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早产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豆瑛瑛 郭永琴 +2 位作者 李建丽 郝亚男 王晓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构建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进行静脉输注的129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 目的构建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进行静脉输注的129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22年12月1080例早产儿为建模集,2023年1—10月215例早产儿为验证集,使用24项临床特征分析病例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进行优化特征选择,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制作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度,使用决策曲线(DCA)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1500 g、导管维护时无菌防护、无菌巾包裹接头为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172、0.187、0.063,均P<0.05),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14 d、使用三通为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33、14.128、13.256,均P<0.05)。建模集ROC曲线AUC为0.953(95%CI:0.936~0.969),验证集ROC曲线的AUC为0.930(95%CI:0.885~0.974),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好,净收益值高,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高,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且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中统计学检验结果P<0.001。结论研究基于早产儿一般临床特征以及导管基础防控措施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PICC相关CRBSI高危因素提供可视化、简单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PICC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2
作者 何莉 江小燕 吕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病风险及窗口期,分析应用多学科(MDT)管理方法降低CLABSI的效果,为CLABSI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有中心静脉导管(CVC...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病风险及窗口期,分析应用多学科(MDT)管理方法降低CLABSI的效果,为CLABSI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有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住院患者。使用2个阶段的单中心前后对照真实世界研究,第1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基线对照阶段,第2阶段(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干预阶段,项目组运用MDT管理方法持续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使用独立研发的“CLABSI吹哨系统”前瞻性监控CLABSI发病风险,并在CLABSI集束化防控策略中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增加了CVC置管后7 d内医护间交互核查(cross-checklist)的机制。结果基线期CLABSI发病率为9.16%,日发病率为10.75‰;干预期CLABSI发病率为5.99%,日发病率为6.48‰;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日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VC置管后的第7~9天是CLABSI的急性发病期,急性期后发病风险趋于平缓,项目组在置管后的7 d内通过干预,成功降低了CLABSI发病风险(χ^(2)=19.130,P<0.001)。结论CVC置管后第7~9天是降低CLABSI的机会窗口,把握住这个时期,可以有效降低CLABSI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3
作者 蔡莉 冯晓敏 +3 位作者 黄竞 陈惠超 李健 欧阳红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增量成本,以及院感防控措施的主要成本,通过增量成本和院感防控措施成本的价值对比,从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CLABSI的院感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增量成本,以及院感防控措施的主要成本,通过增量成本和院感防控措施成本的价值对比,从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CLABSI的院感防控措施的重视程度,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中医院ICU进行CVC置管的重症患者,CLABSI组65例和非CLABSI组61例,共126例,通过医院医疗病历系统回顾性地收集患者资料,梳理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长、转归、住院各项费用等。分析比较不同手卫生方法、不同环境清洁消毒方法的成本。【结果】CLABSI组和非CLABSI组患者的住院时长(Z=-5.35,P<0.05)和住院总费用(Z=-6.79,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住院时长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H=43.01,P<0.05);住院时长>60 d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远高于其他3组的患者;男性组(Z=-4.85,P<0.05)住院总费用中位数的差异大于女性组(Z=-3.98,P<0.05);61~80岁组(Z=-5.79,P<0.05)的差异大于其他两组。【结论】CLABSI的发生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虽然不同手卫生方式、不同环境清洁消毒方案在成本上存在差异,但与CLABSI发生后产生的增量成本相比,这些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等院感防控措施的投入,制定切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以避免医院感染发生、促进医疗质量提升、有效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力求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住院费用 预防与控制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在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4
作者 彭威军 谭莉 +2 位作者 王振玲 郝友华 吕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发现高风险部门和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以降低风险。方法应用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设计的《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对某院13个重症监护病房(ICU)...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发现高风险部门和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以降低风险。方法应用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设计的《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对某院13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CLABSI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和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三个维度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及评价。结果风险评估结果发现综合ICU、呼吸ICU为极高风险,心脏大血管外科ICU、器官移植ICU为高风险。通过一年持续干预,CLABSI发病率显著下降,CLABSI防控措施知晓率和部分措施落实率均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筛选出高风险部门,集中力量进行干预,可以提升CLABSI风险防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风险评估 ICU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评价
5
