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机械导管溶栓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正佐 王兵 +2 位作者 牛晓阳 王岭 郑浩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评价药物-机械导管溶栓(pharmacomechanic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PCDT联合Venovo(Bard)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目的评价药物-机械导管溶栓(pharmacomechanic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PCDT联合Venovo(Bard)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PCDT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IVCS伴急性下肢DVT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下肢周径差及术后血栓清除率。于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并检查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靶病变血栓均达到完全清除(清除率>95%),同期植入Venovo髂静脉支架23枚。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支架发生移位、断裂或脱落等情况,无死亡病例。23例患者下肢患-健侧周径差(大腿、小腿)分别由术前(5.59±0.93)cm、(3.52±0.85)cm下降为术后(1.43±0.68)cm、(1.41±0.7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6个月时VCSS较术前显著降低(5.4±1.1 vs 8.0±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个月时一期通畅率为95.7%(22/23),手术再干预率为4.3%。结论应用PCDT联合Venovo静脉支架植入治疗IVCS伴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机械导管溶栓 静脉支架置入术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慧敏 殷世武 +3 位作者 陈君 朱莹莹 张娜 范贝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统计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置管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出院时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显著小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早期康复活动,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疾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肢肿胀,提高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赋权 早期活动 自我效能 出院准备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9
3
作者 薛冠华 梁卫 +5 位作者 黄晓钟 叶猛 王鹏 张岚 张皓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10例(17.8%),有效38例(67.9...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10例(17.8%),有效38例(67.9%),无效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发生并发症11例(19.6%);与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6例(10.7%),包括穿刺点血肿5例(8.9%)和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1例(1.7%)。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下肢 动脉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青云 高建国 +7 位作者 陈泳 张弘 张琳娜 耿艳侠 高畅 李平 杨植 张小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87-189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A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全身溶栓、抗凝治疗;B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溶栓导管溶栓、抗凝治疗;C组,抗凝治疗。以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介入治疗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为指标评价近期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各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B组患肢肿胀消退较A、C组快(P<0.01)。B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A、C两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B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A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A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C组出现肺栓塞1例。34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6~18个月。无滤器移位及血栓形成。B组中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尿激酶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隋守光 王世礼 +2 位作者 孙鹏 肖颖 施洪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12月-2012年5月对4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导管溶栓术(CDT),A组给予rPA每日20Mu,B组给...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12月-2012年5月对4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导管溶栓术(CDT),A组给予rPA每日20Mu,B组给予UK每日50万-60万U溶栓,同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rPA组溶栓总有效率为100%,UK组总有效率为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溶栓起效迅速,较UK具有良好的时效性。两组的过敏反应及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A和UK都是治疗ADVT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rPA溶栓起效迅速,较UK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瑞替普酶 尿激酶 导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殷敏毅 蒋米尔 +4 位作者 李维敏 陆信武 黄英 黄新天 陆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1745,共5页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VCSS)评估CDT术后中期疗效。结果 CDT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发生出血并发症5例,平均CDT治疗时间(3.93±1.14)d。术后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69.25±18.93)%,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显著小于术前(P<0.01,P<0.05)。成功随访29例,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栓溶解Ⅱ级和Ⅲ级患者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P<0.01),VCSS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1)。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早中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抗凝及其与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苏少飞 田玉峰 +1 位作者 陈林宝 闫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anticoagulation,AC)与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抗凝(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9例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组(n=66)与CDT+AC...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anticoagulation,AC)与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抗凝(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9例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组(n=66)与CDT+AC组(n=73),观察两组溶栓效果、不良反应、血栓后综合症(PTS)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CDT组有2例穿刺处血肿,1例血尿,2例牙龈出血;AC组有1例牙龈出血,1例血肿。与AC组相比,CDT+AC组患者中Ⅰ级溶解的人数显著降低(60.61%vs 9.59%)(P<0.05),Ⅲ级溶解的人数显著升高(7.57%vs 49.31%)(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PTS发病率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无1例患者出现重度PTS。CDT+AC组患者在第12个月和18个月时的PTS发病率均较AC组显著降低(17.81%vs 33.33%,24.66%vs 43.94%)(P<0.05)。与AC组相比,CDT+AC组在第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时生理职能和活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单纯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单纯抗凝 接触性导管溶栓 血栓后综合症 安全性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30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孝成 潘光栋 +5 位作者 肖运平 褚光平 蔡敬铭 刘强 谭盛强 卢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管溶栓治疗后有效。导管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2例肢体坏死截肢,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因坏死肢体毒素吸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3 位作者 胡路 冯亚平 梁刚柱 张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12例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病史,平均19.3个月(...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12例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病史,平均19.3个月(3~48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200米,平均125米。12例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25%),重症肢体缺血4例(33%)。在全部12例中踝-肱指数(ABI)为0~0.65,平均0.33。全部病例的病变部位首先被置入导管溶栓(尿激酶、rt-PA),2d后行腔内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结果全部12例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4例应用rt-PA,8例用尿激酶。