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先单肺通气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卞清明 王丽君 +1 位作者 宋正环 谭婧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OLV)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云 罗飞 +2 位作者 李晓琴 陈祖德 王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 对称型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龙 刘超 +3 位作者 游仲帅 张康丽 黄松群 郭志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操作指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长海医院临床... 目的评价新型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操作指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选取10只健康成年犬,在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建立PFO模型并行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植入,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通过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评价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10只犬在ICE指导下均成功完成PFO模型建模并成功植入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造模成功率100%,封堵器植入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实验犬均达到随访终点。10只犬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取出心脏大体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0只犬封堵器均无移位、合金丝断裂、血栓附着和赘生物,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在3月组、6月组内皮化良好。结论新型柔腰单铆型PFO封堵器设计科学,用于犬PFO封堵可行、安全、有效,ICE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和PFO封堵术直观、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心腔内超声 房间隔穿刺 残余分流 内皮化 封堵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心脏封堵器设计及生产环节风险要点分析
5
作者 马晓飞 周敏靓 刘歆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可降解心脏封堵器采用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金属材质,在完成心脏缺损的修复功能后逐渐降解并被人体组织安全吸收,以尽可能减少传统金属封堵器植入后永久存留于体内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症风险。因此,可降解心脏封堵器... 可降解心脏封堵器采用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金属材质,在完成心脏缺损的修复功能后逐渐降解并被人体组织安全吸收,以尽可能减少传统金属封堵器植入后永久存留于体内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症风险。因此,可降解心脏封堵器成为当下设计开发的热点。该研究基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通过介绍可降解心脏封堵器的设计开发和产品实现过程,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相关要求,对其设计及生产环节风险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业内及监管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封堵器 可降解 产品设计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封堵器直角拐弯推进器的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忠 张宏 +1 位作者 房晓明 赵宏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9,78,共2页
设计的管道封堵器直角拐弯推进器由动力机构(双作用多级液压缸)、直角拐弯送进机构、封堵器联接机构和导向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推进器用于油气管道维修作业时,在管道开孔处将管道封堵器垂直送入管道,并能将管道封堵器沿管道推进1m的距离... 设计的管道封堵器直角拐弯推进器由动力机构(双作用多级液压缸)、直角拐弯送进机构、封堵器联接机构和导向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推进器用于油气管道维修作业时,在管道开孔处将管道封堵器垂直送入管道,并能将管道封堵器沿管道推进1m的距离,对管道实施封堵。该推进器已完成在垂直状态下封堵器直角拐弯送进的实验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管道封堵器 直角拐弯推进器 结构设计 油气管道 封堵器 推进器 拐弯 直角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晶 徐岩 +3 位作者 胡欣 朱润硕 程自平 吴继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国产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治疗 临床观察 介入封堵 介入治疗 疗效满意 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祥涛 魏巍 +5 位作者 王玉芬 李明杰 孙晓璐 杨彬 郭松 张见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 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时间以及治疗后BUN、Cr水平变化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碎石率比较χ2=5.5038(P=0.0190);两组1个月结石排净率比较χ2=8.6771(P=0.0032);两组需再次手术患者例数比较χ2=11.9114(P=0.0006);两组有效患者例数比较χ2=14.4866(P=0.0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t=7.9142(P=0.0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t=6.0797(P=0.0000);两组患者血尿时间比较t=5.2690(P=0.0000);两组BUN水平比较t=1.3569(P=0.1788);两组Cr水平比较t=4.3967(P=0.0000)。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χ2=6.7818(P=0.0092);两组患者术后发热例数比较χ2=8.2611(P=0.0041);两组患者术后血尿例数比较χ2=8.6771(P=0.0032);两组患者术后肾绞痛例数比较χ2=14.5142(P=0.0001)。结论输尿管封堵器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提高碎石成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封堵器 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1016 mm油气管道管内智能封堵器的设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焱 张仕民 +1 位作者 张行 王文明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5年第1期27-29,48,共4页
陆地及海底油气管道的维护或维修都应避免停输作业,利用管内智能封堵技术能在不停输情况下进行管道维修作业。设计了一种Φ1 016 mm油气管道管内智能封堵器,封堵器由清管模块、锚定模块和密封模块串联组成,具有双锚定单密封的功能,并能... 陆地及海底油气管道的维护或维修都应避免停输作业,利用管内智能封堵技术能在不停输情况下进行管道维修作业。设计了一种Φ1 016 mm油气管道管内智能封堵器,封堵器由清管模块、锚定模块和密封模块串联组成,具有双锚定单密封的功能,并能在到达故障管段之前实现减速;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封堵器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管内介质压力为10 MPa的情况下,密封能力(压力)达到了15 MPa.该研究为大口径管内智能封堵技术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维修 智能封堵器 管内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管道封堵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忠 赵宏林 +1 位作者 房晓明 张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85,共3页
开发的新型管道封堵器由中心管、气囊、活塞、弹簧、夹板、护板、内接头、外接头、连接板和楔键等组成。该封堵器采用专用的送进机构送入管道,适用于管道维修作业中暂时封堵已卸压的管段。与现有用于油气输送管道维修的封堵设备不同的是... 开发的新型管道封堵器由中心管、气囊、活塞、弹簧、夹板、护板、内接头、外接头、连接板和楔键等组成。该封堵器采用专用的送进机构送入管道,适用于管道维修作业中暂时封堵已卸压的管段。与现有用于油气输送管道维修的封堵设备不同的是,该封堵器不仅能实现双向自解封,适用于管道双向封堵,而且可承受0.1MPa的油气封堵压差,在施工期间可有效地防止油气漏失到动火区域,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送管道 封堵器 封堵工艺 解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干式维修用封堵器的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宏林 房晓明 +3 位作者 张宏 潘东民 曾鸣 高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1-23,84,共3页
