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1
作者 王中枢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精神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关系来看 ,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来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都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能否在全社会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 精神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关系来看 ,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来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都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能否在全社会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制约着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形成渊源、实践理路与全球人权治理启示
2
作者 刘荣军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质。其重要论述生发于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创新发展于马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质。其重要论述生发于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创新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镜鉴于近代中国社会现状、镜察于美西方人权治理失能和伪饰,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重要论述涵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上全面推进,在群体类型、生命周期上广泛推进,在人的需求层次上有序推进的实践理路,真正意义上激活了人权保障的普遍性、真实性、系统性,为全球人权治理和未来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安全守护、合作推进、发展促进中实现人权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持久提升,在尊重各国正当权益、维护人类权益中为人权实现营建健康的、永续的环境,重要论述绘就了未来全球人权治理和人类人权事业发展的路线图,既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也为各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系统思维、长远眼光与建设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 普遍性人权 人民性 全球人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心人权理念 被引量:12
3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系列论述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基本特征的核心人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相关论述指出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价值基础、保障形式、保护重点、保护范围、保护特色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框架,并与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道,共同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护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生存权 发展权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金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9,共13页
由于执法、司法活动等都离不开对法律的理解与解释,因而"法律解释权"的存在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没有法律解释法,这就难以把实际存在的解释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法律解释权&qu... 由于执法、司法活动等都离不开对法律的理解与解释,因而"法律解释权"的存在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没有法律解释法,这就难以把实际存在的解释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法律解释权"进行规制、矫正的宪法原则。在我国的法律解释法没有出台以前,需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融入法律思维或者法律方法之中,以防止"解释权"的误用、滥用。法律思维不仅包括根据法律的思考,还包括对人权价值、制度的尊重以及对法律思维规则的遵守。这是在不改变现有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法律解释权 法治话语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春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制约警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基本思路:确立被侵害人权利救济措施,保障被侵害人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程序,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法律语言,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监督程序,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奋斗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永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4,共6页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共产 人权思想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 邓小平 人权问题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宗奎 张春妹 Yeh H sueh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9,共8页
采用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考察了502名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尊重观念,探讨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其友伴关系的联系。结果表明,双向尊重的儿童比单向尊重的儿童具有更多的友伴数和更好的友谊质量,但双向尊重的儿童不一定是受欢迎儿童;在不同社交... 采用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考察了502名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尊重观念,探讨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其友伴关系的联系。结果表明,双向尊重的儿童比单向尊重的儿童具有更多的友伴数和更好的友谊质量,但双向尊重的儿童不一定是受欢迎儿童;在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中,被拒绝儿童比其他类型的儿童在一般尊重观念和对朋友的尊重观念上更多地具有单向尊重观念(主要是自我取向尊重观念)。因此,同伴关系的不同侧面———友谊关系和群体社交地位与儿童尊重观念具有不同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观念 双向尊重 单向尊重 友伴关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人权保障的进步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宇冠 兰卫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特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角度着眼,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编辑部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人权保障 修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司法准则 十一届全国人大 尊重和保障人权 死刑复核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的观念和制度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全华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4X期17-19,共3页
从人性出发的教育,人性化、人道化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学生权益的教育。但时下教育者的义务与权利意识不平衡的学生观、对学生的年龄歧视观、教育者的学生权利意识的淡薄、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上的律令主义和“私法”僭越“公法”、有关保... 从人性出发的教育,人性化、人道化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学生权益的教育。但时下教育者的义务与权利意识不平衡的学生观、对学生的年龄歧视观、教育者的学生权利意识的淡薄、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上的律令主义和“私法”僭越“公法”、有关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太软”等,却使学生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要使学生的权益得以尊重、保护,既应重视尊重、保护学生权益观念建设,又应重视变革、完善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就前者而言,教育者应树立完整的人道主义观念,确立“变化论”的人的发展观,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应重视有关学生权利内容的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将学生的权利具名化;就后者而言,学校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应走出律令主义、“私法”应与“公法”接轨,同时应增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语义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权益 尊重 制度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法 校园文化建设 权利意识 行为管理 教育者 年龄歧视 观念建设 人道主义 权利内容 职后培训 职前培养 可操作性 人性化 人道化 学生观 不平衡 发展观 明晰性 公法 私法 律令 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观念差异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石钰 李荣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89,共2页
