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天捷 赵广智 +8 位作者 董靖 王城 张凤文 王首正 刘俊 牛国栋 唐闽 段福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房间隔穿刺,然后在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左心房建模和放电消融等手术步骤,以消融手术完成后术中验证肺静脉电位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和成功标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个月和3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8±11.2)岁,阵发性房颤病史(4.2±2.3)年,左心房内径(36.5±2.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4.1)mm,左心室射血分数55%~65%。患者的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2.25±14.51)min,超声心动图操作时间为(29.58±6.23)min,导管操作时间为(33.08±4.10)min。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 d。术后1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2例偶发房性早搏,无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仍偶发房性早搏,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记录到房颤复发。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全程引导零射线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经胸超声心动图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晓乐 谢丽响 +4 位作者 王思怡 陈文苏 李承宗 王子硕 胡春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3组:T_(1)组(TyG指数<8.45,n=114);T_(2)组(8.45≤TyG指数≤8.93,n=114);T_(3)组(TyG指数>8.93,n=12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与冠脉三大分支近端F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周围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通过相加交互作用及中介分析探究冠脉周围FAI在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亚组分析探索TyG指数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左回旋支(LCX)-FAI增加5.389 HU(95%CI:3.874~6.904,P<0.001)。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最终确诊房颤复发患者90例,复发率为25.86%。RCS分析显示,LCX-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378,P_(non-linear)=0.469)。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约为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患者的57.737倍(OR=57.737,95%CI:23.755~155.656,P<0.001)。TyG指数和LCX-FAI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50.901(95%CI:0.215~101.587),归因比(AP)为0.882(95%CI:0.769~0.994),交互作用指数(S)为9.713(95%CI:3.380~27.910)。中介分析表明,LCX-FAI介导了TyG指数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22%。亚组分析发现,房颤类型与TyG指数在复发风险上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562)。结论:房颤患者TyG指数与LCX-FAI呈正相关,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风险更大。LCX-FAI部分介导了TyG指数与术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此外,TyG指数可有效预测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瑜 黄金焕 +6 位作者 谢鹏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组95例(<60岁)。比较2组患者手术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分析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年龄、B型钠尿肽、高血压、冠心病、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高于非老年组,男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老年组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0.3%vs 8.4%,P=0.001)。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心包积液,2例穿刺部位血肿,均经治疗后好转。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7%vs 69.5%,P=0.76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空白期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1.2%vs 21.1%,P=0.98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HR=1.020,95%CI:1.007~1.032,P=0.002)和空白期复发(HR=6.781,95%CI:3.078~14.935,P=0.001)是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和空白期复发的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谷慧阳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AT)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F并成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53例,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56例)、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AT)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F并成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53例,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56例)、美托洛尔组(79例)、联合组(79例)、对照组(39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AT次数、最长AT心搏次数、平均心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心颗粒组、美托洛尔组、联合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低于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美托洛尔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vs 13.9%vs 8.9%,P=0.301)。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可用于治疗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AT,可有效降低平均心率,减少AT发生次数、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减少AT最长心搏次数,可能减少术后AF复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 导管消融术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三维标测零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竞宇 朱正宇 +3 位作者 王睿峥 田云丽 黄晶 王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CARTO三维标测下精确定位冠状动脉(冠脉)开口位置,零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ASC-PVC)的效果分析,并将主动脉窦进行分区后评估相应区域的消融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因ASC-PVC行射频导管消融... 目的:CARTO三维标测下精确定位冠状动脉(冠脉)开口位置,零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ASC-PVC)的效果分析,并将主动脉窦进行分区后评估相应区域的消融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因ASC-PVC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66例患者,常规组(n=32)按照常规方法应用CARTO 3系统构建主动脉窦模型,经消融导管中空管道行冠脉造影明确靶点与冠脉开口距离后进行消融治疗。治疗组(n=34)应用CARTO 3系统构建主动脉窦与冠脉开口模型并对主动脉窦进行精细分区,通过消融导管阻抗变化规律再次快速定位确认冠脉开口后,在零射线下行室性早搏电激动标测及消融治疗。收集消融导管主动脉窦内的阻抗数据,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及主动脉窦内操作时间、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即刻与近期(6个月)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消融成功靶点的分布位置。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93.8%vs.94.1%)与近期成功率(90.6%vs.8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总手术时间[(58.76±4.94)min vs.(66.91±5.94)min]、主动脉窦内操作时间[(43.12±4.49)min vs.(50.31±5.18)min]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01)。