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
文摘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