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牙鲆鱼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梁友 薛正锐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35-39,共5页
将新功能滤料、高效混合净水菌团、水质自动监测及控制 3项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用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牙鲆鱼。结果表明 ,封闭循环组成活率可达到 90 %~ 95 .1% ,平均产量为 32 .2 kg/ m2。较对照组养殖密度增加 75 .6 %~ 10 2 .7% ,成... 将新功能滤料、高效混合净水菌团、水质自动监测及控制 3项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用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牙鲆鱼。结果表明 ,封闭循环组成活率可达到 90 %~ 95 .1% ,平均产量为 32 .2 kg/ m2。较对照组养殖密度增加 75 .6 %~ 10 2 .7% ,成活率提高 14 %~ 17% ,平均产量增加 14 5 %~ 187.5 %。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 ,避免海水二次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牙鲆鱼 二次污染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式循环水对虾养殖试验
2
作者 郭龙文 黄欣 《科学养鱼》 2004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对虾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养殖 生态调控 质监测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系统三文鱼合理养殖密度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佳平 李奇 李晓捷 《河北渔业》 2013年第5期19-21,59,共4页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m3;A3:19.8kg/m3。经过2个月的养殖,三文鱼个体增长情况分别为:末均重:A1:1.05kg;A2:1.06kg;A3:0.98kg,增重率为A1:83.48%;A2:94.64%;A3:86.01%。存活率为:A1:92.6%;A2:89.98%;A3:89.2%。得出结论在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5kg/m?左右时鱼增长速度较快,可较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三文鱼 养殖密度 增重率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撇除装置在封闭式水循环养殖系统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基昌 周友祥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蛋白质撇除装置 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量对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虹鳟幼鱼水质影响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晨 孙建 钟馨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0,共5页
于2016和2017年采集约300m^3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虹鳟幼鱼的投饲量,测定水体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等相关指标,分析虹鳟幼鱼的日投饲量与三者浓度变化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期为我国大规模循环水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循环... 于2016和2017年采集约300m^3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虹鳟幼鱼的投饲量,测定水体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等相关指标,分析虹鳟幼鱼的日投饲量与三者浓度变化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期为我国大规模循环水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循环水幼鱼养殖系统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不断起伏变化,三者浓度变化均受到投饲量的影响。投饲量与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呈正相关。投饲量与氨氮浓度相关性最大,为0.49;与亚硝态氮次之,为0.38;与硝态氮相关系数为0.31。而氨氮浓度与亚硝态氮浓度相关系数最大,为0.63;氨氮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与硝态氮浓度相关系数相同,均为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投饲量 氨氮 硝态氮 亚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肽在三文鱼养殖过程中的作用
6
作者 胡佳平 刘淑兰 《河北渔业》 2016年第6期18-20,共3页
为验证多糖肽在三文鱼养殖中的作用,进行了封闭式循环水三文鱼养殖试验。选择同一系统中的4个养殖池C2/C3/C4/C5,设定C2和C3,鱼体重分别为(1.1±0.05)kg和(1.6±0.05)kg,为不投喂多糖肽的对照组;C4和C5试验鱼同样体重,为投喂多... 为验证多糖肽在三文鱼养殖中的作用,进行了封闭式循环水三文鱼养殖试验。选择同一系统中的4个养殖池C2/C3/C4/C5,设定C2和C3,鱼体重分别为(1.1±0.05)kg和(1.6±0.05)kg,为不投喂多糖肽的对照组;C4和C5试验鱼同样体重,为投喂多糖肽的试验组。经过2个月的养殖试验后,初均重相同的对照组C2和试验组C4末均重分别为(1.85±0.05)kg和(1.92±0.05)kg;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25±0.06)%和(1.37±0.06)%;饵料系数分别为1.06±0.03和0.99±0.04,死亡率分别为0.88%和0.79%。可见,试验组C4生长性能指标好于对照组C2。对照组C3和试验组C5末均重分别为(2.49±0.05)kg和(2.57±0.05)kg;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0.07)%和(1.3±0.08)%;饵料系数分别为1.11±0.04和1.02±0.03,死亡率分别为0.66%和0.58%。表明,投喂多糖肽的试验组C5生长指标要好于未投喂多糖肽的对照组C3。另外通过取样解剖观察,试验组养殖个体的肠道管壁较厚、弹性较好,出现肠炎的现象较少。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真源多糖肽在三文鱼养殖过程中能够抑制肠炎的发生,增强三文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对增强鱼的抵抗力,减少鱼的死亡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三文鱼 营养添加剂 饵料系数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