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泡沫的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21
1
作者 付继彤 张莉 +1 位作者 尹德江 隋志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期间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明显改善,6口生产井见到了降水增油效果,累积增产原油1.1×104t,表明强化泡沫驱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莉 刘慧卿 陈晓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4-5,共6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非均质剖面调整能力强于聚合物的,适合长期驱替应用;非均相复合驱实验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13.6%,高于聚驱后二元驱和聚合物加PPG驱二者之和;矿场动态特征不同于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纵向吸水剖面发生交替变化,见效井综合含水率呈台阶式直线下降,具有交替封堵、转向式驱替各小层剩余油的特点;增油倍数和综合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同期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的,可成为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 聚合物驱后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火驱高温盐析调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海岩 赵黎明 +3 位作者 吴婷 袁士宝 王波毅 王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662,共5页
针对稠油油藏火驱开采时存在的气窜影响火驱波及效率问题,开展了基于高温盐析原理的火驱高温调剖堵剂研究,考察了氯化钠和硅酸钠堵剂浓度和注入量、温度、候凝时间、填砂管渗透率和非均质性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堵剂浓度增加... 针对稠油油藏火驱开采时存在的气窜影响火驱波及效率问题,开展了基于高温盐析原理的火驱高温调剖堵剂研究,考察了氯化钠和硅酸钠堵剂浓度和注入量、温度、候凝时间、填砂管渗透率和非均质性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堵剂浓度增加,封堵率明显上升,饱和溶液时的封堵率最高;随着注入体积的增加,两种堵剂的封堵效果均增强;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封堵率增大并逐渐稳定,而硅酸钠的封堵率逐渐降低;地层温度低于300℃时,保持一定的候凝时间可有效提高堵剂的封堵效果,而温度高于300℃时,候凝时间对封堵效果无影响;填砂管渗透率越高调剖效果越好,堵剂对高渗透层的封堵效果良好,适用于非均质性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高温 无机盐 盐析 影响因素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强化泡沫体系调驱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黎明 周灿 杜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针对适用于孤东六区稠油冷采条件的两亲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油体系,研究了其稠油驱替和封堵调剖性能。结果表明,两亲聚合物能够显著改善泡沫体系的调驱性能,其贡献大于单一泡沫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显著提高低渗透层的稠油采收率。在... 针对适用于孤东六区稠油冷采条件的两亲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油体系,研究了其稠油驱替和封堵调剖性能。结果表明,两亲聚合物能够显著改善泡沫体系的调驱性能,其贡献大于单一泡沫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显著提高低渗透层的稠油采收率。在水驱的基础上,最终的低渗透层稠油采收率提高51.1%,高、低渗透层的综合采收率达到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强化泡沫 稠油 驱替 封堵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冻胶分散体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崔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4,共6页
为减弱地面剪切和吸附与稀释作用等因素对冻胶成冻性能的影响,将已成冻的锆本体冻胶经胶体磨的机械剪切制得锆冻胶分散体,室内研究了本体冻胶强度、剪切时间和剪切间距对锆冻胶分散体黏度和粒径的影响,考察了锆冻胶分散体的封堵调剖性... 为减弱地面剪切和吸附与稀释作用等因素对冻胶成冻性能的影响,将已成冻的锆本体冻胶经胶体磨的机械剪切制得锆冻胶分散体,室内研究了本体冻胶强度、剪切时间和剪切间距对锆冻胶分散体黏度和粒径的影响,考察了锆冻胶分散体的封堵调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聚合物和有机锆交联剂的加量,可以调节锆本体冻胶体系的成冻时间和成冻强度,随着聚合物和交联剂加量的增大,交联越快,强度越大;锆冻胶分散体为粒径5.66数224.87μm的颗粒,黏度在1.8数41.0 m Pa·s内可调;随着本体冻胶强度和剪切间距的增大,锆冻胶分散体黏度和粒径增大;剪切时间越长,锆冻胶分散体黏度越低,粒径越小;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冻胶分散体对岩心的封堵率降低,锆冻胶分散体能有效调整渗流剖面,采收率增幅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冻胶分散体 机械剪切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温调堵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6
作者 杨洪 刘强 +2 位作者 谢强 徐明强 江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0,118,共3页
