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笔式射频电极心房内外膜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元新 李莉 +5 位作者 赵雷 张伟民 李白翎 贾宝成 郭素华 刘晓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笔式射频电极对心房内膜或外膜射频消融适宜的工作参数。方法:选用离体猪心6只,应用自制笔式射频电极以不同的功率和放电时间在心房内膜或外膜行线形消融。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射频消融处心房肌透壁性损伤,心肌细胞核固缩、... 目的:探讨自制笔式射频电极对心房内膜或外膜射频消融适宜的工作参数。方法:选用离体猪心6只,应用自制笔式射频电极以不同的功率和放电时间在心房内膜或外膜行线形消融。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射频消融处心房肌透壁性损伤,心肌细胞核固缩、胞质凝固。损伤的宽度与功率、放电时间呈正相关,能够产生心房肌透壁性损伤,而不出现爆燃和碳化的功率和放电时间分别为30-50 W和20-45 s。结论:自制笔式射频电极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直视下消融心房内膜或外膜及房颤治疗,以功率30-50 W、每次放电时间20-45 s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极 消融 心外膜 心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检测仪器中新型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玉杰 董可秀 +1 位作者 沈成银 储焰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5-998,共4页
基于直流—射频电极结构对离子的径向和轴向聚焦理论,以离子检测仪器中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检测技术为例,对该新型电极结构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相比于静电场电极结构,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的性能更好,丙酮产物离子强度提高了近10倍,... 基于直流—射频电极结构对离子的径向和轴向聚焦理论,以离子检测仪器中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检测技术为例,对该新型电极结构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相比于静电场电极结构,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的性能更好,丙酮产物离子强度提高了近10倍,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对于提高离子相对透过率具有较大潜力,同时,该新型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对于提高其他类型的离子检测仪器性能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射频电极 离子检测仪器 离子相对透过率 灵敏度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建 樊碧发 +3 位作者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 蛋清实验 热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电极射频对猪正常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正平 马庆久 +1 位作者 宇捷 杜锡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5-806,共2页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 (多弹头 )射频 (RF)对正常肝脏组织及全身的影响。方法 将 2 5头 1 5kg的猪随机分为A、B、C、D、E 5组 ,分别对其RF作用前及作用后 1、3、5、7、1 4d的肝功能及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1周内肝功能出现一过性改...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 (多弹头 )射频 (RF)对正常肝脏组织及全身的影响。方法 将 2 5头 1 5kg的猪随机分为A、B、C、D、E 5组 ,分别对其RF作用前及作用后 1、3、5、7、1 4d的肝功能及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1周内肝功能出现一过性改变 ,1周后恢复正常 ;作用后第 3~ 7天凝固坏死范围最大 ,7~ 1 4d凝固坏死区外的肝脏炎性改变恢复正常。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对肝毁损确切 ,肝功能及凝固区外的肝组织也将出现暂时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电极 治疗 肝脏组织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极高温射频灭活对兔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卫强 程庆书 +4 位作者 马连君 王云杰 刘锟 杜铭祥 齐海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多电极高温射频术对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将电极定位于新西兰白兔右肺进行射频消融术 ,并通过CT扫描及光镜、电镜检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射频灭活后即刻 ,镜下...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多电极高温射频术对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将电极定位于新西兰白兔右肺进行射频消融术 ,并通过CT扫描及光镜、电镜检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射频灭活后即刻 ,镜下可见毁损灶发生凝固性坏死 ,直径为 (1.8± 0 .2 )cm ;第 7天 ,坏死灶开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1个月时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 ,肺泡开始重建 ;2~ 3个月恢复正常的组织结构。电极位于肺门部位治疗时 ,治疗时间、阻抗与电极位于外周部位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1)。结论 多电极高温射频能安全地作用于肺组织 ,并引起一定范围的凝固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肺肿瘤 经皮穿刺多电极高温灭活 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无电极放电氮气等离子体光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朝阳 陈强 张广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49,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射频无电极放电激励的氮气等离子体新型光源,测出了辐射光谱、光功率、工作气压等光源相关参数,优化实验条件得出的电光转换效率达22.05%。最后运用此光源成功的对一种印刷预涂感光版(pre-sensitive plate,PS版)进行...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射频无电极放电激励的氮气等离子体新型光源,测出了辐射光谱、光功率、工作气压等光源相关参数,优化实验条件得出的电光转换效率达22.05%。最后运用此光源成功的对一种印刷预涂感光版(pre-sensitive plate,PS版)进行了曝光,通过曝光前后PS版感光层颜色的光密度变化评价了感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放电 等离子体光源 转换效率 预涂感光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电极射频毁损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大肝癌 被引量:8
