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201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7例。3组PH...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201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7例。3组PHN患者均常规药物治疗,脉冲射频组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神经阻滞组采取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再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前(T_(0))、治疗后7 d(AT7)、治疗后30 d(AT_(30))和治疗后90 d(AT_(90))时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β-内啡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T7、AT_(30)、AT_(90)时,联合组PHN患者SF-MPQ的PRI、VAS、PPI评分和PSQI评分、P物质、CG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β-内啡肽水平高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3组PHN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PHN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其单独治疗,可能与调节疼痛介质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 脉冲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临床有效率、镇痛补救情况、睡眠质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随访期间,4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联合组103例,对照组101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2%(P<0.05)。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联合组VAS、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痛补救次数低于对照组,曲马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组血清HMGB1、IL-1β、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PHN,能有效减轻神经炎性损伤,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其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CT引导下脉冲射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脉冲 连续神经阻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LOVE联合内镜下神经根射频脉冲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
3
作者 热波特·肉孜 张晗硕 +5 位作者 杨广南 白杰 蒋强 卢正操 李雯 丁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00-1807,共8页
目的探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full endoscopic lamina fenestration discectomy,Endo-LOVE)联合内镜下神经根射频脉冲(nerve root pulsed radiofrequency,NR-PR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聚... 目的探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full endoscopic lamina fenestration discectomy,Endo-LOVE)联合内镜下神经根射频脉冲(nerve root pulsed radiofrequency,NR-PR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聚焦术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诊治的102例LDD患者,其中观察组(Endo-LOVE联合NR-PRF)53例,对照组(单纯Endo-LOVE)4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5.05±1.1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于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间点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数据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两组间一般情况、临床指标(VAS、M-JOA和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临床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各临床指标及术后患肢疼痛、麻木等残留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两组间临床指标及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OVE治疗LD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内镜下NR-PRF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这种优势互补的联合为LDD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镜减压 神经脉冲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
4
作者 褚立梅 王涛 袁静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110例胸段PHN并均分为观察组(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脉冲射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110例胸段PHN并均分为观察组(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脉冲射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1个月及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度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VAS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治疗后1天、7天、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VAS疼痛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18%(54/55) vs.85.45%(47/55),P=0.02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2%(1/55) vs.12.73%(7/55),P=0.028]。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结合连续射频可显著减轻胸段PHN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带状疱疹后 神经 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肺静脉隔离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5
作者 梁二鹏 宋卫锋 +4 位作者 周游 陈珂 王现青 高传玉 郑黎晖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旨在分析环肺静脉隔离(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VR)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首次PVI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702例药物难治性非瓣膜性心房... 目的:旨在分析环肺静脉隔离(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VR)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首次PVI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702例药物难治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VR定义为消融中出现心室停搏或RR间期延长超过50%。PVI先从右上肺静脉前壁开始消融,记录术中VR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寻找出现VR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心房颤动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纳入的702例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80例(54.1%),持续性心房颤动322例(45.9%)。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有11.0%(77/702)患者发生了VR,共81次VR。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VR发生率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VR发生率[19.5%(74/380)vs.0.9%(3/322),P<0.001]。81次VR中,表现为窦性停搏51次(63.0%),窦性心动过缓26次(32.1%),房室阻滞4次(4.9%)。VR最常发生部位为左上肺静脉神经节丛(GP)区域(82.7%,67/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等后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OR=18.667,95%CI:6.638~52.491,P<0.001)、体重指数(BMI)≥28.0 kg/m^(2)(OR=2.361,95%CI:1.376~4.051,P=0.00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2.0%(OR=1.964,95%CI:1.119~3.447,P=0.019)是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VR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13.0±7.1)个月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VR患者中有8.1%(6/74)复发心房颤动,未合并VR患者中有10.8%(33/306)复发心房颤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无房颤生存率在合并VR和未合并VR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735)。