电影《刮痧》以传统中医的疗法"刮痧"为主题,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文化观念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法制观念、教育观念和对尊重的理解等三个方面。该电影不是让大家更喜欢或更讨厌某种文化,而是探讨如何避免和克服这种冲突... 电影《刮痧》以传统中医的疗法"刮痧"为主题,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文化观念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法制观念、教育观念和对尊重的理解等三个方面。该电影不是让大家更喜欢或更讨厌某种文化,而是探讨如何避免和克服这种冲突,增进交流和了解,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中西文化差异 法制观念 教育观念 尊重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项《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看人权实践在中国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树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实践 中国人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 人格尊严 修正案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起点的阐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锦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5,共7页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内涵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要推动人权事业进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并最终迈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在坚...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内涵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要推动人权事业进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并最终迈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持续增强中国人权文化自信。中国人权文化自信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探索中、深厚的历史涵养下得以生成和塑造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奠定了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了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理论逻辑。深嵌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结构中的人的主体性价值、人道精神、大同思想及其制度安排等文化基因,有助于塑造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的生成,客观上有助于增强对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人权文明的中国形态提供强大的思想定力和前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人权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权概念的理论特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俊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35,共3页
西方人权概念的理论特质徐俊忠在当今的国际论坛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某些西方国家大唱人权高调,把人权奉若能为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福音的天使。例如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前夕,许多西方国家的发言人认为:“除了承认民... 西方人权概念的理论特质徐俊忠在当今的国际论坛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某些西方国家大唱人权高调,把人权奉若能为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福音的天使。例如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前夕,许多西方国家的发言人认为:“除了承认民主人权的人道主义价值,还承认民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人权 民主 承认 西方国家 尊重 人道主义 理论 发展中国家 世界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幼儿教育观念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夏婷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共4页
对幼儿教育观念的理论和现实思考冯夏婷一、幼儿教育观念的范畴幼儿教育观念是一个精神或态度体系。从横向结构来分析,它包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地位、价值的认识,即幼儿教育的价值观;对幼儿教育目的的认识,即幼儿教育的目的观;对幼... 对幼儿教育观念的理论和现实思考冯夏婷一、幼儿教育观念的范畴幼儿教育观念是一个精神或态度体系。从横向结构来分析,它包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地位、价值的认识,即幼儿教育的价值观;对幼儿教育目的的认识,即幼儿教育的目的观;对幼儿教育方法、教育过程、课程结构、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观 《幼儿教育》 理论和现实 幼教工作 被调查者 教育观念 幼儿园管理 教育方法 尊重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立法的两难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方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6,共4页
人权的充分实现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人权的充分实现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犹如一道绚丽的晨光,让中国人对享有充分的人权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作为制度性实践,中国人权立法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立法 两难问题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修正案》 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历史 中国人权 概念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权标准视野下之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旭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83-85,共3页
2012年"两会"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于人权保障和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这两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一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加至刑诉法修正案的第二条,体现了我国此次刑诉修正案在人权保障上的巨大进步,将刑诉法的两大立... 2012年"两会"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于人权保障和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这两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一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加至刑诉法修正案的第二条,体现了我国此次刑诉修正案在人权保障上的巨大进步,将刑诉法的两大立法目的,即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在刑诉法条中予以了平等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制度 国际人权标准 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 诉讼权利保障 人权保障 修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与观念转变──刑事诉讼法实施的观念条件
18
作者 魏晓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61-66,共6页
制度与观念具有辩证关系。诉讼观念的转变具有可能性与条件性,但由于执法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新刑事诉讼法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而对执法人员应强调观念转变的可能性与迫切性。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必须确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 制度与观念具有辩证关系。诉讼观念的转变具有可能性与条件性,但由于执法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新刑事诉讼法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而对执法人员应强调观念转变的可能性与迫切性。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必须确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观念、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观念、程序正义观念、诉讼中的证据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诉讼观念 保障人权 程序正义 证据裁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问题还是观念问题?——两个“借分”故事引发的思考
19
作者 李希贵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5,共1页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问题 观念问题 教育效果 观念问题 尊重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对检察机关执法环境和执法观念的影响
20
作者 荆忠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入世以后,在实施世贸组织下的法律实施原则时将不可避免地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执法环境和执法观产生影响。为此,检察机关要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与切实保障人权的统一维护公正执法的过程中,提高检察机关社会公信度与国... 入世以后,在实施世贸组织下的法律实施原则时将不可避免地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执法环境和执法观产生影响。为此,检察机关要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与切实保障人权的统一维护公正执法的过程中,提高检察机关社会公信度与国际公信度;在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基础上,提高办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执法观念 保障人权 法律监督职能 社会公信度 办案效率 执法环境 公正执法 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