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小时、6小...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小时、6小时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增多,4小时多于6小时,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芎芷地龙汤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细胞癌基因fos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脑啡肽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文彦 王宏 +2 位作者 冯学泉 王曙光 张艳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脑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脑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抗脑啡肽血清后 ,能明显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 ;但预先注入抗脑啡肽血清 ,并不能阻断O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催产素 内源性 脑啡肽 电针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旺平 化长林 魏劲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进行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元型 (neuronalNOS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 ,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 ;且二者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压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内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电刺激+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联合PAG电刺激。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lectromyogram,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了背斜方肌EMG活动,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的EMG反应具有可靠的重复性,大鼠心包内各间隔40 min连续5次注射缓激肽,EMG反应依次为100%±0.00%,98.75%±0.75%,97.94%±0.56%,97.11%±0.52%,96.63%±0.68%;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缓激肽组相比,电刺激+缓激肽组电刺激PAG(100,150,200μA)强度依赖性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EMG分别下降至50.63%±1.52%,43.27%±1.99%和28.88%±0.97%;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刺激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发挥了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5
作者 郭国庆 欧阳钧 钟世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慢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一氧化氮(NO)缺乏导致周围神经供血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觉传导异常可能与之有关。但对于中枢神经是否参与感觉障碍?与糖尿病时感觉传导异常的关系如何,仍有许多未知。中脑导水...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慢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一氧化氮(NO)缺乏导致周围神经供血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觉传导异常可能与之有关。但对于中枢神经是否参与感觉障碍?与糖尿病时感觉传导异常的关系如何,仍有许多未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结构,其背外侧区富含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参与感觉信息的传递,并介导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本实验观察糖尿病大鼠PAG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试图了解PAG内NO是否参与糖尿病时感觉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免疫阳性神经元 糖尿病患者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 周围神经病变 内源性镇痛系统 内脏伤害性刺激 传导异常 感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6
作者 郭国庆 沈伟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2-654,684,F004,共5页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双肾双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 ,ABC法显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nNOS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PAG的背...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双肾双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 ,ABC法显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nNOS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PAG的背外侧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光密度在对照组各时期无明显变化 ;在高血压大鼠 7d时的数量略减少 ,光密度略下降 ;而在 3 0d、70d则数量、光密度逐渐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中脑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及阳性产物的减少可能与其对心血管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 阳性神经元 高血压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对照组 数量 产物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3 位作者 闫瑞臻 葛凤 张艳霞 史为清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与内源性强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催产素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 ,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与内源性强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催产素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 ,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 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催产素后 ,大鼠痛阈明显升高 ;而注入抗强啡肽血清后 ,对催产素的镇痛效应无显著影响。结论 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在痛觉调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催产素 大鼠 痛阈 实验研究 痛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8
作者 吴苏娣 樊小力 宋新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7-99,143,共4页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 SCH可兴奋大多数 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而对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片肽类物质及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肌梭 神经递质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β-内啡肽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9
作者 刘文彦 闫瑞臻 +2 位作者 王曙光 张艳霞 冀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 β -内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 β -内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 β -内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 β -内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结果 PAG内注入抗 β -内啡肽血清后 ,能明显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 ;但预先注入抗 β -内啡肽血清 ,并不能阻断O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结论 PAG内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不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 Β-内啡肽 催产素 电针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在电针镇痛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刘文彦 张艳霞 +3 位作者 刘玉红 葛凤 冀强 白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强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 ,对动物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强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 ,对动物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OT后 ,大鼠电针镇痛的效应明显升高 ;而注入抗强啡肽血清后 ,对OT电针镇痛的效应无显著影响。结论 PAG内OT在电针镇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抗强啡肽血清 导水管周围灰质 电针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抗强啡肽血清对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刘文彦 李敬山 +2 位作者 张艳霞 冀强 白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内源性强啡肽对神经降压素 (NT)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NT、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对动... 目的 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内源性强啡肽对神经降压素 (NT)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NT、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和抗强啡肽A1- 13血清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NT后 ,大鼠痛阈明显升高 ;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 ,大鼠痛阈则明显降低。而注入抗强啡肽血清后 ,对NT的镇痛效应无显著影响。