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拔管患者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爱春 赵慧萍 +3 位作者 武蓓 郑姝颖 左力 王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因PD相关性腹膜炎拔除PD导管后,导管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规律随访的维持性PD患者,选取其中因PD相关性腹膜炎而...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因PD相关性腹膜炎拔除PD导管后,导管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规律随访的维持性PD患者,选取其中因PD相关性腹膜炎而退出PD、拔除PD导管且行导管扫描电镜检查的患者,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拔管原因、PD导管扫描电镜检查结果以及腹膜透析液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其中女性11例(61.1%),患者平均年龄(59.1±11.5)岁,平均透析龄(80.1±47.4)个月。18例患者中,16例(88.9%)存在导管细菌生物膜,细菌生物膜形态均为球菌。腹膜透析液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最常见的3种病原体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13例患者(72.2%)既往曾经发生腹膜炎,其中9例患者既往腹膜炎的致病菌为球菌。结论:PD导管内细菌生物膜形成在因腹膜炎拔管的PD患者中比较常见,并非所有因腹膜炎拔除的PD导管上都有细菌生物膜存在,细菌生物膜与腹膜炎的致病菌可能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细菌生物膜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科学降低儿童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
2
作者 丁亚光 王春立 +7 位作者 迟巍 王晓晖 王莹莹 王莉 武莹 陈芳娇 段颖杰 李慧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方面的效果,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取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病房有PICC置管的患儿以及... 目的:探索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方面的效果,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取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病房有PICC置管的患儿以及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于2021年1月—12月,采用常规PICC导管感染防控措施,实验组于2022年1月—12月,采用改进科学中改进策略中的六西格玛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以及护士对导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4%,实验组每千导管日感染发生率为0.4‰,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0‰;实验组护士对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控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可有效降低PICC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升护士对于导管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提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科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循证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法构建深静脉置管并发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及防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利平 李建 +2 位作者 陈忠英 李金贵 郭彦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 以决策树法构建深静脉置管(deep venous cetheterization,DV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DVC患者2202... 目的 以决策树法构建深静脉置管(deep venous cetheterization,DV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DVC患者2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与决策树法分别创建DV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模型,并评估上述两种模型的风险预测效果。结果 年龄≥65岁、糖尿病、长期置管、重复置管、白蛋白<30 g/L等均是DV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中,重复置管是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最重要的预测因子;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决策树模型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值为0.808(95%CI:0.758~0.858)。结论 构建的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决策树模型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医护人员筛选潜在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菊花 韩艳 张翠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1期2948-2950,共3页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 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 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 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 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血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5
作者 赵顺莹 沈斌 +1 位作者 邢韦韦 高艳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9-1245,共7页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选择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选择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1日。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15个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15个模型的AUC或C指数为0.67~0.930;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8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16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偏倚风险、低适用性风险。出现频次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肠外营养、糖尿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重症监护室患者或住院史、管腔数、使用抗生素、股静脉置入、恶性肿瘤。结论:现有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预测因子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偏倚风险高,未来应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质量改进项目在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申玉洁 李禄全 +5 位作者 张先红 范娟 李潇然 匡安迪 付利珍 吴利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联合的质量改进项目对孕周小于34周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行PICC置管的...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联合的质量改进项目对孕周小于34周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9年7-12月入院的7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感染控制;将2020年1-6月入院的69例患儿设为干预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管理质量改进项目。比较两组患儿CLABSI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组CLABSI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21.74±9.45)d]明显短于对照组[(25.30±1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在导管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结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基于多学科联合的质量改进项目可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CLABSI千日发生率,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多学科协作 早产儿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5年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糜琛蓉 张祎博 +5 位作者 杨莉 李文慧 顾秋莹 赵煜瑾 孙芳艳 李贤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8-180,201,共4页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15例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97例(32.03%),其中仅使用1种、同时使用2种及3种导管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12.85%、56.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5,P<0.001)。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15.51‰;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13.70‰、5.79‰。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前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呼吸机(12.22±11.29)d,导尿管(13.09±13.29)d,血管导管(20.64±18.39)d。引起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呼吸机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80%),导尿管为其他假丝酵母菌(36.46%),血管导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75%)。结论 SICU患者导管使用数量多,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流感染 泌尿道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危重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虞意华 蔡国龙 +3 位作者 吴亮 严静 龚仕金 戴海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萍 刘丁 +5 位作者 方清永 王政 王豪 成谣 南玲 黄庆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1%,其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3.0%,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9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多重耐药中占33.2%、13.6%、10.5%、10.1%、9.3%、6.4%。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重视病原菌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明榕 成守珍 +2 位作者 王越秀 何丽仪 白利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组,由预防CRBSI护理专科小组利用风险评估表对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CRBSI的发生率为6.79/千导管留置日,而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34/千导管留置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CRBSI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CRBS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40
