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形成渊源、实践理路与全球人权治理启示
1
作者 刘荣军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质。其重要论述生发于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创新发展于马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质。其重要论述生发于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创新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镜鉴于近代中国社会现状、镜察于美西方人权治理失能和伪饰,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重要论述涵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上全面推进,在群体类型、生命周期上广泛推进,在人的需求层次上有序推进的实践理路,真正意义上激活了人权保障的普遍性、真实性、系统性,为全球人权治理和未来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安全守护、合作推进、发展促进中实现人权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持久提升,在尊重各国正当权益、维护人类权益中为人权实现营建健康的、永续的环境,重要论述绘就了未来全球人权治理和人类人权事业发展的路线图,既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也为各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系统思维、长远眼光与建设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 普遍性人权 人民性 全球人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心人权理念 被引量:12
2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系列论述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基本特征的核心人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相关论述指出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价值基础、保障形式、保护重点、保护范围、保护特色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框架,并与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道,共同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护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生存权 发展权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春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制约警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基本思路:确立被侵害人权利救济措施,保障被侵害人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程序,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法律语言,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监督程序,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奋斗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永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4,共6页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共产 人权思想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 邓小平 人权问题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5
作者 王中枢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精神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关系来看 ,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来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都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能否在全社会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 精神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关系来看 ,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来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都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能否在全社会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制约着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人权保障的进步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宇冠 兰卫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特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角度着眼,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编辑部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人权保障 修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司法准则 十一届全国人大 尊重和保障人权 死刑复核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项《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看人权实践在中国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树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实践 中国人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 人格尊严 修正案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起点的阐释 被引量:5
9
作者 钱锦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5,共7页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内涵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要推动人权事业进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并最终迈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在坚...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内涵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要推动人权事业进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并最终迈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持续增强中国人权文化自信。中国人权文化自信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探索中、深厚的历史涵养下得以生成和塑造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奠定了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了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理论逻辑。深嵌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结构中的人的主体性价值、人道精神、大同思想及其制度安排等文化基因,有助于塑造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中国人权文化自信的生成,客观上有助于增强对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人权文明的中国形态提供强大的思想定力和前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人权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立法的两难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方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6,共4页
人权的充分实现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人权的充分实现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犹如一道绚丽的晨光,让中国人对享有充分的人权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作为制度性实践,中国人权立法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立法 两难问题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修正案》 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历史 中国人权 概念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权标准视野下之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旭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83-85,共3页
2012年"两会"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于人权保障和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这两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一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加至刑诉法修正案的第二条,体现了我国此次刑诉修正案在人权保障上的巨大进步,将刑诉法的两大立... 2012年"两会"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于人权保障和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这两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一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加至刑诉法修正案的第二条,体现了我国此次刑诉修正案在人权保障上的巨大进步,将刑诉法的两大立法目的,即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在刑诉法条中予以了平等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制度 国际人权标准 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 诉讼权利保障 人权保障 修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正确处理人权与国权的关系
12
作者 孙书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6-2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特别是2004年,随着我国《宪法》第四个修正案对"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载入,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权需求不断旺盛。但与此同时,公民的国权意识却不断淡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特别是2004年,随着我国《宪法》第四个修正案对"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载入,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权需求不断旺盛。但与此同时,公民的国权意识却不断淡化,以至于人们在处理个体与集体、私益与公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人权 国权意识 正确处理 集体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 公民权利意识 法治社会 人权意识 正确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与人权
