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批判——读《子乙己》
1
作者 乐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35-38,共4页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名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这是五四运动前夕,我国正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时期。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互相勾结,掀起向辛亥革命反攻例算的逆流。
关键词 孔乙己 封建教育制度 深刻批判 孔孟之道 举人 《孔乙己》 读书人 短衣帮 学而优则仕 鲁迅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显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3-88,共6页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张显菊陈天华(1875-1905),系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对于他思想中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无神论观点和哲学思想等,在史学界均有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几乎...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张显菊陈天华(1875-1905),系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对于他思想中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无神论观点和哲学思想等,在史学界均有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几乎论及陈天华者,无不大书特书,硕果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天华 留学生 留日学生 教育思想 中国学生 中学堂 日本 清政府 反帝反封建 封建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梭的教育理论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全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63-67,共5页
对封建专制教育制度的批判和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论,是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适应自然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育有赖于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种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为金钱而工作... 对封建专制教育制度的批判和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论,是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适应自然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育有赖于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种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为金钱而工作的崇高的教师,是培养人进行社会教育的主体;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培养道德公民、增强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卢梭的教育理论在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卢梭的教育理论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具有反理性主义的特征;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思想;促进了人类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和人类教育的实践;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卢梭 道德公民 适应自然 封建专制主义 道德理想 封建教育制度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孟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13-216,共4页
关键词 少年儿童教育 父母 资产阶级 法国 资产者 剥削阶级 法兰西共和国 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 封建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教育制度必须彻底批判─—读新近发现的鲁迅《仙台书简》
5
作者 王雅民 《求是学刊》 1976年第Z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教育 鲁迅 书简 仙台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革命 学校 资产阶级 毛主席 弘文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爱国志士的教育改革思想和活动
6
作者 梁仁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从此便开始了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爱国志士以巨大的热枕,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倡学习西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兴办近代教...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从此便开始了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爱国志士以巨大的热枕,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倡学习西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兴办近代教育,培养人才,这是他们始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代爱国志士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是与他们的爱国救亡活动同步发展的,两者互相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革命教育 学习西方 封建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中国人民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戍维新与我国近代教育
7
作者 潘君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26-31,共6页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它又是我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近代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戊戌维新与我国近代教育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近代教育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封建教育制度 洋务教育 教育改革 推动作用 女子学校 师范教育 八股取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鲁迅的教育革命精神
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3期15-20,共6页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一生中,同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教育就是他进行战斗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九〇九年由日本回国后至一九二七年,他坚守教育岗位达十八年之久。作为革命的教...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一生中,同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教育就是他进行战斗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九〇九年由日本回国后至一九二七年,他坚守教育岗位达十八年之久。作为革命的教育家,鲁迅抓住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根本要害,从批判孔孟之道入手,对旧教育界推行的崇洋卖国与尊孔读经的奴化教育和形形色色的“枭蛇鬼怪”“正人君子”之流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深刻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特别是后期的批判,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岗位 革命精神 鲁迅 学习 封建教育制度 中国人民 马克思主义 文化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秀全的教育思想
9
作者 邱远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2期42-47,共6页
一百二十五年前的一月十一日,在阴霾的祖国大地上,春雷滚滚,烽火漫天。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了。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领导广大军民沉重打击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同时.还以前所未有的战斗姿态,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并在... 一百二十五年前的一月十一日,在阴霾的祖国大地上,春雷滚滚,烽火漫天。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了。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领导广大军民沉重打击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同时.还以前所未有的战斗姿态,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并在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洪秀全的教育思想,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这一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洪秀全 太平天国革命 封建教育制度 农民阶级 外国侵略者 封建势力 革命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维新教育思想概观
10
作者 朱永新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50,共2页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教育 中国近代 封建教育制度 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早期改良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近代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洋务教育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初中教材鲁迅作品主题的分析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新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故乡》 主要内容 封建教育制度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札记两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元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58-61,共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名篇,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生动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广大读者。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撰文探讨,对我们加深理解作品帮助很大。我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有争议的两个问题,留心揣摩,似有所得。现在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名篇,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生动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广大读者。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撰文探讨,对我们加深理解作品帮助很大。我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有争议的两个问题,留心揣摩,似有所得。现在不嫌浅陋,写了出来就正于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现代评论派 故事 封建教育制度 散文 两个问题 思想内容 文章 丰富深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乙己——二十世纪的“多余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伯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54-55,共2页
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鲁迅,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所以他对旧教育制度的反动性、欺骗性和腐朽性有着透彻的了解。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每到一地,总要向着那“十足奴隶式教育的学校”“投一个爆弹”(《集外... 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鲁迅,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所以他对旧教育制度的反动性、欺骗性和腐朽性有着透彻的了解。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每到一地,总要向着那“十足奴隶式教育的学校”“投一个爆弹”(《集外集恰遗·两封通信》),向着旧教育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孔孟之道进行猛烈抨击。小说《孔乙己》就是批判“学而优则仕”,投向反动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一枚爆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培养 学校 多余人 咸亨酒店 二十世纪 精神支柱 学而优则仕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
14
作者 崇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77-78,共2页
前几年,对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上,流传着这样一种意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残害儿童心灵的宿儒”,“封建教育、封建礼教的传播者和维护者”,他“维护封建教育何其卖力”,“... 前几年,对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上,流传着这样一种意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残害儿童心灵的宿儒”,“封建教育、封建礼教的传播者和维护者”,他“维护封建教育何其卖力”,“用它毒害了后一代”,鲁迅对他的“揭露是深刻的”。这种夸大其词、歪曲了寿先生形象的评价,不符合作品的原意,更不符合鲁迅与寿先生的实际关系,是受了“四人帮”的毒害和影响。在这篇作品中,鲁迅刻划寿先生尽管聊聊数笔,但却鲜明地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分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封建教育制度 私塾 师道 维护者 宿儒 戒尺 儿童心灵 传播者 实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15
作者 谷奎 沛夫 《齐鲁学刊》 1975年第5期76-79,共4页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散文。文章从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述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教育领域中尊孔复古的倒退路线,直指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我...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散文。文章从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述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教育领域中尊孔复古的倒退路线,直指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我们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对于深入批林批孔,肃清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的影响,仍有现实意义。我们读了《山东省中学课本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作品 封建教育制度 少年儿童 尊孔复古 阶级分析 人性论 修正主义 阶级斗争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
16
作者 陈钊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42-43,共2页
一、关于“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书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封建教育、孔盂之道对广大儿童实行精神戕害的典型环境。“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单调,沉闷、枯燥”的,学生们在老师读书时偷着“做戏”、“画画儿”,则是表现了学生们对封建教育... 一、关于“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书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封建教育、孔盂之道对广大儿童实行精神戕害的典型环境。“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单调,沉闷、枯燥”的,学生们在老师读书时偷着“做戏”、“画画儿”,则是表现了学生们对封建教育的反抗。这些说法都是主观臆断的。在鲁迅的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同样是充满乐趣的。学生们在经过简短的入塾仪式之后,过去那种毫无约束的生活也就结束了。从此,每天在老先生的指导下“读书”,“习字”,“对课”,课余休息的时候,仍然可以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封建教育制度 主观臆断 学生 典型环境 美好生活 读书 腊梅花 桂花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