治疗组患者的主动脉窦4个分区的阻抗分析显示,消融导管从主动脉窦内移动到冠脉开口并进入冠脉内的过程中,阻抗陡然进行性升高,与主动脉窦内其他部位的阻抗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在零射线下标测并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ASC-PVC可以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消融导管头端阻抗变化可作为定位冠脉开口的依据。将主动脉窦精细分区后可详细评估在相应靶点进行消融治疗的风险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射线 射频导管消融术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念思琦 赵璐露 华宝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8-1343,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颤射频消融疗效尚未达到预期。探究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不断改良导管消融术式,这对降低复发风险极为重要。本文就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律失常复发 肺静脉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纤维化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昕 张南南 徐桂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5-1173,共9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人群中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提高致残率与死亡率。AF的发生涉及多种电生理及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以左房(left atrial,LA)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心房重构是AF发...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人群中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提高致残率与死亡率。AF的发生涉及多种电生理及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以左房(left atrial,LA)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心房重构是AF发生、维持复发中的主要促进因素和预测因子。导管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CA)是有症状或药物难治性A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目前研究已证实,左房纤维化与CA术后AF的复发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和量化LA纤维化的程度对描述AF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消融策略、预测CA术后AF的复发风险至关重要。文章就LA纤维化与AF的关联性机制、影像学评价、血清学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希望对AF的预防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纤维化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并发症临床重要程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淑萍 申铁梅 +4 位作者 龚蓓 林丽霞 代畅 钟冰 李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53-4456,共4页
目的:通过评估心房颤动病人接受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并发症的临床重要程度,为加强对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术围术期重要及常见并发症的关注及优化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相关指南和文献,并结合多年的临... 目的:通过评估心房颤动病人接受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并发症的临床重要程度,为加强对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术围术期重要及常见并发症的关注及优化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相关指南和文献,并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列出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症,形成初始条目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确定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症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6.67%,权威系数为0.96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3(P<0.05)。确定的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症临床重要性排序为导管手术相关并发症、非导管手术相关并发症、导管手术相关非心脏并发症。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症临床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加强对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术围术期重要及常见并发症的关注及优化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围术期 并发症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耿璐 王科科 鲁静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影响因素、不良事件及监测与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向右分流 医源性 心房颤动 鞘管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房间隔穿刺术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九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宁尚秋 刘文娴 +6 位作者 陈立颖 康铁朵 李江 董建增 任学军 马长生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 094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 094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43%(9/2 094)。9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9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继续出血。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心脏压塞 心包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交感神经导管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清一 彭文 +1 位作者 柴湘平 周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2-695,共4页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虽然现有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的难治性高血压经正规药物治疗后,却仍然无法降至目标值。近年来,随着肾交感神经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深入研究及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导管射频消...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虽然现有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的难治性高血压经正规药物治疗后,却仍然无法降至目标值。近年来,随着肾交感神经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深入研究及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尝试,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疗法,本文就这一新兴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肾动脉交感神经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应用利伐沙班—华法林桥接抗凝治疗一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黎晖 樊晓寒 +1 位作者 陈刚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3-1123,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来反复心悸发作,曾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先后规律口服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入院前3个月心悸症状加重,动态心电图示持...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来反复心悸发作,曾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先后规律口服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入院前3个月心悸症状加重,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9次/min,最快心率190次/min。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既往糖尿病史1年。查体:血压132/78 mm Hg(1 mm Hg=0.133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发作性心悸 桥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春坚 张馥敏 +7 位作者 马文珠 陈明龙 邹建刚 单其俊 李文奇 廖铭扬 曹克将 黄峻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133例室上速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证实后将其分为左侧旁道组78例,右侧旁道组1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42例,并于...