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正电导电纳滤膜的构建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建宇 焦瑶瑶 崔振宇 《膜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4期65-76,共12页
为提高纳滤膜对多价离子的截留以及“多价/一价”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效果,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平板膜,通过SMA中的酸酐(MA)与聚乙烯胺(PVAM)交联后再与单宁酸(TA)进行共沉积,再... 为提高纳滤膜对多价离子的截留以及“多价/一价”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效果,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平板膜,通过SMA中的酸酐(MA)与聚乙烯胺(PVAM)交联后再与单宁酸(TA)进行共沉积,再通过TA的酚羟基与氨基化碳纳米管(n-CNT)发生反应形成荷正电杂化导电分离层。对膜表面及截面微观结构以及膜的亲水性、荷电性、导电性和分离性能等进行表征和测试,对比施加电场对Cu^(2+)截留率、Na^(+)/Cu^(2+)的选择性分离以及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由0 V增加到2.5 V时,导电膜对Cu^(2+)截留率由90.2%提高到99.3%,Na^(+)/Cu^(2+)分离因子从7.9升至114.57,而通量维持在36 L/(m^(2)·h)左右基本不变。电压超过2.5 V时因发生析氢反应而降低膜对Cu^(2+)的截留。提出施加适当的电压可显著提高导电膜对Cu^(2+)的截留率以及Na^(+)/Cu^(2+)的选择性分离效果的“尺寸筛分+电场强化静电排斥”共同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制备面向从废水中回收有价资源的导电纳滤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纳滤膜 铜离子 电场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