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区截法的高炮射弹初速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治华 程远增 +1 位作者 王春平 梁冠辉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4,共4页
针对高炮初速闭环校射中炮弹初速测量的需要,研究了利用红外区截法实现高炮射弹初速实时随动测量技术。在炮口后效区设置两个相邻的光电靶,利用炮弹出炮口飞行时对红外线信号的遮挡效应,检测炮弹经过两个光电靶的时刻,经过解算得到射弹... 针对高炮初速闭环校射中炮弹初速测量的需要,研究了利用红外区截法实现高炮射弹初速实时随动测量技术。在炮口后效区设置两个相邻的光电靶,利用炮弹出炮口飞行时对红外线信号的遮挡效应,检测炮弹经过两个光电靶的时刻,经过解算得到射弹的炮口初速。经外场实弹射击试验证明,该技术可在后效区内实现射弹初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红外区截法 高炮 射弹初速 后效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填参数对水下新型气幕式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雨博 陈双 +1 位作者 郑监 胡宏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746,I0004,共10页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形成方式下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装填参数对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淹没式发射相比,气幕式发射可将最大膛压降低89.4%,射弹初速提高53.3%;推进用包覆火药的包覆层燃速指数从0.75增大到0.78时,气幕排水时间缩短,弹丸启动时管内燃气体积分数大幅降低,弹丸初速降低,但内弹道全过程大幅缩短,发射频率提高;包覆层厚度的微小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水下推进 水下气幕 多相流 道特性 气幕式发 装填参数 射弹初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