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133例室上速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证实后将其分为左侧旁道组78例,右侧旁道组1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42例,并于术前、术后3天内分别采样5分心电图,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结果。为探讨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因素又对93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等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①术后3天内采样5分心电图与术前相比平均心率,最快、最慢心率均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低频、高频、总频谱功率下降,低频、高频功率比较术前无显著变化。②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放电次数、单次放电最大能量、放电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能同时损伤了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导致其对窦房结的神经调节减弱,这种损伤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萍 蔡辉 +3 位作者 张启高 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1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肢体制动与卧床时间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琳 胡玉芳 +6 位作者 孙国珍 杨刚 郦明芳 庄婧 郑绪梅 来菊菊 丁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肢体制动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经房间隔穿刺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1组(60例)、观察2组(58例)。对照组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8h后可床旁活动...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肢体制动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经房间隔穿刺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1组(60例)、观察2组(58例)。对照组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8h后可床旁活动;观察1组术后沙袋压迫穿刺部位2h,4h后床旁活动;观察2组术后沙袋压迫穿刺部位2h,6h后床旁活动。结果三组出血、血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1组出血、血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回室后4h、6h、8h三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对照组疼痛分值最高,其次是观察2组,观察1组最低;三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袋压迫2h,6h后下床活动没有增加房颤消融术患者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腰背部疼痛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制动时间 卧床时间 沙袋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蓓 韩明华 刘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左房压(left atrium pressure,LAP)和左心房射血力(left atrial ejection force,LAF),再将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两个组,探讨上述3个指标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结果:维持窦律组与房颤复发组相比,术后6个月,LAVi较术前显著降低(29.3±1.9 vs.4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无显著变化[(55.7±23.3)mm Hg vs.(58.9±18.6)mm Hg,P>0.05];LAF显著增加[(1.31±0.61)(kg·cm)/s2 vs.(0.83±0.22)(kg·c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颤复发组3项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维持窦律患者LAVi和左房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左房容积指数 左房功能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萍 陈锐华 +3 位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张启高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 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旁路的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楚建民 张澍 +3 位作者 马坚 华伟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 刺激 ,观察有无A波提前 ,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 :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 ,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 ,同时心室RS2 刺激A波提前 ,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 ,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 ,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最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 :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 1∶1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合并症 房室旁路 诊断 射频导管消融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3 位作者 迟路湘 史光鉴 舒茂琴 胡亚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为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对8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采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房速发作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放电消融。结果:8例房速(包括房速伴心房扑动及房速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例)RFC... 目的:为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对8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采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房速发作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放电消融。结果:8例房速(包括房速伴心房扑动及房速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例)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其中4例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2例在右心房侧壁、2例在右心耳处放电消融成功,成功靶点局部电位(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平均提前34.23±5.23(22~46)ms。结论:心房激动顺序标测是房速消融的基本方法,AP间期≥30ms的部位可作为试消融靶点;对房速伴其他类型心动过速者可一次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旁路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脏记忆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树龙 范婷婷 +5 位作者 杨延宗 林治湖 李世军 夏云龙 杨东辉 王莹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对房室旁路射频导管消融术 (以下简称消融术 )前后 T波改变进行分析 ,以揭示影响 T波改变的因素。  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显性房室旁路患者 12 0例 ,隐匿房室旁路 10 0例 ,所有患者均为单支房室旁路 ,术中旁路均阻断成功 ,男性 ... 目的 :对房室旁路射频导管消融术 (以下简称消融术 )前后 T波改变进行分析 ,以揭示影响 T波改变的因素。  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显性房室旁路患者 12 0例 ,隐匿房室旁路 10 0例 ,所有患者均为单支房室旁路 ,术中旁路均阻断成功 ,男性 170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8~ 72 (平均 36± 13)岁 ,均有术前及术后即刻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 ,显性房室旁路预激程度足够充分 (预激波清晰 ,QRS波时限大于 10 0 ms)。按常规旁路消融方法 ,计算不同部位的显性及隐匿房室旁路消融术前后发生 T波改变的百分率 ,比较不同部位显性房室旁路消融术前后发生 T波改变的差异性 ,比较显性与隐匿房室旁路消融术前后发生 T波改变的差异性。  结果 :不同部位的显性房室旁路消融术后发生 T波改变无显著差异 (右后侧壁 10 0 % ,右后间隔 10 0 % ,右侧其它部位 93% ,左后间隔 10 0 % ,左侧其它部位 90 % ,P>0 .0 5 ) ,显性房室旁路与隐匿房室旁路 (左侧隐匿房室旁路 2 % ,右侧隐匿房室旁路 2 0 % )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消融术后发生 T波改变是由于心脏记忆所致 ,与旁路部位、心肌损伤及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无关 ,冠状动脉缺血不是显性房室旁路消融术后发生 T波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记忆 预激综合征 房室旁路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