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导管留置术后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宁 周红 +3 位作者 郭毅斌 刘鑫 曹红卫 郑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2-14,I0003,共4页
目的采用留置心导管采血法检测盲肠穿孔术(CLP)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学指标并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为用于治疗脓毒症药物的活性评价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 目的采用留置心导管采血法检测盲肠穿孔术(CLP)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学指标并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为用于治疗脓毒症药物的活性评价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前和术后2、6、12、24、48 h共6个时相点采血,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值,术后48 h观察大鼠肝、肠、肺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术后大鼠的血浆LPS、TNF-α、IL-6及全血WBC水平均于术后6 h后逐渐升高,12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于48 h达到正常水平;PLT水平6 h内无明显变化,随后逐渐下降,24 h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于48 h接近正常水平;肝、肠、肺组织则呈现以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通过心导管留置术采血观察CLP模型大鼠血细胞和细胞因子、LPS的动态变化是一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留置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脏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宁 郑江 +1 位作者 郭毅斌 魏利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血培养和脏器形态、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前药理研究制备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建立大鼠模型,每24小时定时采血作血培养并检测血白细胞(WBC)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血培养和脏器形态、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前药理研究制备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建立大鼠模型,每24小时定时采血作血培养并检测血白细胞(WBC)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术后7 d取心、肝、肾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大鼠血培养均未检出细菌,血中WBC、ALT、AST、BUN、Cr及LPS基本在正常范围内,CK值变化较大但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心、肝、肾无病理学改变。结论此心导管留置术对大鼠感染和脏器功能影响小,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留置 大鼠 器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长林 张书刚 +2 位作者 陈璘 梁真 易敏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84-385,共2页
目的 :评价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1月~1999年 7月收治的 2 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后行导管留置抽液术。结果 :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的成功... 目的 :评价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1月~1999年 7月收治的 2 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后行导管留置抽液术。结果 :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10 0 % ,术后心包压塞症状立即缓解 ;平均置管时间为15 2d ;无误伤心脏、血管、气胸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穿刺口炎症反应轻微 ,患者较容易接受。结论 :导管留置抽液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导管留置 抽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奚庆红 刘庆芬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导管留置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文件书写 自我维权意识 静脉给药 皮肤消毒 插管部位 刺激性药物 护理人员 脉冲式封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留置术在脓毒症大鼠肝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5
作者 曹红卫 王宁 +2 位作者 黄敏 卫国 郑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8-28,共1页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后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肝组织损伤,为脓毒症模型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6、122、4、48 h采血,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后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肝组织损伤,为脓毒症模型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6、122、4、48 h采血,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的蛋白表达,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48h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大鼠的血浆LPS和细胞因子水平在6 h逐渐升高,12 h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于48 h仍处于较高水平,血清ALT和AST在术后24 h达高峰,肝组织出现显著的炎症改变。结论通过心导管留置术结合CLP建立了一种便于动态观察的稳定可靠的脓毒症肝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留置 脓毒症 大鼠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癌性胸水灌注化疗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华 李金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胸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 癌性胸水 胸腔灌注化疗 恶性肿瘤 并发症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芝辉 宗佩兰 +3 位作者 袁艳珍 宋军福 张齐龙 肖绍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药,B组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及心包腔内...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药,B组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及心包腔内注药。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在消除心包填塞症状时间,退热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心包 心包穿刺术 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内导管留置碘油完全充填法治疗巨大肝癌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玉堂 邵国良 +3 位作者 郑家平 夏启荣 姚征 练维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16...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均能平稳恢复。3个月后肿瘤缩小达PR9例,SD7例,无PD者。结论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巨大肝癌不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并使肝癌尽快得到完全栓塞,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导管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翠玲 李媚凤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64-3165,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 化疗病人 导管留置时间 化疗药物治疗 局部组织坏死 化疗药物外漏 恶性肿瘤 肿瘤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玉柱 朱军 +1 位作者 王静毅 于仲元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者,20例行股静脉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 目的:研究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者,20例行股静脉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者,而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留置 股静脉 颈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肝素封管剂量探讨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科菊 张建华 刘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为了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肝素的合理用量 ,将 6 0例血透患者分 3组 ,采用不同剂量肝素进行封管 (30次 /例 )对比观察 ,结果低剂量肝素组 (2 0 0 0 U/次 )与低分子肝素组 (法安明 ,40 0 U/次 )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为了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肝素的合理用量 ,将 6 0例血透患者分 3组 ,采用不同剂量肝素进行封管 (30次 /例 )对比观察 ,结果低剂量肝素组 (2 0 0 0 U/次 )与低分子肝素组 (法安明 ,40 0 U/次 )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 P>0 .0 5 ) ,高剂量肝素组 (5 0 0 0 U/次 ) PT、TT与前两组比较 ,均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 ;3组均未出现导管内凝血。