病变动脉的闭塞长度在溶栓前为60~150mm,平均80mm,溶栓后为10~50mm,平均为30mm。全部病例溶栓后成功地完成了血管成形,术后ABI为0.64~1.0,平均0.86,较术前平均提高了0.53。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得到随访1年,原病变血管100%通畅。结论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 预置导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成咏 葛伶俐 +1 位作者 余枫 乔慧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4期42-44,53,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昌明 张福先 张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6例ALI患者,按Rutherford分期,Ⅱb期15例,Ⅲ期1例。所有患者均采刚经溶栓导管局部持续溶栓的方法介入治疗。结果 16例患肯中2例(12.5%)患者经介入溶栓导管溶栓后病变血管...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6例ALI患者,按Rutherford分期,Ⅱb期15例,Ⅲ期1例。所有患者均采刚经溶栓导管局部持续溶栓的方法介入治疗。结果 16例患肯中2例(12.5%)患者经介入溶栓导管溶栓后病变血管完全再通;14例(87.5%)患者病变血管部分再通,肢体得以保全。后期随访1例(6.25%)患者肢体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3例(18.8%)遗留有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经溶栓导管介入溶栓治疗ALI安全、有效,部分患者肢体可得到保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伟浩 何勍 +3 位作者 朱磊 谭晋韵 王劲松 余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249-32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脉得以成功开通,2例患者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取栓。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内科治疗1周缓解。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下肢 动脉 缺血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宁 黄志平 +2 位作者 邹中辉 李冠华 章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患肢溶栓率、肢体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大腿消肿率、小腿消肿率、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两组患者均获12 ~ 18个月的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髂股静脉闭塞率、色素沉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较传统抗凝、溶栓治疗方案而言,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晨 刘长建 +1 位作者 张明 王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同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护。结果: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 目的:评价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同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护。结果: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为(7.0±1.2)天。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28例(Ⅲ型),部分溶解2例(Ⅱa型1例,Ⅱb型1例),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21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腘静脉 导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硕菲 吴性江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导管溶栓治疗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实现早期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或经颈静脉门体分流道直接溶栓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溶栓3种途径。文中评估了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 目的导管溶栓治疗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实现早期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或经颈静脉门体分流道直接溶栓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溶栓3种途径。文中评估了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应用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疗法治疗8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患者。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史、病因、危险因素、影像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的相关经验。结果 8名患者成功完成溶栓导管置入后分别经肠系膜上动、静脉持续给予磺达肝葵钠注射液局部抗凝及尿激酶溶栓,其中动脉注射平均(6.13±0.83)d、静脉注射平均(12.00±2.51)d。8名患者溶栓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4名患者溶栓后行二次探查手术并给予损伤控制性外科处理,平均切除肠袢(1.63±0.48)m,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给予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支持后恢复良好。出院前门静脉造影及增强CT扫描证实血栓完全溶解,平均住院时间(19.25±4.89)d。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脓毒症、2例发生穿刺点轻微出血。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平均(12.13±0.99)个月的随访中,无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患者,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可以加快症状缓解及血栓溶解,促进侧支血管形成,积极扭转缺血肠袢,有效避免广泛肠切除引起短肠综合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效提高整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急性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血管再通 肠系膜动 静脉联合导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双下肢动脉闭塞导管溶栓致高血钾死亡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咏梅 程永德 姜程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双下肢动脉闭塞 导管溶栓 高血钾 死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4
17
作者 卓亚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及导...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及导管溶栓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2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均未发生肺栓塞、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导管并发症及出血倾向。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效、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性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症一例
18
作者 梁志会 崔进国 潘新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经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 肺动脉栓塞症 彩色多谱勒 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过程中凝血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19
作者 董嘉尧 朱桥华 +3 位作者 罗美华 周成宇 黄维 于新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另选择健康体检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DVT患者D-二聚体、FIB和FDP在溶栓前浓度分别为29.17±38.67μg/mL、3.66±0.95 g/L、76.14±131.48μg/mL,和健康对照组0.21±0.27μg/mL、3.32±0.65 g/L、1.08±0.73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再通者34例(再通组),未通者16例(未通组);实施溶栓24 h后,再通组D-二聚体和FDP浓度较前显著升高(P〈0.05),FIB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未通组上述指标变化在溶栓24 h后无显著改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施溶栓24 h后,D-二聚体和FDP的浓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及r=0.50(P〈0.05)。结论在CDT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FIB及FDP的浓度的变化,对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判断溶栓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65岁以上患者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淼 张灵 +2 位作者 姚武 张蕃昌 高家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65岁以上患者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78例65岁以上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3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系统溶栓组,B组:导管溶栓组,C组:球...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65岁以上患者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78例65岁以上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3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系统溶栓组,B组:导管溶栓组,C组:球囊辅助导管溶栓组;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溶栓时间、尿激酶总量、并发症发生率B、C组优于A组(P <0.05),C组优于B组(P <0.05);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变化、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率及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B、C组明显优于A组(P <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管溶栓对治疗65岁以上患者髂股静脉血栓效果明确、安全、经济,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形成的概率,预先球囊扩张可以缩短溶栓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剂量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溶栓 球囊扩张 65岁以上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