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砧木导管密度和髓射线间距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荣志祥 孙丽梅 +1 位作者 阎忠业 杨伟林 《山西果树》 2001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苹果 中间砧木 导管密度 髓射线间距 树体生长势 相关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木质部水分输导组织构造特征的轴向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昕 李姗 +3 位作者 邓丽萍 李仁 殷亚方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本文拟探究楸树木质部边材解剖结构的轴向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阔叶树种的水分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楸树人工林的栽培、中国特有温带珍贵优质用材树种的保护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株楸树为研究对象,自基部向上采... 【目的】本文拟探究楸树木质部边材解剖结构的轴向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阔叶树种的水分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楸树人工林的栽培、中国特有温带珍贵优质用材树种的保护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株楸树为研究对象,自基部向上采集树干0、1.3、3.8、6.3、8.8、11.3 m共6个高度处的边材样品,分别测量边材面积、制备横向及弦向显微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导管腔直径、导管密度等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的轴向变化规律。【结果】(1)早材导管腔直径、早晚材导管密度随高度变化不显著,但早材导管腔直径随取样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导管密度则有相反趋势。最大早晚材导管腔直径、晚材导管腔直径、纹孔膜直径随树高增加而显著减小。(2)随树高增加,边材面积与导管水力直径均显著减小。(3)边材面积、纹孔膜直径均与导管水力直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楸树木质部水分疏导组织构造特征的轴向变化主要表现在边材面积、导管特征和纹孔膜特征3个方面。楸树生长轮明显,早晚材导管腔直径差异较大,早材比晚材变异幅度更大。最大导管腔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导管密度的轴向变化不显著,边材面积和纹孔膜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综合来看,楸树基部导管相对大而疏,边材面积大,上部导管相对小而多,边材面积小。这是楸树木质部结构适应长距离输水功能的一种优化设计,以降低树木栓塞化风险,提高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腔直径 导管密度 纹孔膜直径 边材面积 轴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不同部位的木质部水分输导组织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东昊 贺晓芳 王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以壶瓶枣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枣树不同部位的木质部导管直径、导管密度、比导水率和栓塞脆弱性指数,分析不同部位的导管特征及与水分输导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枣树水分输导组织结构和导水功能对树体不同部位水分状况差异的响应... 以壶瓶枣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枣树不同部位的木质部导管直径、导管密度、比导水率和栓塞脆弱性指数,分析不同部位的导管特征及与水分输导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枣树水分输导组织结构和导水功能对树体不同部位水分状况差异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主干的导管直径最大,为(43.10±16.01)μm,枣股导管直径最小,为(14.41±4.48)μm;主干导管密度最小,为(79.52±16.90)个/mm^2,枣股导管密度最大,为(292.57±53.21)个/mm^2;随着与主干距离的增加,导管直径降低,但导管密度呈增加趋势,比导水率逐渐降低,栓塞脆弱性指数降低;不同部位的比导水率和栓塞脆弱性不同,距离主干近的部位水分输导能力强,优先保证水分输导效率,而距离树干较远部位对水分输导效率要求低,但水势变化大,优先保证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其是枣树对环境条件的水力适应表现,有利于兼顾水分输导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枣 导管直径 导管密度 比导水率 栓塞脆弱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