结论:从右上肺静脉前壁开始的PVI最常发生VR的消融部位为左上肺静脉GP区域。阵发性心房颤动、BMI≥28.0 kg/m^(2)及LVEF≥62.0%是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VR的独立危险因素。VR与无心房颤动生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 迷走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C2背根神经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郎海云 吕亮亮 都义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急性期皮损消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的持续的自发性疼痛伴阵发性射击样或电击样疼痛为临床特征[1],并在患区内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后遗症状,给病人身心带...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急性期皮损消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的持续的自发性疼痛伴阵发性射击样或电击样疼痛为临床特征[1],并在患区内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后遗症状,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PHN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镇痛药联合抗病毒药和营养神经药等)、介入治疗(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及经皮电刺激等)及其他物理治疗(超短波、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针灸等),但上述治疗方式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皮损消退 神经阻滞 自发性疼痛 后遗症状 电击样 抗病毒药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宝福 刘冰 +2 位作者 王春满 李琳 高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7-1202,共6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组(73例)、B组(73例)和C组(73例),A组PHN患者接受神经脉冲射频治疗,B组PHN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C组PHN患者接受神经阻滞联合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比较各组患者SF-MPQ评分、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19例PHN患者中因失访、研究期间转为其他方式治疗脱落6例,最终A组入组71例、B组入组70例、C组入组72例。治疗后7 d(AT7)、30 d(AT30)和90 d(AT90)时,C组PHN患者SF-MPQ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评定(PPI)评分均低于A组、B组(P<0.05),血清P物质、IL-1β水平均低于A组、B组(P<0.05),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量表(DAG7)评分、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顽固性PHN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和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脉冲 神经阻滞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 P物质 白细胞介素-6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晓敏 王素伟 +2 位作者 翁阳华 李忠辉 张洪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37-637,共1页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26例,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联合组)治疗26例。结果:通过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1年时DHI评分...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26例,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联合组)治疗26例。结果:通过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1年时DHI评分及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微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神经阻滞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永强 李水清 +2 位作者 柳晨 韩嵩博 袁慧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1.2分,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4±1.5分和2.5±2.0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三者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5例(78.1%)疼痛明显缓解,2例(6.3%)疼痛部分缓解,5例(15.6%)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微创、安全,近中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选择性神经阻滞 脉冲 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不同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永强 李水清 +2 位作者 柳晨 韩嵩博 袁慧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3-645,649,共4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不同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小于3月组(36例)、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 目的:比较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不同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小于3月组(36例)、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不同病程3组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和12月三者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3月组治疗效果优于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P〈0.05)。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急性期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效果优于慢性期,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选择性神经阻滞 脉冲 不同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广建 王宗宝 +1 位作者 李仁淑 闫清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腰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患,大部分病因不够明确,诊治也比较困难,临床上称为非特异性腰痛,而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约占非特异性腰痛的80%[1].以往,神经阻滞是疼痛科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脉冲射频是在射频热凝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治... 腰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患,大部分病因不够明确,诊治也比较困难,临床上称为非特异性腰痛,而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约占非特异性腰痛的80%[1].以往,神经阻滞是疼痛科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脉冲射频是在射频热凝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治疗疼痛的新技术,是对射频热凝技术的改进,并能防止神经发生热离断,从而避免术后感觉障碍及运动神经损伤[2].本研究采用三种方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60例,旨在评价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神经阻滞治疗 脉冲 临床研究 非特异性腰痛 热凝技术 运动神经损伤 疼痛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面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合并面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然 韩影 +1 位作者 王乃堃 陆丽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6-558,共3页
