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被广泛应用于抗菌药物、肠外营养及肿瘤患者的化疗。导管异位和血栓形成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1]),而异位又是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被广泛应用于抗菌药物、肠外营养及肿瘤患者的化疗。导管异位和血栓形成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1]),而异位又是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2]),尽管导管相关性血栓通常局限于置管静脉,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迁移至肺动脉,形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肺栓塞可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危及生命。但既往文献^([3])报道,导管相关性血栓不会增加症状性肺栓塞的风险,大多数肺栓塞被认为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录血栓发生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高(51.8%);多为无症状者(9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置管静脉血流速度(OR=0.880,P=0.007)、年龄(OR=1.052,P=0.044)、D-二聚体(OR=1.001,P=0.037)。ROC曲线分析,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取截点值11.99 cm/s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500,特异度是0.805,ROC曲线下面积0.681;D-二聚体取截点值为313.5μg/L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795,特异度是0.683,ROC曲线下面积0.730。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且以无症状者居多,易漏诊。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年龄、D-二聚体是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置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11.99 cm/s、D-二聚体高于313.5μg/L的患者应早期监测、定期彩超复查,必要时可预防性采取抗凝措施。展开更多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2]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是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综述如下.展开更多
文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2]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是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