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种土体导热系数模型的潜流带温度场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杰 门利利 +3 位作者 陈波 王大博 陈建琪 王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97,共14页
河流潜流带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交换对于净化水质以及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土体导热系数模型的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来模拟潜流带温度场分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内华达州沃克河段,分别基... 河流潜流带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交换对于净化水质以及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土体导热系数模型的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来模拟潜流带温度场分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内华达州沃克河段,分别基于Chung&Horton(1987)、Lu(2007)、Lu(2014)和Ren(2019)模型构建了潜流带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Ren(2019)模型较其他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精度最高;(2)水温及地表以下各监测井的温度相比于环境温度具有明显的“衰减”和“滞后”现象;(3)流速随水位波动发生规律性变化,水位波动幅度较大时流速波动也较大;(4)河岸带区域各监测点温度与水位呈极显著中度程度负相关,河床区域各测点温度与水温呈极显著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土体导热系数模型 流-热耦合模型 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接触条件下胶结颗粒物导热系数模型优化
2
作者 陈沅江 蒋志强 谭智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8,166,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探究岩土类胶结颗粒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减少造成的热害问题,根据胶结颗粒物的结构特征,考虑颗粒物和胶结基质为混合物时的状态,并结合有效介质导热系数模型和面接触导热系数模型,构建了适用于岩土类胶结颗粒材料的有效... 为了更好地探究岩土类胶结颗粒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减少造成的热害问题,根据胶结颗粒物的结构特征,考虑颗粒物和胶结基质为混合物时的状态,并结合有效介质导热系数模型和面接触导热系数模型,构建了适用于岩土类胶结颗粒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了实验试块的导热系数,将预测值与实测结果和Maxwell-Eucken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后发现,两模型的导热系数计算值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组测试数据结果显示,Maxwell-Eucken模型的导热系数计算结果平均值为0.17172W/(m·K),优化的导热系数计算模型结果平均值为0.17139 W/(m·K),说明优化的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测试结果平均值(0.16922 W/(m·K))更接近,能够更好预测胶结颗粒物质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颗粒物 面接触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模型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土壤导热系数模型评价及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坤 桂金鹏 +1 位作者 许晖程 晋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1,共6页
导热系数是土壤热传递的基本参数,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导热系数的获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方便准确地获得土壤导热系数,将5种土壤导热系数实测值与Campbell、Johansen、Côté-Konrad以及Lu-Ren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土壤热传递的基本参数,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导热系数的获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方便准确地获得土壤导热系数,将5种土壤导热系数实测值与Campbell、Johansen、Côté-Konrad以及Lu-Ren导热系数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并且引入了一个与土壤质地有关的参数F对误差较大的Campbell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其NES、RMSE和PBISA范围为0.938~0.996、0.039~0.084,-0.067~0.016,明显优于原模型0.632~0.975、0.089~0.217、-0.011~0.252。然后,利用其他地区10种土壤的导热系数对改进后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导热系数预测值稳定分布在1∶1线附近,修正后模型也能准确地计算其他地区土壤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土壤导热系数模型 土壤热传递 土壤质地 含水率 模型评价 模型改进 修正Campbell模型 Johansen模型 Côté-Konrad模型 Lu-R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问题方法及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传热特性
4
作者 黄金堤 易涛 +2 位作者 周欣波 谢飞 李静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825,共13页
通过自主搭建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开展了热态实验,探究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在不同粒度与升温速率下料层内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计算传热学原理,构建了圆柱管径向传热正问题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反推导... 通过自主搭建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开展了热态实验,探究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在不同粒度与升温速率下料层内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计算传热学原理,构建了圆柱管径向传热正问题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反推导热系数,并与经典的等效导热系数模型(Bruggeman模型,Maxwell-Garnett模型,Kunii and Smith模型和Zehner-Bauer-Schlünder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料层壁面与中心的温差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大,且随颗粒粒度减小而增加。基于导热反问题方法,获得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系数λ与温度T和等效粒径dp的数学关系式。引入等效粒度系数φ修正后的Kunii and Smith模型计算的导热系数及导热反问题求解的导热系数均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罐式炉内石油焦堆积床传热行为的深入剖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颗粒堆积床 导热反问题 等效导热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黏土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及模型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叶娇 丁科竞 徐云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为了研究与电缆载流量相关的土体导热系数,以上海奉贤区某施工现场粉质黏土研究对象,使用KD2 Pro型热特性分析仪,采用热线法测定较广温度范围(5~90℃)和含水率范围内(干燥~饱和状态)重塑土样的导热系数变化,并运用修正的颗粒间接触传热(... 为了研究与电缆载流量相关的土体导热系数,以上海奉贤区某施工现场粉质黏土研究对象,使用KD2 Pro型热特性分析仪,采用热线法测定较广温度范围(5~90℃)和含水率范围内(干燥~饱和状态)重塑土样的导热系数变化,并运用修正的颗粒间接触传热(IPCHT)导热系数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上海黏土在较低温度下(≤60℃)的导热系数随其含水率增加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较高温度下(>60℃)土样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饱和土样,其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低于90℃时IPCHT模型预测非饱和黏土土样的导热系数效果比较理想,90℃时该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有偏差,经传质增强因子修正后符合工程要求,但对饱和上海黏土导热系数的预测结果偏差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建立饱和上海黏土导热系数模型与电缆载流量的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粉质黏土 热线法 含水率 导热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哲 童富果 刘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157,120,共5页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导热性受温湿度、孔隙率、骨料体积分数、龄期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饱和度、孔隙率、骨料体积分数、龄期等因素变化条件下水泥砂浆、骨料和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合Wiener...