颌面部及颈部带状疱疹可侵犯颅神经引起颅神经病变。面神经是最易受累颅神经之一,可引起患侧面神经麻痹,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1]。带状疱疹合并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配合针灸、康... 颌面部及颈部带状疱疹可侵犯颅神经引起颅神经病变。面神经是最易受累颅神经之一,可引起患侧面神经麻痹,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1]。带状疱疹合并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配合针灸、康复锻炼等非药物治疗[2~4]。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是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神经麻痹恢复的重要手段,但全身用药作用于面神经局部的剂量有限、症状恢复慢,局部激素治疗联合神经脉冲射频可提供更直接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麻痹 脉冲 神经 非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 康复锻炼 糖皮质激素 阻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丽丽 杨晓秋 +4 位作者 刘丹彦 刘小男 邓琼 高进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 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R组,n=48):硬膜外腔单次注射镇痛复...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 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R组,n=48):硬膜外腔单次注射镇痛复合液,1周后行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E组,n=54):硬膜外腔注射镇痛复合液。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射频热凝术后1d、1周、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R组分别为3.13±0.99,1.35±0.34,1.05±1.22,E组分别为4.98±0.66、1.98±0.81、1.68±1.03,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射频热凝术后1dR组优良率(75.0%)明显高于E组(53.7%);术后1月R组优良率(83.3%)仍高于E组(74.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是目前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磊 张悦 +1 位作者 欧册华 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0.05)。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 脉冲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新华 夏晶 杨柳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共76例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分别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37例)和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39例),采用... 目的探讨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共76例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分别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37例)和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3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组和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降低(均P=0.000),SF-12量表8个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心理卫生)评分和总评分升高(均P=0.000);与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组相比,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降低(P=0.044,0.027),SF-12量表8个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心理卫生)评分和总评分升高(P=0.032,0.037,0.028,0.024,0.035,0.047,0.038,0.026,0.029)。结论与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相比,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腰椎 疼痛 神经 脉冲(非MeSH词)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伟 郞璇 李亚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量表评分、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颈椎曲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和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颈部疼痛,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 功能锻炼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小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幸泽艇 王梅 +3 位作者 张春元 章勇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764,共7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小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CC,下文简称RC)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SR病人25例行RC(RC组)、30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小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CC,下文简称RC)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SR病人25例行RC(RC组)、30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M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MRI测量的椎间孔孔径(intervertebral foramen diameter, IFD)、椎间盘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IDH)、突出物的长度(protrusions length, PL)、宽度(width, PW)、面积(protrusion area, PA)以及Odom标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情况。结果:与VAS1比较,两组VAS2~VAS5均显著降低(P<0.001);与IDH1、PL1、PW1、S1比较,两组IDH2、PL2、PW2、PA2均显著降低(P<0.001);与术前IFD1比较,两组IFD2显著增大(P <0.001);与M组比较,RC组VAS更小、IDH下降更少,术后优良率更高(均P <0.05)。结论:该手术治疗CSR是安全有效的,集消融和溶解的优点,明显缓解疼痛,减压效果好,保留责任椎间盘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 化学溶解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振鹏 刘娜 +2 位作者 宫小文 吴大胜 金文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7-558,560,共3页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疾病繁多,原因非常复杂。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头痛被定义为颈源性头痛[1]。近年来,由于人们不...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疾病繁多,原因非常复杂。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头痛被定义为颈源性头痛[1]。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姿势下学习、工作及娱乐时间较长,导致颈源性头痛的病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难治性颈源性头痛(保守疗法无效、且疼痛非常剧烈的颈源性头痛病人,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7的治疗方案。邹聪等[2]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古建军等[3]应用颈椎硬膜外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然而,颈2(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科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治疗 脉冲治疗 颈源性头痛 背根神经 难治性 视觉模拟评分法 连续硬膜外阻滞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腹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景和 宋卫军 +3 位作者 高东梅 白宝艳 刘时璋 张晓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腹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腹壁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腹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腹壁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脉冲射频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VAS评分和SR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腹壁PHN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镇痛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 阻滞 脉冲 带状疱疹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小龙 梅敦成 +4 位作者 高宇 郑婧 张光志 杨庆红 王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0-381,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它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包括颈部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压迫或刺激颈脊神经等病理改变[1]。临床上主要以不同程度颈肩部僵痛,颈椎活动受限、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阻滞治疗 热凝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颈椎活动受限 继发性改变 颈部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