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与印度在封建政治制度上的异同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瑞常 雷雨田 《求是学刊》 1988年第6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中世纪早期 印度 封建政治制度 封建主阶级专政 西欧 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历史背景 国家政权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颇具资政价值的外国专题史著作——《外国政治制度史》读评
2
作者 李忠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政治制度 资政价值 专题史 外国 封建政治制度 世界主要国家 我国政治体制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体制模式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俸禄厚薄与吏治清浊──《中国俸禄制度史》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俊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俸禄制度 整顿吏治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 启示 加强制度建设 封建政治制度 东晋南朝 地方官 贪污受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及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桂海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1期59-64,共6页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点之一。它对于封建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一、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封建等级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的权力与地位相对稳定的一种阶梯式结构,它不但对被统治阶级有很强的排它性,在等级的阶梯之间也互有排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统治阶级 土地占有 封建社会 统治集团 封建政治制度 社会地位 等级制 门阀制度 封建特权 东汉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封建结构的新探索——评《中国封建结构探要》
5
作者 王海晨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探讨,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可是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断代史和专题史上,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全面宏观研究的著作,却很少见,代表性的只有胡如雷同志著的《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但它重点研究的是中...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探讨,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可是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断代史和专题史上,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全面宏观研究的著作,却很少见,代表性的只有胡如雷同志著的《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但它重点研究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未涉及政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李桂海同志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博采群芳,从斗争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方面,比较宏观全面地探讨了中国封建结构的问题,写出了这部最近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结构探要》。从中国封建结构的复杂和丰富的内涵上说,一部三十多万字的著作,显然很难概括和容纳中国封建结构的主要问题,但经过作者的选择和舍弃,还是力图从框架结构到内容上,尽量把主要问题都概括进去。所以它作为一部比较全面研究中国封建结构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政治制度 主要问题 历史学界 经济结构 封建经济 中国封建意识形态 探要 斗争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叶社会政治思想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柳文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27-34,共8页
梅叶(1664—1729年)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反映农民革命要求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以犀利的语言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犯下的种种罪行和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并在鞭挞旧制度的基础上,... 梅叶(1664—1729年)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反映农民革命要求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以犀利的语言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犯下的种种罪行和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并在鞭挞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梅叶不仅比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为早地提出了对封建政治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势力的尖锐批判,而且就其思想来说也比他们站得高,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映劳动人民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家.梅叶满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临死前的病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宗教斗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专制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 精神支柱 思想述评 人民利益 十七世纪 法国启蒙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制度性质的同志提八个问题
7
作者 赵华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S1期31-42,共12页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不反对封建制度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之时,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面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也...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不反对封建制度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之时,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面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也会赞美这种生产方式”。[註一]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制度性质的同志,几乎都引证了恩格斯这一论断,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论据。这些同志说,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的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不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赞美”封建制度,文献上所说的“民乐其业”就是一个证据。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个论断呢?怎样理解“民乐其业”呢?恩格斯这个论断和“民乐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度 农民战争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起义 封建政权 地主 进步性 上行阶段 封建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雍正帝对官衙书吏的整饬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国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封建政治制度,造就了一批把持政务的书吏,大小机关的文书处理和档案保管都控制在书吏手里。正如清官档案所载:“今之书吏,即古之府史胥徒也。各衙门皆额设召募,所以检收档案,缮写文书。”从中央部院到地方督抚藩臬以至道府州县的各级官... 封建政治制度,造就了一批把持政务的书吏,大小机关的文书处理和档案保管都控制在书吏手里。正如清官档案所载:“今之书吏,即古之府史胥徒也。各衙门皆额设召募,所以检收档案,缮写文书。”从中央部院到地方督抚藩臬以至道府州县的各级官署衙门,都有书吏参与政务活动,以致于书吏队伍之贤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吏治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雍正朝 地方督抚 衙门 百弊丛生 档案保管 官衙 雍正十一年 封建政治制度 吏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白丁”