提示低剂量和低分子肝素 ,用于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用量少 ,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过滤 颈内静脉 导管留置 封管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留置镇痛导管致下肢暂时性麻痹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乐丰 陈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0-560,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留置 肢体麻痹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屈媛媛 孙艳 +4 位作者 朱丽璎 李洪磊 林宝倩 张哲 臧小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59-3065,共7页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但目前对中等长度导管可输注的药液性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262例使用中等长度导管的神经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其他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根据是否输注甘露醇将其分为甘露醇组(n=89)和非甘露醇组(n=173)。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是否发生导管置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甘露醇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50(10.00,26.00)d,非甘露醇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7.00(9.00,26.00)d,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24%(10/89),其中渗血5例(5.62%)、渗液2例(2.25%)、静脉炎2例(2.25%)、血栓1例(1.12%)、堵管1例(1.12%),1例同时发生渗血、渗液;非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21/173),其中渗血7例(4.05%)、渗液4例(2.31%)、静脉炎3例(1.73%)、血栓2例(1.16%)、纤维蛋白鞘2例(1.16%)、堵管4例(2.31%)、脱管1例(0.58%),1例同时发生静脉炎、渗液,1例同时发生渗液、血栓;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OR=1.022,95%CI=1.004~1.041)、PT(OR=0.833,95%CI=0.702~0.990)是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是安全的,甘露醇组与非甘露醇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神经重症 中等长度导管 20%甘露醇 导管留置时间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假性动脉瘤的留置导管分次栓塞治疗一例
14
作者 郭喜田 赵永生 +5 位作者 杨海山 张敬鞠 孙华峰 乔连铭 王田蔚 丁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我们采用动脉插管及导管留置技术用无水乙醇、明胶海绵、不锈钢圈对一例巨大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次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患者,女,45岁,因腹部搏动性肿物一年余入院。该患者三年前曾患右髂内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切除... 我们采用动脉插管及导管留置技术用无水乙醇、明胶海绵、不锈钢圈对一例巨大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次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患者,女,45岁,因腹部搏动性肿物一年余入院。该患者三年前曾患右髂内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切除术。一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腹痛,继之在脐部右侧触及一搏动性肿物,一年来症状日趋加重。查体:于脐部右侧可触及一鸭蛋大小的搏动性肿物,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彩超示:腹主动脉下段分又处见一约6×8cm的无回声区,有动脉血流声。临床诊断为右髂内动脉复发性假性动脉瘤。采用 Seldi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巨大型 栓塞治疗 导管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监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灏 苏红 +3 位作者 黄军悦 郭志勇 李保春 张国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1-923,共3页
目的:监测不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实际流量(Qb)以及通路再循环(R)情况。方法:对23例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15例HemoSplit带涤纶环双腔导管、26例Niagara Slim-cath双腔临时导管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Qb监测,同时对正... 目的:监测不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实际流量(Qb)以及通路再循环(R)情况。方法:对23例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15例HemoSplit带涤纶环双腔导管、26例Niagara Slim-cath双腔临时导管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Qb监测,同时对正接和反接时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 ml/min进行再循环测定,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①3组都能够达到350 ml/min;②不同Qb时的再循环率没有显著差异;③Qb与导管类型不存在交互作用;④不同导管组间再循环无显著差异。导管正接,基本没有再循环;反接时在Qb 150 ml/min以上都存在再循环,再循环率(15.29±6.40)%。结论:3组血液透析导管部有较好的Qb,能够满足临床透析的需要;如果不是必需,尽量不要反接动静脉端进行透析,这样会明显增加再循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 导管流量 再循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袁芳 刘映红 +3 位作者 李铮 朱建玲 曹丹鸣 李一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双腔导管 实时超声引导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溶液持续冲洗预防有创动脉压监测留置导管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忠琴 张斌 +4 位作者 史德刚 叶蝶莲 郭少英 李翠玉 黄国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导管 肝素 低分子肝素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爱琴 刘云 +2 位作者 孙琳 叶向红 陈月英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 目的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查的方式,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结果2年内对各种导管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检查和评价标准,导管护理环节质量不断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不断地对护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效果,是保证临床导管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导管 护理 业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毛明锋 金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380-1381,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1.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感染 导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腔内留置导管治疗癌性心包腔和胸腔大量积液20例分析
20
作者 陈燕明 方建新 +2 位作者 陈晓军 席振权 张之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6-86,共1页
体腔内留置导管治疗癌性心包腔和胸腔大量积液20例分析陈燕明方建新陈晓军席振权张之恬(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苏州215001)关键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静脉导管我院自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采用体腔内留置中... 体腔内留置导管治疗癌性心包腔和胸腔大量积液20例分析陈燕明方建新陈晓军席振权张之恬(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苏州215001)关键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静脉导管我院自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采用体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的方法,对3例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静脉导管 导管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