作者 王喆 胡雁 +3 位作者 李春雷 杨马裔 和晓凤 周天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临床护士和6名ICU护士长参加平台用户测试并进行使用体验访谈。202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64名使用过平台的ICU护士填写研究后系统可用性问卷(post-study system usability questionnaire, PSSUQ),以评估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结果 17名平台用户完成了7项测试任务并接受访谈后反馈平台使用的整体感觉较好,各项功能完善,该平台的应用对于临床护理及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平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意见。接受问卷调查的164名ICU护士PSSUQ得分为(2.02±1.12)分。结论 平台整体可用性良好,值得推广,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可用性评价 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和晓凤 胡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零感染不是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滨 柴文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5,共8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的核心。目前,重症医学科的CRBSI预防方案已基本完善,并建立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的国家标准,这些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重症医学科的CRBSI问题广泛存在且后果严重,表明临床中心静脉置管及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存在缺陷,针对其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努力,完善和落实各项感染控制要求,可有效避免和减少CRBSI的发生,甚至实现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控制 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晋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60-44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发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符合PICC置管的超早产儿16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母亲妊娠期资...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发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符合PICC置管的超早产儿16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母亲妊娠期资料及患儿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63例患儿胎龄23~28(26±6)周,PICC留置时间3~46(29±2)d。由医生确诊CRBSI患儿17例(10.43%),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导管留置时间及是否应用抗生素、导管堵塞、导管移位、静脉炎是其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早产儿CRBSI发生率较高,应关注CRBSI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CRBSI,对于提高超早产儿的生存率和住院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现况 被引量:5
9
作者 彭飞 李阳洋 +2 位作者 王芳 荆瑶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借鉴《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质控工具包(推荐版)》中四大指引量表,自行编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0月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共129家医院的215个ICU完成调查,护理实践结构维度中,156个(72.56%)ICU定期进行CLABSI培训;过程维度中,护士执行率低于80%的项目有10项(31.25%),其中52个(24.19%)ICU在CVC穿刺时使用超声引导,59个(27.44%)ICU采用指南推荐的思乐扣固定导管,55个(25.58%)ICU使用葡萄糖氯己定抗菌敷料。结果维度中,193个(89.77%)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结论 :目前CLABSI防控聚焦导管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结构、过程及结果环节,但调研发现临床仍未形成同质化的防控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过程质控管理,以期更好地改进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调查研究 护理 三级质控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滕支梅 朱尚 +2 位作者 薛寒 黄劲华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CLABSI为因变量,将匹配后两组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匹配CLABSI组患者42例,非CLABSI组患者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高[OR=1.217,95%CI(1.094~1.357),P<0.001]、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OR=1.273,95%CI(1.157~1.400),P<0.001]及股静脉置管[OR=6.846,95%CI(1.511~31.014),P=0.013]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2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株)。结论高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股静脉置管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格落实CLABSI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倾向性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CLAB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燚 赵信飞 +2 位作者 冯绘绘 张锐 彭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现就国内外单一化学成分及其复合成分的不同类型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封管液的选择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管液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单一化学成分 复合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葛学顺 陈维开 +4 位作者 蒋福云 崇殿真 孙跃辉 李正龙 乔来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2-424,421,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2月该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CRBSI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2‰(χ2=5.340,P=0.021);且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3±7.16)d vs(33.25±8.51)d;t=8.35,P<0.001],发生CRBSI的时间显著延长[(10.11±2.34)d vs(6.23±1.92)d;t=17.703,P<0.001],手消毒液消耗量明显增加[41.2 mL/患者日vs 3.5 mL/患者日;t=34.469,P<0.001]。结论在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利于CRBS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集束化干预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知识的知晓情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蕊 武迎宏 +2 位作者 陈虹 刘聚源 周春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知识掌握情况,以及CLABSI 监测模块的操作情况,为监测系统评估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采取匿名、独立完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市具备 ICU CLABSI 监测功能的28所...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知识掌握情况,以及CLABSI 监测模块的操作情况,为监测系统评估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采取匿名、独立完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市具备 ICU CLABSI 监测功能的28所医院负责 CLABSI 监测的5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54份,均有效。被调查医务人员负责 CLABSI 监测的平均工作年限为3年,关于 CLABSI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定义知晓率为83.33%(45名),仍有14.81%(8名)的医务人员不清楚两者的内容及区别。61.11%(33名)的医务人员仍在使用纸质类表格记录监测情况,33.33%(18名)采用电子表格+人工录入。51名(94.45%)医务人员了解 CLABSI 诊断标准;除高热和寒战外,对 CLABSI 患者其他症状/体征的知晓率在85%左右。医务人员对 CLABSI 感染控制措施相关知识(插管技术、规范操作、管路维护、缩短置管时间、有效皮肤消毒)的知晓率为94.45%-100.00%。结论此次调查提示,监测人员 CLABSI 相关知识水平和系统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CLABSI 监测系统模块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管理成效序贯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煜隆 单娇 +2 位作者 龚志忠 匡季秋 高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 目的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预方式进行归纳。结果共检索263篇研究,其中142篇纳入最终分析,近十年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OR=0.26,95%CI:0.24~0.29),约68.53%的CLABSI是可预防的,研究间无异质性,总涉及43614例患者,远超过试验序贯分析界值。