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龙芳 杨相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地区开展PICC技术的20所医院共39个病区进行调查。结果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4%;29个病区在床旁完成PICC穿刺操作,仅10个病区配备有专...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地区开展PICC技术的20所医院共39个病区进行调查。结果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4%;29个病区在床旁完成PICC穿刺操作,仅10个病区配备有专门的PICC操作室;35个病区的PICC置管由有资质的PICC专科护士实施,但16个病区PICC的维护护士未经过专科知识技能培训。所有病区未采用相关量表进行术前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仅有8个病区在术前进行了患者体重指数的评估,13个病区未进行术中或术后导管尖端定位;对异位导管处理、肢体活动指导方面也不尽相同。结论重庆地区护理人员在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方面意识有待加强,应从术前综合评估、术后维护上加强培训,建立标准化的预防流程,减少其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文超 王颖雯 +5 位作者 康琼芳 顾莺 季福婷 王瑞 张玉侠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9-42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中心静脉导管(CVAD)相关血栓发生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中心静脉导管(CVAD)相关血栓发生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置入CVAD的住院新生儿至青少年人群,排除使用CVAD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儿科人群,对证据体行GRADE证据评价。结果纳入13篇队列研究和1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2000年以后文献13篇,北美和欧洲10篇;CVAD相关性血栓的诊断均来自静脉造影或静脉超声检查(发生率3.3%~30.3%),3848根CVAD导管纳入分析,其中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538根、非隧道式导管509根、隧道式导管241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583根;颈内静脉置管360根,锁骨下静脉置管354根,股静脉置管162根;219根导管出现导管功能障碍。①CVAD因素中,非隧道式导管OR=0.37(95%CI:0.21~0.63),股静脉置管OR=1.99(95%CI:1.15~3.44),导管功能障碍OR=2.44(95%CI:1.59~3.76),导管留置时间每增加1d OR=1.01(95%CI:1.0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疾病状态因素中,急性白血病OR=2.96(95%CI:2.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过程:使用门冬酰胺酶OR=3.86(95%CI:1.82~8.20),输入肠外营养OR=1.85(95%CI:1.25~2.75)。GRADE证据评价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CVAD相关血栓的发生中,非隧道式导管是保护因素,急性白血病、脓毒症、股静脉置管部位、导管功能障碍、治疗使用肠外营养、导管留置时间长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儿科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继发静脉血栓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微艳 黄振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1例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TPN继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输注高渗透浓度的全营养混合液和高浓度氨基酸是静脉血...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1例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TPN继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输注高渗透浓度的全营养混合液和高浓度氨基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优化全肠外营养处方,确保周围静脉营养的安全性。结论临床应避免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输注高渗透浓度肠外营养液。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静脉输液置管方式,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处方,避免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全肠外营养支持 全营养混合液 渗透浓度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的临床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罗蕾 王国蓉 +2 位作者 郭琴 苏畅 李吟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上方2 cm处、肘窝上方10 cm处和腋窝4个部位进行随访检测,记录无症状静脉血栓发生时间、部位、血栓分级和统计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寻危险临界值。结果 :无症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82%,发生无症状血栓中位时间为3天;62例无症状血栓患者共检测出81处静脉血栓,其中深静脉血栓占23.46%,浅静脉血栓占76.54%;血栓分级:Ⅰ级占51.85%,Ⅱ级占37.04%,Ⅲ级占11.11%。美东地区肿瘤协作组评分(OR=9.185,95%CI 4.770~28.262,P<0.001)、静脉血液流速(OR=0.577,95%CI 0.506~0.858,P=0.002)与无症状血栓发生相关。静脉血液流速的危险临界值为4.78cm/s(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 0.649~0.830)。结论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血栓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多发生于穿刺点上方2~10 cm贵要静脉处,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建议对活动能力低下,静脉血液流速≤4.78 cm/s的高危人群进行有目的置管前筛查和干预措施,预防无症状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无症状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最佳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燕伶 何金爱 +2 位作者 刘胤佃 李倩玲 邹晓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 :分析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静脉直径比例(C/V)对产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并探寻C/V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对2016年2-9月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于置管前、后使用SiteRite 5超声行血管评估,测量置管静脉穿刺口处内径,计算C/V,随访一... 目的 :分析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静脉直径比例(C/V)对产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并探寻C/V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对2016年2-9月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于置管前、后使用SiteRite 5超声行血管评估,测量置管静脉穿刺口处内径,计算C/V,随访一个月评估血栓发生情况并通过彩超进行证实,对不同C/V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寻C/V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共247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98例(39.7%)产生血栓;不同C/V大小血栓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42,P<0.001;ROC曲线分析得出34%为C/V最佳临界值(灵敏度=83.7%,特异度=71.8%)。结论 :C/V越大血栓发生率越高。建议临床操作中,C/V应≤34%,若静脉直径为(0.29~0.41)cm,建议选择3Fr-PICC,前瞻性预防血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ROC 导管/静脉直径比例 最佳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加压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雪娇 王健 皮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上肢加压 血流峰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传统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风险对比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依成 秦伟 +4 位作者 王培福 陈瑞伟 苗凤茹 胡文立 杜继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栓形成 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性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