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层不发育以及蒸汽超覆等原因,蒸汽在平面上推进不均衡,出现汽窜干扰现象,降低了油藏开发效果。在分析九区吞吐井汽窜特征、目前所用高温调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汽窜... 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层不发育以及蒸汽超覆等原因,蒸汽在平面上推进不均衡,出现汽窜干扰现象,降低了油藏开发效果。在分析九区吞吐井汽窜特征、目前所用高温调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汽窜通道调控治理工艺技术研究,研制了适合该区油藏的新型高温调堵剂,并对该调堵剂的固化及抗稀释性、固化物耐温性能、抗剪切能力和抗盐能力等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在室内模拟该调堵剂封堵效果达标后,开展了3井次现场试验。试验井实施封堵后,注汽压力较封堵前提高了25%,汽窜干扰现象得到治理,原有窜扰井正常生产,调整了储层吸汽剖面,提高了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吞吐井 高温封堵调剖 热固性树脂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微生物调堵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俞理 吴国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42-145,共4页
在筛选和培养微生物菌种的基础上 ,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手段 ,分析和研究了在非均质孔隙介质中 ,采用微生物体系进行调剖封堵的效果和机理。内容涉及了在不同孔隙介质、不同注采工艺情况下、通过不同微生物体系调堵处理 ,有效提高原油采收... 在筛选和培养微生物菌种的基础上 ,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手段 ,分析和研究了在非均质孔隙介质中 ,采用微生物体系进行调剖封堵的效果和机理。内容涉及了在不同孔隙介质、不同注采工艺情况下、通过不同微生物体系调堵处理 ,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和分析。结果表明 ,微生物调堵是一项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作用效果的极具潜力的新技术 ,具有进一步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封堵 采收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忠正 李华斌 +3 位作者 郭程飞 龚书 陈会文 郎丽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7,107,共6页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及双管采收率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级差由2.8增至8.9时,高渗管采收率增幅由15.13%增至18.56%,低渗管由19.45%增至29.81%,双管由17.24%增至23.43%,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增强,驱油效果变好;渗透率级差为10.7时,高渗管、低渗管、双管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3.55%、9.00%、11.74%,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空气泡沫驱 封堵调剖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F低张力泡沫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
9
作者 李冉 李兆敏 +3 位作者 冉启全 李松岩 童敏 李金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6,231,共5页
利用Waring Blender方法对低张力起泡剂DLF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等静态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维岩心封堵实验研究了DLF低张力泡沫体系在高温、高矿化条件下的动态封堵调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LF低张... 利用Waring Blender方法对低张力起泡剂DLF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等静态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维岩心封堵实验研究了DLF低张力泡沫体系在高温、高矿化条件下的动态封堵调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LF低张力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耐温抗老化性能,该体系在80℃左右具有最佳的静态起泡性能和动态封堵调剖能力,且在温度达到180℃时,DLF低张力泡沫阻力因子值仍可达到18左右;同时,该体系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抗盐能力,并对Ca2+和Mg2+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敏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Mg2+(40 mg/L)、Ca2+(600 mg/L)和Na+(280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力泡沫 耐温抗盐性能 静态起泡系能 封堵调剖性能 阻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后期储层孔喉半径变化规律研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家良 熊英 +1 位作者 丁长新 王其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123-126,142+149,共4页
不同沉积相带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吸水规律不同,水驱油藏随着注水对储层不断的冲刷改造,储层物性好的沉积相带受注入水改造作用更加明显,导致注水井层间差异逐渐加大。针对开发后期日益加剧的层间矛盾,封堵大孔道强吸水层,启动弱、未动用... 不同沉积相带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吸水规律不同,水驱油藏随着注水对储层不断的冲刷改造,储层物性好的沉积相带受注入水改造作用更加明显,导致注水井层间差异逐渐加大。针对开发后期日益加剧的层间矛盾,封堵大孔道强吸水层,启动弱、未动用层,成为开发后期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实现层间产量接替的必然选择。由于对强吸水层的大孔道缺乏定量认识,影响了调驱的效果。文中通过油藏渗流规律研究,提出利用注采井组之间的调配见效时间来计算开发后期强吸水储层的孔喉半径,并提供了高渗透条带突进流量的计算方法,对封堵强吸水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差异 高渗透条带 孔喉半径 注水冲刷 突进流量 堵水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