13
作者 严钦敖 《湖湘论坛》 1999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存权和发展权 社会主义运动 发展生产力 依法治国 资产阶级 人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14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共1页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章强调,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章强调,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的生命 人权发展道路 《求是》杂志 尊重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依据新释 被引量:44
15
作者 刘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8,共11页
比例原则已被全球法治实践反复证明属于人权保障的利剑,必将成为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基本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进合宪性审查,并消除对比例原则适用范围与功能的误解,有必要探寻比例原则在中国的宪法依据。通过解释我国《宪法》中“权利义务... 比例原则已被全球法治实践反复证明属于人权保障的利剑,必将成为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基本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进合宪性审查,并消除对比例原则适用范围与功能的误解,有必要探寻比例原则在中国的宪法依据。通过解释我国《宪法》中“权利义务一致性”“基本权利”“人格尊严”“法治国”“征收征用”等条款的尝试,均不能很好或完全地推导出比例原则。比例原则的本质在于调整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其功能在于合理确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比例原则内置于权利和权力之中。通过解释我国《宪法》第51条的“权利的限度”条款和第33条第3款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可以得出比例原则在中国具有宪法依据,属于宪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合宪性审查 权利的限度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诉法变迁:1979-2018年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卫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作为“宪法测震仪”“应用宪法”的刑诉法,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一部刑诉法变迁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历史,“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我国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就是证明。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参与方,保障被害人权... 作为“宪法测震仪”“应用宪法”的刑诉法,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一部刑诉法变迁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历史,“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我国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就是证明。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参与方,保障被害人权利历来是刑诉法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理论预设与实践认知,从赋能被害人角度检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刑诉法之变迁,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 刑诉法 变迁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保障 实践价值 学理意义 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罪即捕现象的解析及应对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4,共7页
法治生成的土壤并非仅存于现代社会的国家之中。中国传统社会"法家"治理以及儒法共治时期的"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均反映出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机械的法律适用以及漫无边际的适用法外因素,会严... 法治生成的土壤并非仅存于现代社会的国家之中。中国传统社会"法家"治理以及儒法共治时期的"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均反映出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机械的法律适用以及漫无边际的适用法外因素,会严重地削弱法律治理在社会中的能力及效果。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在借鉴和反思传统社会法律治理的得失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协调法律规则与参与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法治在现阶段治理能力的提升。在中国,逮捕是人身约束程度最强的一种强制措施,因而也受到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构罪即捕现象的存在一直使检察机关受到较大的非议。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对逮捕程序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力图规范其裁量权的运用,进而限制未决羁押的滥用倾向。于是,构罪即捕的弱化程度,也就成为立法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然而从根源上分析,中国特色的诉讼构造体系才是这种现象产生的真正症结,从而引发了羁押功能的进一步扭曲。更为重要的是,在构罪即捕的影响下,被追诉人的人身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消除这一痼疾,就必然要求替代性羁押措施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融入更多的诉讼化因子。唯有如此,构罪即捕的生存土壤才能日臻消逝。目前,我国环境标准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足,诸如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律层级低,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环境标准之间存在冲突,环境质量标准未能有效发挥核心作用等,导致环境标准制度效益折损。美国、欧盟、日本的环境标准制度比较成熟,值得借鉴。应立足我国环境保护实际,对环境标准实行分类管理,重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机制。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 解析 刑事司法制度 程序合法性 被追诉人 价值诉求 程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佑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519-519,共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族共识业已达成。中国社会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要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与点滴的行为方式改良,将和谐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因势利导地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族共识业已达成。中国社会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要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与点滴的行为方式改良,将和谐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因势利导地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图”。我们注意到,在这一宏伟蓝图中,完善民主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依法治国目标赫然居首,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解读为:民主和法治是臻于和谐社会的制度前提,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是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法治研究 依法治国方略 尊重和保障人权 行政 和谐社会建设 六届六中全会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
19
作者 高全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 依法治国 宪法和法律 尊重和保障人权 统一性 稳定性 权利与义务 党的领导 法律的平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直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
作者 曹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118,共4页
刑事直诉案件是指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移送审查起诉后,进行审理裁判的刑事案件。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刑事追诉进行的过程中,被追诉者未被逮捕。刑事直诉案件,从程序上说包含有三种类型,一是经... 刑事直诉案件是指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移送审查起诉后,进行审理裁判的刑事案件。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刑事追诉进行的过程中,被追诉者未被逮捕。刑事直诉案件,从程序上说包含有三种类型,一是经过审查批准逮捕环节,因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诉规则》)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六种情形而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二是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后,又经过人民检察院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后,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变更强制措施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三是侦查机关没有经过审查批准逮捕环节,直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近年,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实施,特别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总则第二条中明确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在具体制度中完善和细化了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和监督程序后,刑事直诉案件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法律条文和具体司法实践中,缺少明确的刑事直诉法定程序,即如何保障刑事直诉案件高效、规范地完成诉讼进程,保障刑事直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因此,在现有法律规定框架下,探讨司法实践中刑事直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刑事直诉案件法定程序,加强刑事直诉案件的法律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司法实践 不批准逮捕决定 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 变更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 审查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