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LDV/APV系统研究细水雾与射流卷吸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江虹 廖光煊 +1 位作者 秦俊 范维澄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计和自适性相位多普勒速度计系统 (三维 LDV/APV系统 ) ,通过观察和测量细水雾被射流卷吸的现象 ,获取了细水雾的平均速度、平均粒径和雾通量等特性参数 ,深化认识细水雾被射流卷吸的机理 ,为下一步进行细水雾被... 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计和自适性相位多普勒速度计系统 (三维 LDV/APV系统 ) ,通过观察和测量细水雾被射流卷吸的现象 ,获取了细水雾的平均速度、平均粒径和雾通量等特性参数 ,深化认识细水雾被射流卷吸的机理 ,为下一步进行细水雾被火焰卷吸现象的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V/APV系统 细水雾 射流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尾射流与通气空泡耦合实验研究
2
作者 徐增辉 高经纬 +2 位作者 向敏 柳养清 黄紫光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0,I0001,共12页
尾部高速射流是影响带动力超空泡航行体空泡形态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空泡形态受尾射流的强度、流量、角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基于开放式重力水洞,采取时序控制方法开展尾射流与通气空泡耦合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不同射流强度下尾射流... 尾部高速射流是影响带动力超空泡航行体空泡形态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空泡形态受尾射流的强度、流量、角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基于开放式重力水洞,采取时序控制方法开展尾射流与通气空泡耦合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不同射流强度下尾射流角度对空泡尺度、尾流卷吸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尾射流角度和强度会改变尾射流核心速度与空泡轴线方向的夹角,导致射流与空泡耦合作用模式的改变;增大尾射流与空泡轴线的夹角有利于增强射流回流补气作用,而减小夹角则会增大泄气速度,导致空泡尺度收缩;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尾射流与空泡轴线的夹角有利于增强空泡稳定性,但角度过大会加剧射流对空泡壁面的冲击,导致空泡破碎、溃灭。本文研究可为推力矢量控制超空泡航行体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 射流 通气空泡 射流 实验 水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自吸喷灌泵喷嘴系数的理论推导与试验
3
作者 李红 沈振华 +2 位作者 刘建瑞 王超 王涛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4期228-231,共4页
为了研究射流式自吸喷灌泵射流喷嘴的内特性,利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射流喷嘴阻力系数、流量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设计了4种不同尺寸的射流喷嘴,对4种喷嘴的阻力系数、流量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出口直径下各系数的变化规律.对... 为了研究射流式自吸喷灌泵射流喷嘴的内特性,利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射流喷嘴阻力系数、流量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设计了4种不同尺寸的射流喷嘴,对4种喷嘴的阻力系数、流量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出口直径下各系数的变化规律.对分别安装4种射流喷嘴的喷灌泵进行了自吸性能的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和各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射流喷嘴阻力系数和流量系数对射流式自吸喷灌泵自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嘴出口直径的增大,阻力系数减小,流量系数增大,自吸时间缩短,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卷吸作用减弱,自吸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式自喷灌泵 射流喷嘴 阻力系数 流量系数 射流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偏转及实际炉膛切圆的分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志军 黄镇宇 +3 位作者 朱自力 姚强 曹欣玉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642-646,共5页
首先介绍了在切圆燃烧炉膛内燃烧器流偏转方面的研究现状 ,然后根据对炉内流动工况的观测 ,提出切圆燃烧炉膛内燃烧器射流的运动在本质上是横向气流射流的运动 ,在分析这个流动模型的卷吸及所受作用基础上推导出射流偏转的计算方法 ,并... 首先介绍了在切圆燃烧炉膛内燃烧器流偏转方面的研究现状 ,然后根据对炉内流动工况的观测 ,提出切圆燃烧炉膛内燃烧器射流的运动在本质上是横向气流射流的运动 ,在分析这个流动模型的卷吸及所受作用基础上推导出射流偏转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典型 6 0 0 MW的炉膛进行了计算及试验验证 .计算及实验验证表明 ,这一方法可以成功地预测四角切圆燃烧炉膛内燃烧器射流的偏转和实际切圆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偏转 切圆燃烧 燃烧器 射流 炉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循环负压降尘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邢旭文 何少杰 +5 位作者 田园 肖鹏 武琨琪 张英华 张金宝 滕胜杰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4,共14页