海底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损坏,严重时需要更换损坏的管段,海底管道干式维修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形成干式维修的环境,需要用封堵器将敞开的管口封住。新设计的封堵器是为配合海底管道干式维修工艺而专门... 海底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损坏,严重时需要更换损坏的管段,海底管道干式维修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形成干式维修的环境,需要用封堵器将敞开的管口封住。新设计的封堵器是为配合海底管道干式维修工艺而专门研究的,它具有封堵压差大、可自解封等特点,由此可以将送进封堵器的工艺孔去除后,再进行干式维修,改变了以往工艺孔只能保留在修复后的管道上的传统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道修复后的完整性,减小了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海底管道 干式维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霖 黄创 +2 位作者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半小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置入临时起搏器于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CHD疗效好,成功率高,价格低廉,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与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起 姜铁民 +2 位作者 李玉明 刘军翔 梁国庆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缝合器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盛畅 江泉 王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83例单侧输尿管结石(下段12例,中段21例,上段50例),Wolf F8.0/9.8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 目的探讨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83例单侧输尿管结石(下段12例,中段21例,上段50例),Wolf F8.0/9.8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后,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放置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封堵叶片完全超越结石后操作体外手柄使叶片折叠成球状防止结石上移,科医人钬激光完全粉碎结石至直径1~2mm碎片后松开封堵器,拔除封堵器后留置双J管。所有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2周。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彩超或上尿路螺旋CT平扫,残留结石直径〉3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成功放置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并行钬激光碎石。放置管路封堵器时间1~3min,碎石时间3~10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或输尿管黏膜撕脱,术后无发热及菌血症发生。术后第4周复查泌尿彩超或泌尿系螺旋CT,除5例输尿管上段有较大碎石漂移人肾盏未排空外,其余78例无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为93.9%(78/83)。所有封堵器均未发生封堵折叠和松开退出不成功机械故障。结论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操作简单、方便,可对输尿管结石产生有效封堵,预防输尿管结石碎石术中结石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PercSys型输尿管管路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珺 张玉顺 +1 位作者 徐志云 梅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传统的手术疗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有逐渐被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取代的趋势。EVR经表浅动脉(常用股动脉)将覆膜支架(stent—graft,SG)以输送...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传统的手术疗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有逐渐被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取代的趋势。EVR经表浅动脉(常用股动脉)将覆膜支架(stent—graft,SG)以输送器送到内膜撕裂口处.封闭裂口,从而消除夹层破裂的危险,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和手术风险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腔内治疗 覆膜支架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从不降解到可降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一涵 窦红静 +3 位作者 孙康 李奋 戴柯 孙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0-56,共7页
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是临床常见的2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装置,其作用是对房间隔上面未能闭合的孔进行封闭。可调节与可吸收是新型封堵器的2个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封堵器装置的种类... 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是临床常见的2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装置,其作用是对房间隔上面未能闭合的孔进行封闭。可调节与可吸收是新型封堵器的2个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封堵器装置的种类、特点以及临床实验情况,结合现有一些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分析了可生物吸收、可生物降解封堵器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 封堵器 可降解 高分子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动脉导管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杰 徐岩 +6 位作者 程自平 陈斌 林先和 伍梦佐 陈旭华 陈刚 史学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的直径均先经经胸心脏彩超检查(TTE)测量,并经左心室造影进一步明确。封堵操作完成10min后再次予TTE及左心室造影评估封堵效果。术后心电监护1周,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复查TTE及心电图。结果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国产PDA封堵器尺寸为6/8~18/20mm。封堵后,2例新出现微量主动脉瓣反流,1例出现少量的三尖瓣反流;3例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不完全右束支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除2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6个月内随访时未恢复外,其他3例均在出院前恢复正常;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在7d后复查超声时消失,另1例在1个月随访时消失。术前TTE估测肺动脉压力为28.0~46.7(33.4±9.2)mmHg,术后肺动脉压力为16.0-30.2(19.2±7.6)mmHg,6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为15.3-26.7(17.3±6.9)mmHg。结论对部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用PDA封堵器进行封堵是可行的、安全的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国产导管封堵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1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立业 夏岳 +1 位作者 戚国庆 张庆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0-510,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室间隔穿孔 AMPLATZER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洪浪 王洪 +3 位作者 陈章强 陆林祥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嵴内型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