适度增加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排便习惯训练、增加活动量及心理纾解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儿化毒散,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2.5%)远低于对照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化毒散能有效改善小儿便秘及其相关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起效时间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小儿化毒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寇培培 任雪雯 +2 位作者 王玉天 古文倩 肖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496-3502,共7页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儿化毒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潜在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及TTD数据库筛选人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靶点;...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儿化毒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潜在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及TTD数据库筛选人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靶点;利用在线程序绘制韦恩图并获得小儿化毒散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共同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重要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作用网络图;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分子对接将化合物-靶点可视化处理。结果:小儿化毒散共筛选出131个有效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07个,上呼吸道感染筛选出7339个相关疾病靶点,并得到92个共同作用靶点,富集分析筛选后得到30个GO条目和46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得到3个关键化合物和1个靶点。结论: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能通过其关键成分槲皮素、黄芩素和异鼠李素作用于IL6、HIF1A等13个关键靶点蛋白,调节炎症反应、控制缺氧机制进而发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小儿化毒散 上呼吸道感染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牛黄投料的小儿化毒胶囊(散)中胆红素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睿 夏晶 +3 位作者 潘杰 胡青 毛秀红 季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793-797,共5页
目的:建立"小儿化毒胶囊(散)"中游离胆红素、总胆红素以及部分胆红素的HPLC测定方法,比较以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2种牛黄分别投料的小儿化毒散之间差异。方法:分别以二氯甲烷、10%草酸溶液(含0. 15%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目的:建立"小儿化毒胶囊(散)"中游离胆红素、总胆红素以及部分胆红素的HPLC测定方法,比较以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2种牛黄分别投料的小儿化毒散之间差异。方法:分别以二氯甲烷、10%草酸溶液(含0. 15%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氯甲烷、0. 2 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游离胆红素、部分胆红素、总胆红素,用HPLC法测定,固定相为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95∶5),检测波长45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0 m L/min。结果:胆红素在5. 64~28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游离胆红素、部分胆红素、总胆红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0%~95%,RSD分别为4. 2%、4. 1%和4. 9%,2种牛黄投料的小儿化毒散中胆红素含量及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识别"小儿化毒胶囊(散)"中牛黄的投料种类,为其他含有牛黄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胶囊() 人工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 游离胆红素 总胆红素 部分胆红素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