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级施工导流系统整体风险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超 胡志根 刘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6-402,共7页
进行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对相邻两座同期建设的水电工程组成的梯级施工导流系统进行整体风险分析意义重大。基于风险分析理论,考虑梯级施工导流系统水文和水力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系统整体风险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洪水组合情... 进行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对相邻两座同期建设的水电工程组成的梯级施工导流系统进行整体风险分析意义重大。基于风险分析理论,考虑梯级施工导流系统水文和水力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系统整体风险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洪水组合情况下的风险计算模型,并利用Monte-Carlo方法耦合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模型求解。同时,针对洪水过程遭遇情况下的风险模型,通过引入起始时间差随机因素来计算下游导流系统施工洪水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证明,风险分析模型和方法是可靠、有效的,为流域梯级开发条件下施工导流标准选取及导流方案优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施工导流系统 风险分析 Monte—Carlo方法 洪水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水围堰导流系统瞬时风险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本强 胡颖 侍克斌 《水电能源科学》 1997年第2期42-46,共5页
结合过水围堰导流系统的实际研究了导流期间系统任一瞬时的风险分析,定义了系统的模糊失效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瞬时风险分析模型,为定量分析系统修复能力及风险控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施工导流 瞬时风险 过水围堰 导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左岸龙泉换流站接地极导流系统设计
3
作者 罗振平 《广东电力》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直流接地极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接地极的导流系统的设计则是整个接地极最终设计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已投运的仅有葛—上直流接地极 ,在三峡龙泉换流站接地极导流系统设计中 ,利用现有的有限运行经验及数... 直流接地极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接地极的导流系统的设计则是整个接地极最终设计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已投运的仅有葛—上直流接地极 ,在三峡龙泉换流站接地极导流系统设计中 ,利用现有的有限运行经验及数据 ,在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计算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接地极 导流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300MW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导流系统的分析
4
作者 苗世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探究某300 MW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内烟道导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FLUENT 6.3软件,对该导流方案下SCR系统的流场和氨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烟道截面变化以及弯头偏转导致系... 为探究某300 MW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内烟道导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FLUENT 6.3软件,对该导流方案下SCR系统的流场和氨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烟道截面变化以及弯头偏转导致系统流场严重不均,且现有导流系统导流效果较差,AIG下游截面最大速度偏差达31.25 m/s,反应器入口速度也存在偏差,且尾部烟道内流场不均,会对下游设备产生影响;系统流场不均导致氨浓度不均,AIG下游截面氨的浓度偏差达60.0%,反应器入口截面氨的浓度偏差达38.4%,大的浓度偏差严重影响系统的脱硝效率,且反应器出口氨逃逸量达5.266 ppm,这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导流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导流系统 速度场 氨浓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导流方案TOPSIS决策模型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进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7,70,共4页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把熵权的概念引入施工导流方案决策的指标权重计算中,然后将其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的TOPSIS评价模型,并利用EXCEL VB语言开发了相应的导流优选系统。最后利用实际工程对该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熵权法 TOPSIS决策模型 EXCEL VB 导流方案优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M系列煤泥干扰床分选机(TBS)
6
作者 本刊通讯员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25,共1页
分选原理:煤泥干扰床分选机是根据物料密度差异性原理,使物料在上升扰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自生固体流动床层中完成轻重物料的分离,从而达到精煤和矸石分选之目的。主要结构:煤泥干扰床分选机主要由进料分散装置、干扰分选室、上升水流注... 分选原理:煤泥干扰床分选机是根据物料密度差异性原理,使物料在上升扰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自生固体流动床层中完成轻重物料的分离,从而达到精煤和矸石分选之目的。主要结构:煤泥干扰床分选机主要由进料分散装置、干扰分选室、上升水流注入系统、精煤导流系统、密度探测装置、矸石排口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机 煤泥水 干扰 分选原理 控制系统 固体流动 物料 导流系统 密度传感器 分散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高度偏转风场风洞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朝荣 张侃 +2 位作者 刘昭 武岳 陈文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1-78,共8页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的偏转风效应,以风场实测所得的指数律平均风速剖面和Ekman螺线型平均风向剖面以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湍流度剖面作为目标风场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导流板系统并结合传统被动模拟装置成功模拟了缩尺比为1∶1000的...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的偏转风效应,以风场实测所得的指数律平均风速剖面和Ekman螺线型平均风向剖面以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湍流度剖面作为目标风场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导流板系统并结合传统被动模拟装置成功模拟了缩尺比为1∶1000的千米高度偏转风场,分析了不同装置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的平均风速剖面符合指数律,风速剖面指数约为0.09;平均风向剖面与Ekman螺线吻合很好,最大误差不超过1.5°;湍流度剖面基本处于“荷载规范”C类与D类地貌的湍流度剖面之间.以圆盘中心为基准点,偏转风场在顺流向-0.5~2 m、横流向-0.75~0.75 m范围内均匀性良好.模拟所得的千米高度偏转风场可为后续研究偏转风作用下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特性、评估偏转风效应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高度偏转风场 风洞试验 导流系统 Ekman螺线 风向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