7
作者 梅方雄 李荣 +1 位作者 叶永红 高焱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毁损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B超引导经皮穿刺 38例,术中穿刺 5例。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残存或复发者可重复治疗。 结果 43例 (肿瘤直径平均 7 3cm),行射频毁损术治疗62次,平均每次 6点...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毁损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B超引导经皮穿刺 38例,术中穿刺 5例。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残存或复发者可重复治疗。 结果 43例 (肿瘤直径平均 7 3cm),行射频毁损术治疗62次,平均每次 6点。术前AFP>400μg/L者 56. 3% (18 /32)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CT检查 76. 7% (33 /43)肿瘤完全毁损。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疼痛、肝功能受损,无严重并发症或与操作相关的死亡。1年存活 79. 3% (23 /29)。 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毁损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使大范围的肿瘤发生热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无法切除的大肝癌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后 不能切除 大肝癌 毁损术 集束电极 肿瘤 严重并发症 常见 复治 肝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2 位作者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 蛋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被引量:1
9
作者 经翔 赵新民 +3 位作者 王毅军 马忠良 聂福华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5-587,共3页
关键词 冷循环电极消融 治疗 肝脏 恶性肿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射频在慢性下背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当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组织时,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离子发生振动,偶极子发生转动,运动中离子、偶极子与周围质点相互磨擦产热以及克服导体或介质阻力消耗电能产热,在组织内形成一定范围的破坏灶,从而达到毁损的目的。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电极 应用 电场 偶极子 组织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15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东 郑进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 9例肝癌行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6例肝癌在术中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联合肝部分切除。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甲胎蛋白、肿瘤血供等变化。 结果 术前 11例AFP升高者中 8例降...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 9例肝癌行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6例肝癌在术中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联合肝部分切除。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甲胎蛋白、肿瘤血供等变化。 结果 术前 11例AFP升高者中 8例降低 1/ 2以上 ,螺旋CT及彩色超声显示肿瘤内无血供 ,6例术中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卫星病灶 17个 ,治疗术后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均坏死。 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有较确切的近期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集束电极治疗 近期疗效 B超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普通探头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多电极射频治疗肝肿瘤
12
作者 陈敏 黄小兰 +1 位作者 马宽生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2-432,435,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B超 电极疗法 RF 电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配合
13
作者 郑蔚 苏子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0-551,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引导多电极 治疗 肝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晓丽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0期609-610,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放 护理 经皮肝穿集束电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Iberis~肾动脉专用四电极射频消融导管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一例
15