有效开展掘进巷道工作面粉尘治理是确保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针对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传统的喷雾降尘方式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根据负压卷吸与喷雾降尘协同增效的理念研发一种应用于掘进机上的循环负压降尘装置。通过建立仿真模型... 有效开展掘进巷道工作面粉尘治理是确保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针对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传统的喷雾降尘方式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根据负压卷吸与喷雾降尘协同增效的理念研发一种应用于掘进机上的循环负压降尘装置。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射流卷吸机制的影响因素开展数值模拟,基于装置内外循环负压流场变化规律优化引射管形状、叶轮设置、文丘里管数量等参数,并采用相似实验的方式验证优化后装置的降尘效率。结果表明:在假设喷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装置的引射管形状采用圆锥形、叶轮片数量为8片、叶轮转速为2400 r/min、文丘里管数量为10个、叶轮安装位置距引射管入口300 mm时,循环负压性能最为理想,其相似模型的降尘效率可达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防治 循环负压 射流机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8
6
作者 刘荣华 王海桥 +1 位作者 施式亮 刘何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分布较均匀 ;射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低 ,且粉尘浓度沿射程不断变化 ,离风筒出风口越远 ,射流断面粉尘平均浓度越高 ;射流卷吸比对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大 ,射流卷吸比越大 ,整个工作面粉尘分布越均匀 .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的分布 ,正确评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和掘进通风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粉尘 分布规律 压入式通风 贴附射流 射流卷吸比 断面粉尘平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多参数场的单帧图像法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晶丽 李琛 +1 位作者 蔡小舒 周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3,共7页
在采用单帧单曝光图像法(SFSE)研究射流卷吸流场测量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帧多曝光图像法(SFME)。该方法不仅可以测得流场的速度场,还可以得到加速度场、力场以及湍流强度、湍流应力等多个场参数。应用SFSE和SFME方法,对圆管淹没水射... 在采用单帧单曝光图像法(SFSE)研究射流卷吸流场测量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帧多曝光图像法(SFME)。该方法不仅可以测得流场的速度场,还可以得到加速度场、力场以及湍流强度、湍流应力等多个场参数。应用SFSE和SFME方法,对圆管淹没水射流的卷吸涡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可视化初步测量实验研究,测量空间分辨率达到1.125μm,发现了一些未见文献报道的涡结构,清晰地显示了射流卷吸涡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SFSE和SFME方法用于观测微米级的流场湍流流动和涡结构,可以较其他方法得到更丰富的流场参数信息。与其他流场测量方法比较,该方法测量装置简单,空间分辨率高,对实验条件要求低,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流场多参数信息并用于微观流场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测量 图像法 射流 涡结构 单帧单曝光 单帧多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空冷多相流热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余进 陈炜 +1 位作者 艾志斌 乔松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8,72,共9页
加氢空冷管束多发铵盐流动腐蚀而泄漏。铵盐腐蚀风险又取决于设备中的气相分压、介质流速和温度等特征参量。为有效预防铵盐腐蚀,探明介质流速及温度等参量间的相关特性与作用机制十分必要。鉴于此,采用对流传热耦合与RANS模型、根据设... 加氢空冷管束多发铵盐流动腐蚀而泄漏。铵盐腐蚀风险又取决于设备中的气相分压、介质流速和温度等特征参量。为有效预防铵盐腐蚀,探明介质流速及温度等参量间的相关特性与作用机制十分必要。鉴于此,采用对流传热耦合与RANS模型、根据设备在役工况,对空冷设备进口管箱、管束中的多相流介质流场展开流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讨论在役空冷设备进口管箱和管束中的流态和温度场变化。流场状态因射流卷吸机制将形成横向脉动,脉动随着时间推移趋于稳定,而湍流动能也会因为介质脉动范围的扩展而耗散、降低。同时,多相流介质全场的温度最低值也将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并趋于稳定,各管温度场沿介质流出方向会出现高低波动。考察各管流速及温度值还得到了流速同温度间的相关系数,进口管箱中两排管束的流速和温度均存在较高的相关度。之所以温度随时间推移会趋于稳定,而流速、温度二者存在较高相关度可从流场能量方程予以阐释。基于此,工程实际中可参照不同位置管束红外测温结果、估算流速,进而科学预测、有效防范空冷管束铵盐流动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空冷管束 热流耦合 数值模拟 射流 横向脉动 能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量
9
《中国光学》 EI CAS 2001年第5期34-36,共3页
P225.2//TH761.2 2001053225激光测距机低温测距性能实验设计=Experiments on testing range-finding properties of laser range finder under lower temperature circumstance[刊,中]/宋文武(江苏曙光光学电子仪器厂.江苏,扬州(225009... P225.2//TH761.2 2001053225激光测距机低温测距性能实验设计=Experiments on testing range-finding properties of laser range finder under lower temperature circumstance[刊,中]/宋文武(江苏曙光光学电子仪器厂.江苏,扬州(225009)),王希军(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吉林,长春(130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机 细水雾 空气折射率 射流 数学模型 中科院 测距性能 实验设计 光学 激光散斑应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