9
作者 李绪洙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0-21,共2页
说“白丁”□李绪洙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著名的小文,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更是为人所欣赏吟诵。句中的“鸿儒”无疑是指学识渊博的儒士,而“白丁”是指什么人呢?注家和辞书却有不同的解释。王力先生... 说“白丁”□李绪洙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著名的小文,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更是为人所欣赏吟诵。句中的“鸿儒”无疑是指学识渊博的儒士,而“白丁”是指什么人呢?注家和辞书却有不同的解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选收了《陋室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丁 《陋室铭》 《现代汉语词典》 刘禹锡 《汉语大词典》 《古代汉语》 隋文帝 《正红旗下》 大理国 封建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谒者官制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向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7-103,共7页
谒者,与尚书、御史等官一样,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它对维护两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对加强皇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各代(北周除外)都承袭这一官号,而其职稍有变通,至唐则以中书省的通事舍人代之。东汉时,... 谒者,与尚书、御史等官一样,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它对维护两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对加强皇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各代(北周除外)都承袭这一官号,而其职稍有变通,至唐则以中书省的通事舍人代之。东汉时,尚书台、御史台和谒者台被合称为三台。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了尚书、御史在两汉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而对谒者这样一个同样重要的官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来讨论它。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率尔操觚,拟对谒者这一官职加以初步的探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诸位学者、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封建政治制度 两汉时期 中央集权制 御史台 官职 南北朝 官制 中书省 汉光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幅围着“功名富贵”旋转的世相图——对《儒林外史》主题的再认识
11
作者 卢敬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70-75,共6页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因为其深刻的主题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独特的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因为其深刻的主题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独特的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书以整个社会为批判对象,上到皇宫朝廷、王侯公卿、镇守翰林,下到书吏衙役,总甲保正、妓女嫖客、市井细民、流氓无赖,作者都以如椽之笔穷形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中国知识分子 儒林外史 胡适 吴敬梓 封建政治制度 政教 社会小说 代表 市井细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泽生明月 彤管溢春芳──评张薇《明代的监控体制》
12
作者 吴量恺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5-116,共2页
云泽生明月彤管溢春芳──评张薇《明代的监控体制》吴量恺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日益成熟,可以说是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之大成的关键时期。明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明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封... 云泽生明月彤管溢春芳──评张薇《明代的监控体制》吴量恺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日益成熟,可以说是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之大成的关键时期。明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明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封建自然经济趋向分解,商品经济日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体制 监控系统 封建政治制度 监控体系 监督控制 监控网络 发展过程 给事中 监察御史 明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初的吏治
13
作者 林志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极端的时期,朱元璋创建的专制制度,既是宋元以来的封建政治制度继续发展的结果,也是元末明初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消除了五代藩镇割据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顾炎武说:“宋...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极端的时期,朱元璋创建的专制制度,既是宋元以来的封建政治制度继续发展的结果,也是元末明初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消除了五代藩镇割据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顾炎武说:“宋叶适言:国家因唐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为之也。”元继宋之后统治全国,虽然仿效唐宋建立了制度,但也保留了不少蒙古人的旧制。因此,整个政治组织不甚严密。元代的中央政府确立了中书省的一省制,地方上分为十二行中书省统辖,似乎有集权中央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整顿吏治 行中书省 明太祖 封建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 藩镇割据 制度发展 专制制度 封建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论史学研究的几个逻辑环节问题
14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以研究提纲的形式,结合中国古代宦官行为这一具体课题,次第描述了史学研究过程中从提出问题、确定选题直至整理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勾勒了一幅具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史学研究过程图景,其间侧... 本文以研究提纲的形式,结合中国古代宦官行为这一具体课题,次第描述了史学研究过程中从提出问题、确定选题直至整理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勾勒了一幅具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史学研究过程图景,其间侧重强调了概念阐释等逻辑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重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史学研究中应具有突出的意义.最后指出:史学研究必须切实贯彻这一原则,从而为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确立自己的位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环节 角色行为 史学研究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论史 封建政治制度 概念阐释 史料收集 研究提纲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科举制的文化内涵初探
15
作者 陈玄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9期45-49,共5页
发端于隋开皇年间、确立于唐代的科举制,代替了绵延350年的九品中正制而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取士入官制度的主流,它的发生与发展,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自我调节,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各阶层特别是庶族中小、地主的要求。科... 发端于隋开皇年间、确立于唐代的科举制,代替了绵延350年的九品中正制而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取士入官制度的主流,它的发生与发展,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自我调节,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各阶层特别是庶族中小、地主的要求。科举制在确立时期的政治价值,“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只从科举制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科举制与官学相互配套《新唐书·选举志》把官学与科举摆在一起加以叙述,杜佑《通典·选举典》不提官学,官学列入《礼典十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科举制 唐代 封建政治制度 地主阶级 九品中正制 发生与发展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