作者 熊洪亮 车武强 +5 位作者 蒋雄京 邹玉宝 杨瑶瑶 王鹏 陈阳 刘加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2-1122,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高血压5年,高血压Ⅲ级,无明显症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1年前突发双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为198/105 mm Hg(1 mm Hg=0.133k Pa),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12.5 mg...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高血压5年,高血压Ⅲ级,无明显症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1年前突发双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为198/105 mm Hg(1 mm Hg=0.133k Pa),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12.5 mg,qd)、比索洛尔(2.5 mg,qd)治疗,血压未能达标。2016-04-11以"顽固性高血压"入我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78/124 mm Hg,心率78次/min,体重指数(BMI)25.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消融导管 电极 治疗 肾动脉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硝苯地平缓释片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肿瘤的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祝斌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7-511,共5页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非血管介入技术,尤其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它通过各种实时影像技术的引导将射频电极置入肿瘤组织中,射频电极头发出射频波,使电极周围肿瘤组织中的离子震荡...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非血管介入技术,尤其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它通过各种实时影像技术的引导将射频电极置入肿瘤组织中,射频电极头发出射频波,使电极周围肿瘤组织中的离子震荡产生摩擦热,引起电极周边一定范围肿瘤组织产生热损伤而凝固坏死,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肝脏肿瘤等实体肿瘤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术 脊柱肿瘤 影像引导 治疗方 应用 非血管介入技术 射频电极 肿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兔肺内VX2肿瘤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连君 程庆书 +7 位作者 刘锟 王云杰 王耀程 王道喜 张卫强 赵正源 齐海妮 杜铭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利用锚状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兔肺VX2肿瘤的病理改变、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在 36只新西兰白兔体内建立兔VX2肿瘤肺内移植模型。实验组 2 8只新西兰白兔给予射频治疗 ,其中 14只于...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利用锚状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兔肺VX2肿瘤的病理改变、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在 36只新西兰白兔体内建立兔VX2肿瘤肺内移植模型。实验组 2 8只新西兰白兔给予射频治疗 ,其中 14只于治疗后不同时间处死 ,观察其病理改变 ,并与同期CT表现相比较 ;其余 14只待其自然死亡 ,计算存活时间。对照组 8只新西兰白兔 ,予假性治疗 ,待其自然死亡 ,计算存活时间。结果 肿瘤经射频治疗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及细胞凋亡 ,消融灶周围肺组织发生严重炎症反应 ;CT表现为絮状阴影 ,并随炎症的消散而消失 ,但肿瘤阴影不再增大。实验组 2 1只兔肺内毁损区肿瘤细胞全部灭活 ,7只毁损区有残存活肿瘤细胞。治疗组动物的存活时间为 ( 38± 3.4)天 ,对照组存活时间为 ( 2 6± 2 .8)天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可望成为治疗肺内肿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术 VX2肿瘤 病理改变 CT表现 疗效 肺肿瘤 10针锚状电极 局部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射频治疗后超声多普勒技术对肝脏及肿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卓德斌 陈萍 +3 位作者 张智坚 孙琳琳 王长霞 朱红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00例肝癌127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00例肝癌127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肝脏及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1周、1个月肝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瘤体内动静脉双重血供明显减少,Ⅱ、Ⅲ级供血明显减少。45例3个月复查, 15例经彩色、能量多普勒检查有血供,频谱多普勒示动脉血供8例,门静脉血供3例,双重血供4例,经化疗栓塞、射频治疗后未发现血流。76例原发性肝癌中,术前15个肿块彩色多普勒检测无血流显示,更换能量多普勒后其中8个肿块有点状或细条状血流信号;术后1周98个肿块彩色多普勒检测无血流显示,更换能量多普勒后,其中16个肿块有点状或细条状血流信号,再次予射频治疗后,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检测均未显示血流信号。结论彩色、能量多普勒观察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血流的变化,可以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能量多普勒在判断肝癌组织的微小血供及射频治疗是否彻底方面优于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超声多普勒技术 治疗后 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 肝脏 集束电极治疗 彩色多普勒检测 肿瘤内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谱多普勒 动脉血流速度 门脉血流速度 血流信号 治疗效果 多普勒检查 原发性肝癌 血供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和电晕低温等离子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士恒 江雪梅 杨建忠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讨论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羊毛纤维表面处理上的应用,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处理和低温射频单电极大气压放电处理2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羊毛纤维进行了处理,比较了不同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的羊毛纤维拉伸断裂强度、摩擦性能... 讨论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羊毛纤维表面处理上的应用,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处理和低温射频单电极大气压放电处理2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羊毛纤维进行了处理,比较了不同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的羊毛纤维拉伸断裂强度、摩擦性能。应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理与化学刻蚀作用,纤维的表面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常压电极放电 低温辉光等离子 表面性能 羊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