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谐波因数的10 kV架空导线触树故障风险区间划分方法
1
作者 俞小勇 张碧芸 +1 位作者 朱子明 李克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5-750,共6页
为解决10 kV架空导线触树故障过程中应优先保障供电可靠性还是防止大规模森林火灾的问题,需对故障进行风险区间划分。本文通过研究导线触树故障起火机理,得出故障过程中明火分布范围与故障接地电流三次谐波正相关,以树木明火分布达到50... 为解决10 kV架空导线触树故障过程中应优先保障供电可靠性还是防止大规模森林火灾的问题,需对故障进行风险区间划分。本文通过研究导线触树故障起火机理,得出故障过程中明火分布范围与故障接地电流三次谐波正相关,以树木明火分布达到50%为高风险阶段起始标志,提出了基于谐波因数的导线触树故障风险区间划分方法。实测结果表明,方法的高风险区间起始时刻的估计平均误差约为42.4 s,可为林火责任认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故障 谐波因数 导线触树故障 森林火灾 供电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架空导线单相触树接地故障模型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42
2
作者 梁栋 徐丙垠 +3 位作者 唐毅 王鹏玮 王玮 孙中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221-5231,共11页
针对现有的高阻故障模型难以描述导线触树故障的过渡电阻缓变特征的问题,在分析导线触树故障物理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实际物理过程的等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模拟不同尺寸接地树木下过渡电阻的短时非线性特性及长时... 针对现有的高阻故障模型难以描述导线触树故障的过渡电阻缓变特征的问题,在分析导线触树故障物理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实际物理过程的等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模拟不同尺寸接地树木下过渡电阻的短时非线性特性及长时缓变特性。以模型为基础,提出基于故障分量幅值的长时变化趋势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耐过渡电阻能力可达17kΩ以上,在实际线路试验中,导线触树故障检出时过渡电阻约51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触树故障 高阻接地故障 介质击穿 电阻 越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导线单相触树接地故障的放电引燃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秦际轲 宁鑫 +1 位作者 范松海 贾志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9-1298,共10页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因电气故障引发森林火灾的案例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针对架空导线单相触树引燃植被的事故,分析了高压电场作用下植被的引燃机制,并建立树线接触模拟试验平台,得到植被引燃过程中典型的物理特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因电气故障引发森林火灾的案例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针对架空导线单相触树引燃植被的事故,分析了高压电场作用下植被的引燃机制,并建立树线接触模拟试验平台,得到植被引燃过程中典型的物理特征和电气特征。结果表明:1)放电引燃过程可分为4个典型的阶段并和泄漏电流的变化相对应;2)电流持续导通时间和初始电流是决定引燃能否发生和发展的关键;3)接触部位和炭化通道上的电弧能促进火焰的发展,并导致植被绝缘能力进一步下降;4)引燃过程中存在“炭化效应”和“烹饪效应”的博弈,这种竞争导致电气信号在时域发生变化;5)炭化通道呈典型的电树枝状,树枝中的导电通道集中于表皮和主干的交界面处。从试验结果可知,高压电场下的植被引燃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分析放电引燃的机制,准确提取并识别植被燃烧各阶段特征,将有助于改善故障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触树故障 炭化通道 电弧 引燃过程 山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含水率对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尹一卓 王军 +3 位作者 宁鑫 陈凌 王棣生 孙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127,共9页
输配电线路走廊的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可能引燃植被、诱发火灾,威胁线路的正常运行。植被含水率是影响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的重要因素,但含水率对故障发展过程、故障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典型植被桉树为对象,开展了导线触树单相接... 输配电线路走廊的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可能引燃植被、诱发火灾,威胁线路的正常运行。植被含水率是影响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的重要因素,但含水率对故障发展过程、故障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典型植被桉树为对象,开展了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现象及泄漏电流波形,从炭化通道发展及含水率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植被高阻接地故障发展过程,研究了含水率对故障过程中泄漏电流、炭化通道、等效电阻等特性的影响规律。随后,揭示了泄漏电流第一峰值与含水率关系,建立了基于植被长度、直径、含水率的泄漏电流第一峰值预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对于导线触树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单相接地故障 高阻接地故障 含水率 泄漏电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相电压与零序电流相位比较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保护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玮 徐丙垠 +1 位作者 王超 陈恒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为降低电力线路故障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中压配电网接地保护须可靠检测过渡电阻为12kΩ的接地故障。穿越林区的10 kV中压配电系统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现有保护方法依赖零序电压检测故障方向,耐过渡电阻能力不超过6 kΩ,无法满足... 为降低电力线路故障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中压配电网接地保护须可靠检测过渡电阻为12kΩ的接地故障。穿越林区的10 kV中压配电系统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现有保护方法依赖零序电压检测故障方向,耐过渡电阻能力不超过6 kΩ,无法满足防治森林火灾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电压与零序电流相位比较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保护方法,作为高阻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通过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等值电路分析,发现在现有保护的动作死区内,故障相电压与故障线路零序电流近似同相,与健全线路零序电流近似反相的规律,使用故障相电压作为极化量,构造了通过故障相电压与零序电流的相位关系来判断故障方向的高阻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相较于现有保护方法,所提方法的耐过渡电阻能力从6 kΩ提升至12 kΩ。所提方法能可靠检测导线触树故障,将保护能力边界提升至防范森林火灾的安全范围内。数字仿真与现场人工试验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高阻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保护 森林火灾防治 导线触树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