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导热性受温湿度、孔隙率、骨料体积分数、龄期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饱和度、孔隙率、骨料体积分数、龄期等因素变化条件下水泥砂浆、骨料和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合Wiener边界理论,提出一种包含多因素影响的混凝土导热系数预测模型,分析了各因素与混凝土导热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导热性的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作用特征,即混凝土含水率越高,温度变化对其导热性的影响越显著;混凝土导热系数随饱和度增大而增加,孔隙率越大,增幅越明显;随着骨料体积分数的增加,导热系数增大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模型 温湿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兵 沈振中 +3 位作者 任杰 徐力群 周聪聪 杨金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弥补当前河岸带水热交换模拟对土体非均质传热考虑不足的缺陷,在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基础上,引入土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构建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结合COMSOL软件的特点,给出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的... 为弥补当前河岸带水热交换模拟对土体非均质传热考虑不足的缺陷,在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基础上,引入土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构建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结合COMSOL软件的特点,给出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及求解流程,并通过河岸带温度和水位原型观测资料验证和对比分析不同有效导热系数模型下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岸带水热交换过程。此外,基于Johansen有效导热系数模型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模拟效果表现最佳,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河岸带水热交换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水热耦合模型 非均质传热 有效导热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n methods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s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沣浩 冯琛琛 +1 位作者 颜亮 王新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16-823,共8页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had been known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The thermal response curve was firstly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Then,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with measured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thermal response test.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hermal response curv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was calculated by differe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ssumed value and then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was evaluated.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test time,variable data quality,borehole radius,initial ground temperature,and heat injection rat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cylinder-source model has a low precision and the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borehole radius.For parameter estimation,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deep ground soil has greater effect on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hermal respons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freezing-thawing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in biological tissue embedded with two cryoprobes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芳 陈振乾 施明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326-331,共6页
A two-dimensional model for freezing and thawing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in biological tissue embedded with two cryoprobes was established.In this model,the blood vessels were considered as tree-like branched fract... A two-dimensional model for freezing and thawing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in biological tissue embedded with two cryoprobes was established.In this model,the blood vessels were considered as tree-like branched fractal network,and the effective flow rate and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lood were obtained by fractal method.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ice crystal growth process in biological tissue embedded with two cryoprobes during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velocity of ice crystal in freezing process from 200 to 400 s is more rapid than that from 400 to 600 s. Thawing process of frozen tissue occurs in the regions around cryoprobes tips and tissue boundary simultaneously,and the phase interface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until ice crystal melts completely.The distance of two cryoprobes has a more profound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freezing process at 400 s than at 80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FRACTURE phase change FREEZING thaw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热源热泵系统除霜控制的热力学依据分析
10
作者 黄新伟 王瑞祥 +1 位作者 李德英 解国珍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z1期67-70,共4页
根据空气热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结霜过程的物理模型,归纳了霜层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结霜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空气热源热泵系统除霜控制的热力学依据.
关键词 结霜 霜层导热热阻 综合导热系数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