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媚瑜 张一峰 +1 位作者 陈捷 郑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学确诊的63例患者的71个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常规超声特征及...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学确诊的63例患者的71个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病灶区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29个。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良恶性病灶组间达峰时间(t=2.072,P=0.042)、峰值强度(t=-2.629,P=0.011)、上升支斜率(t=3.015,P=0.004)和曲线下面积(t=3.30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常规超声,31.03%、90.48%、66.20%、69.20%、65.50%、0.608;超声造影定量分析,75.86%、71.43%、73.24%、64.70%、81.10%、0.776;两者联合应用,86.21%、97.62%、92.96%、96.15%、91.11%、0.943。结论·常规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有限,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于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有重要意义。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晶晶 郭芳琪 +4 位作者 殷隽 郜雅 严春 杨静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变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ABVS和CEUS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单一检查方法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CEU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84.55%;ABVS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85.4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单一检查提高,分别为95.00%和90.00%。结论ABVS联合CEUS检查可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超声造影 达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导管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3
作者 Wobker S E Epstein J I +1 位作者 许文静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0,共1页
前列腺导管内病变包括一系列原发于前列腺与非前列腺的病变,其预后差异较大,需要进行不同处理。研究表明,病理医师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常感到困惑,诊断的重复性低。尽管诊断存在困难,但这些病变的准确和可重复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导管内病变 鉴别诊断 前列腺 预后差异 病理医师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