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A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目的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A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11日,提取文献数据,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发表于2021—2024年,全部来源于中国。11篇文献为模型建立,8篇文献为模型建立与验证。最终纳入19个模型,样本总量为136~6127例,复发率为8.70%~48.57%。19篇文献报告了模型预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0.938。模型重复报告的前6位预测变量为左心房内径、年龄、AF类型、AF病程、性别和BMI。1篇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不清楚”,其余18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5篇文献适用性“不清楚”,其余14篇文献适用性风险较低。结论AF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开展较晚,建模方式多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纳入的19个模型预测效能较高,预测因子可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检查中筛选,模型整体偏倚风险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A组47例、EVLT组90例。RFA组予RFA治疗,EVLT组予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术中...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A组47例、EVLT组90例。RFA组予RFA治疗,EVLT组予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住院时间,术后24 h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及深静脉瓣膜功能Kistner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隐神经损伤、皮下出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24 h NR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VC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EVLT组相比,术后6个月RFA组VCSS评分低(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Kistner分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EVLT联合高位结扎,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A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11日,提取文献数据,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发表于2021—2024年,全部来源于中国。11篇文献为模型建立,8篇文献为模型建立与验证。最终纳入19个模型,样本总量为136~6127例,复发率为8.70%~48.57%。19篇文献报告了模型预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0.938。模型重复报告的前6位预测变量为左心房内径、年龄、AF类型、AF病程、性别和BMI。1篇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不清楚”,其余18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5篇文献适用性“不清楚”,其余14篇文献适用性风险较低。结论AF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开展较晚,建模方式多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纳入的19个模型预测效能较高,预测因子可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检查中筛选,模型整体偏倚风险较高。
文摘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A组47例、EVLT组90例。RFA组予RFA治疗,EVLT组予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住院时间,术后24 h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及深静脉瓣膜功能Kistner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隐神经损伤、皮下出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24 h NR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VC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EVLT组相比,术后6个月RFA组VCSS评分低(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Kistner分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EVLT联合高位结扎,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程度。
文摘目的基于心脏影像学特点和血清标志物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环肺静脉隔离+顶部线+后壁线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持续性AF患者172例,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1例和未复发组121例。于术前常规予以心电图、经胸和食管心动图检查,同时检测血常规和相关生化指标,均行环肺静脉隔离+顶部线+后壁线的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用二元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复发组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容积指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高于未复发组,左心耳峰值填充流速、左心耳峰值排空流速、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未复发组(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AF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升高(OR=1.160,95%CI:1.006~1.337)、左心耳峰值排空流速降低(OR=0.740,95%CI:0.583~0.940)、左心耳射血分数降低(OR=0.608,95%CI:0.422~0.877)、B型钠尿肽升高(OR=1.017,95%CI:1.004~1.030)和NLR升高(OR=10.116,95%CI:1.316~77.755)是环肺静脉隔离+顶部线+后壁线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以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耳峰值排空流速、左心耳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NL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持续性AF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833~0.932)。结论持续性AF患者心脏影像学参数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耳峰值排空流速、左心耳射血分数及血清标志物B型钠尿肽、NLR与环肺静脉隔离+顶部线+后壁线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相关列线图模型对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