11
作者 周燕 汤晓敏 程晓微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带管安全性,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输液保证。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类需长期输液的PICC置管患者406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严... 目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带管安全性,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输液保证。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类需长期输液的PICC置管患者406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严格按照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实施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类型(导管病原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以规范护士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维护 标准流程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冰艳 赵菊红 +1 位作者 苏宝艳 史宏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87-89,9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246例,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P...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246例,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46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为28例,发生率为11.4%。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阳性菌(55.9%),革兰阴性菌(26.5%)和真菌(17.6%)。单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输液类型、使用激素、白细胞计数、糖尿病史及静脉炎史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发人群。应采取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严格执行PICC置管无菌操作,规范PICC日常维护,加强患者免疫机能等措施,减少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老年肿瘤患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小组在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唐永红 崔燕萍 +6 位作者 张惠英 唐红梅 文凤 牛小霞 刘素霞 黄顺 于晓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771-772,789,共3页
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 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 PICC小组成立后,315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4d(中位时间为32d),与小组成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2,P〉0.05);小组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27%(4/315),小组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7/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1)。结论 PICC小组的运作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小组 导管相关性感染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周薇 何佩仪 +1 位作者 刘丽兰 卫建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63-2965,共3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配置换药包用于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林芳 叶志弘 +1 位作者 朱陈萍 袁玉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8期45-47,共3页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在留置期间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在留置期间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 Infection) 换药包 标准化 经外周静脉穿刺 预防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金花 王莉杰 +5 位作者 戚熠 谭艳 李旭英 雷静 肖羽乔 胡美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8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讨论等方法自制调查表,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0日采取便利抽样法调查湖南省43所医院301名医护人...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讨论等方法自制调查表,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0日采取便利抽样法调查湖南省43所医院301名医护人员CVC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的现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护人员对CVC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护人员预防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整体依从性得分为(89.74±14.04)分,医院类型、是否参加过CVC置入培训和每月CVC置管数量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预防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总体较好,但在皮肤消毒、最大无菌屏障建立、超声引导穿刺、导管固定方面依从性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CVC置入操作培训,将CVC的置入操作纳入过程质量评价,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工作量,弹性调配人力,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重点措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旭英 林琴 +3 位作者 方运霞 刘佳惠 王莉杰 袁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6期807-812,共6页
目的:调查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从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团队医院随机选取21家医院,再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70名护士为... 目的:调查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从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团队医院随机选取21家医院,再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7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的CRBSI重点预防措施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得分为(89.20±15.19)分,6个维度执行依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毒剂选择”(98.89%)、“静脉导管选择”(96.67%)、“导管固定”(91.85%)、“最佳穿刺部位选择”(88.52%)、“手卫生”(85.93%)、“皮肤消毒”(73.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与每周置管次数是影响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35.7%。结论:护士留置针置入环节CRBSI预防措施依从性良好,护理管理者需要针对薄弱点加强护士规范使用留置针置入的培训,定期评估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质量,减少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士 留置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梦莹 魏艳翔 +1 位作者 周晓燕 张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29%,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25.53%,革兰阴性菌占34.04%,以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科菌属为主,分别占12.76%和14.89%,真菌占27.6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利福平和四环素耐药率为29.41%和47.06%;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3.75%和37.50%;发现1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热带念珠菌。结论了解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9
作者 江文 曾登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附4例报道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一敏 徐伟珏 +3 位作者 吴一波 盛庆丰 刘江斌 吕志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39-942,956,共5页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TIVAPs植入术的9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出现CRBSI的临床表现。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个月、10个月(2例)和23个月。原发病分别为:短肠综合征1例、白血病2例、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1例。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全身抗生素,辅以“抗菌锁”治疗,即配置高浓度敏感抗生素溶液,注入输液港港座及导管内并保留。治疗时长为8~10 d。结果3例患儿治疗后体温平稳,血培养转为阴性,TIVAPs继续留用。1例患儿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热,血培养呈阳性,予拔除TIVAPs后感染控制。结论CRBSI是小儿TIVAPs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全身抗生素及“抗菌锁”治疗,可以控制感染,若治疗无效,需拔除TIV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插入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