结论近十年国内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无需进行更多试验证明,日后可根据2021版指南开展后续质量改进研究,进一步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 质量改进 序贯分析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力红 魏楠 +4 位作者 赵霞 张京利 赵会杰 马文晖 韩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曾留置中央导管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曾留置中央导管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随机种子为20180708),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危险因素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β值赋予各危险因素相应的分值,建立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依据建立的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对验证组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利用R软件构建决策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住院手术次数≥3次、住ICU日数≥2 d、中心静脉置管日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等是老年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的分值分别为3、4、4、9分,得分13~17分为高风险人群;评分模型在建模组数据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依据验证组患者风险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01~0.05区间内风险评分模型的净获益较高。结论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和应用价值,可用于老年患者CLABSI的易感高危人群识别,做到早期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风险预测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曾翠 李六亿 +12 位作者 贾会学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姜亦虹 谢金兰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多中心合作的方法,对全国41所医院54个ICU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入住ICU并留置中央...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多中心合作的方法,对全国41所医院54个ICU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入住ICU并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集基线资料作为干预前资料;2014年4—9月各参与医院进行干预措施的持续推广,此间收集的资料作为干预后资料,对干预前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44.18%VS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19)。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0.82(0.59-1.13),P=0.10]。干预前后置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4,P<0.001),干预后股静脉置管(17.25%VS 13.72%)及两个及以上部位置管(2.27%VS 1.44%)的置管比例有所降低。干预后,手卫生的执行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9.73%、91.47%,均高于干预前的76.14%、74.26%(均P<0.001);干预前后皮肤消毒剂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01),其中氯己定乙醇所占比例升高(29.62%VS 50.56%)。除每日评估并记录外,其他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无菌大铺巾、置管者着装合格、端口消毒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插管干预和维护干预两者结合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得到有效落实,但其对CLABSI的干预效果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集束化干预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岳丽青 卢敬梅 +3 位作者 柴小桠 曾烂漫 周凤 张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呼吸内科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 目的:评价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呼吸内科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患者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生情况、PICC和CVC置管的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56例,9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生率为4.889例次/千导管日,例次感染率为4.02%。对照组CLABSI发生率为8.917例次/千导管日,干预组为1.894例次/千导管日。两组CLA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PICC置管的CLABSI发生率与CVC置管的CLABSI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可显著降低呼吸内科ICU患者CLABSI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不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目标管理理论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 干预策略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RT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慧(综述) 宗志勇 胡秀英(审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3-599,共7页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住院费用。本文对CRRT患者CLABSI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引起临床医...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住院费用。本文对CRRT患者CLABSI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为防控CRRT患者CLABSI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实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众 郝丽 +2 位作者 赵国敏 刘聚源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1期1530-1535,共6页
目的:调查国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现状并与最佳实践指南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差距,为今后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外指南设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实践调查问卷,于2015年7月1-30日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家医... 目的:调查国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现状并与最佳实践指南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差距,为今后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外指南设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实践调查问卷,于2015年7月1-30日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 176例(88.0%)使用无菌巾作为最大无菌屏障用物;2 048例(82.8%)使用碘伏或碘酊等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1 271例(51.4%)1周更换2次透明敷料;1 039例(42.0%)在无指证的情况下不更换中心静脉导管;仅94例(3.8%)使用含氯己定成分的浴液擦浴。结论:目前国内落实防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佳实践指南尚不理想,实际操作与指南有一定差距,护士在对其认知和执行方面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最佳实践指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化无菌屏障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磊 刘壮 +1 位作者 段美丽 李昂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病房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作用。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4月回顾性收集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996例,根据患者是否实行最大化无菌屏障,分为...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病房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作用。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4月回顾性收集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996例,根据患者是否实行最大化无菌屏障,分为标准无菌屏障组(SSB组,2011年9月—2012年12月,560人次)和最大化无菌屏障组(MSB组,2013年1月—2014年4月,436人次),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情况、病死率等。结果 SSB和MSB组患者插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8)。SSB组CRBSI发生率为2.41‰(1.64‰~4.02‰),MSB组为1.91‰(0‰~4.56‰),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7,P>0.05);SSB组发生CRBSI 24例(4.29%),MSB组发生CRBSI 26例(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5)。SSB组病死率为(18.43±5.53)%,MSB组病死率为(11.68±4.14)%,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P<0.05)。结论最大化无菌屏障未减少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最大化无菌屏障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