结论 PAG内NT在痛觉调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且其作用不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强啡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抗强啡肽血清 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抗甲─脑啡肽血清对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刘玉红 刘文彦 +2 位作者 冀强 丁宁 白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内源性的脑啡肽对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钾离子透入法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神经降压素、抗甲 脑啡肽血清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内源性的脑啡肽对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钾离子透入法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神经降压素、抗甲 脑啡肽血清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神经降压素后 ,大鼠痛阈明显增加 ;注射抗甲 脑啡肽血清后再注射神经降压素 ,大鼠痛阈较注射正常兔血清后再注射神经降压素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注射抗甲 脑啡肽血清组。结论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在痛觉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部分效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抗甲 脑啡肽中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神经降压素 AMEKS 痛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神经元P2X7受体激活对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涛 李尤艳 肖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P2X7受体活化的主要细胞内信号是钙离子升高,随后通过多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呈现其生理、病理功能的多样性。探讨原代培养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PAG)神经元P2X7受体激活对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lPAG神经... 目的P2X7受体活化的主要细胞内信号是钙离子升高,随后通过多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呈现其生理、病理功能的多样性。探讨原代培养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PAG)神经元P2X7受体激活对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lPAG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药物);BzATP组(100μmol/L);A-740003+BzATP组:先加入100nmol/LA-740003孵育10min,再加入10μmol/L的BzATP;BzATP对照组:先加入无钙液孵育20min,再加入BzATP。其中空白对照组、BzATP组、A-740003+BzATP组孵育液均为DMEM/F12培养基,BzATP对照组孵育液为无钙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BzATP对培养lPAG神经元胞内钙离子变化;A-740003或无钙液预孵育对BzATP诱发的lPAG神经元胞内钙离子变化的影响。结果BzATP呈剂量依赖性升高lPAG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水平;A-740003和无钙液预孵育可抑制BzATP诱发的lPAG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BzATP组神经元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2.48±1.05)较空白对照组、BzATP对照组、A-740003+BzATP组([1.12±0.03)、(1.09±0.03)、(1.14±0.08)]明显升高(P<0.01)。结论P2X7受体激活后可以升高lPAG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水平且与细胞外钙离子胞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 神经元 P2X7受体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释放的影响
14
作者 李鹏涛 肖智 +1 位作者 文松 李尤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骨癌痛组(n=12)和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组(n=6)。骨癌痛组大鼠建立大鼠胫骨转移性骨癌痛模型,注入20μL含SHZ-88乳腺癌细胞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悬液(癌细胞1×10^7个/0.5 mL);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经过处理的癌细胞(SHZ-88乳腺癌细胞在90℃沸水中持续20 min),其余操作同骨癌痛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2X7受体拮抗剂组前面操作同骨癌痛组,但灌流液中加入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分别于同一时间点检测大鼠建模侧后足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21 d时间点大鼠vlPAG中P2X7受体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和P2X7受体拮抗剂组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vlPAG透析液中D-丝氨酸变化。结果骨癌痛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第5、7、10、14、18、21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vlPAG中有散在P2X7阳性表达,骨癌痛组大鼠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骨癌痛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220.28±63.38)ng/mL]较正常对照组大鼠[(148.09±46.89)ng/mL]和假手术组[(147.32±51.44)ng/mL]大鼠明显升高(P<0.05)。P2X7受体拮抗剂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134.20±41.77)ng/mL]较骨癌痛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lPAG P2X7受体激活后促进D-丝氨酸释放进而参与大鼠骨癌痛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微透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针刺十七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
15
作者 金平 张路平 +3 位作者 余静 曾凡凡 杨丙奎 崔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PDM)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干预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rs-fMRI检查。采用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评价脑自发...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PDM)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干预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rs-fMRI检查。采用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评价脑自发活动。分析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FC)。结果PDM患者经针刺治疗后,月经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后ALFF和ReH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组针刺治疗有效患者左侧PAG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后眶额叶皮质(OFC)、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左侧缘上回、左侧角回和左小脑半球crus I小叶FC增强(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穴治疗PDM的中枢机制与PAG疼痛网络、下行疼痛调节系统、默认模式网络、情绪等脑区之间的FC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针刺 十七椎 功能连接 下行疼痛调节系统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痛觉调制通路的发现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敬师 袁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并且这些效应可被损毁或抑制腹外侧眶皮层 (VLO)或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的活动所取消 ;伤害性刺激和手针刺激可激活Sm神经元的活动 ;损毁Sm或VLO可明显减弱由强电针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 ,而对弱电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Sm或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 羟色胺(5 HT)、谷氨酸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 ,这些效应可分别被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阻断 ;Sm或VLO内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明显减弱吗啡或 5 HT诱发的抑制 ,而注射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并增强吗啡和 5 HT诱发的抑制。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由脊髓 Sm VLO PAG 脊髓组成的痛觉调制负反馈环路 ,该环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阿片肽、5 HT、谷氨酸及GABA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可能参与该通路的痛觉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腹外侧眶皮层 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毒素与鼻腔给药入脑途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铭 阮叶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
蛇毒素通常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作用于血液与循环系统的出血毒素(或称血循毒素)。前者又分为选择地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前或后传递的β- 型或α-型神经毒素。神经毒素(Cobratoxin,NT)是从云南眼镜蛇(Najanajaatra)毒液... 蛇毒素通常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作用于血液与循环系统的出血毒素(或称血循毒素)。前者又分为选择地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前或后传递的β- 型或α-型神经毒素。神经毒素(Cobratoxin,NT)是从云南眼镜蛇(Najanajaatra)毒液中分离得到的多肽类药物,具有良好的中枢镇痛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替代性镇痛药物。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直至死亡。研究表明,NT的中枢作用部位为下丘脑、尾状核、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和皮质等脑区,主要是通过影响脑中枢内乙酰胆碱(Ach)能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但由于NT分子量较大,注射给药方式不易透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进入脑靶部位,而口服给药因为存在首关效应以及会受到胃肠酶的破坏而失效,因此如何使药物有效透过BBB进入脑内发挥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为了克服BBB,目前主要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及利用相关载体帮助药物运载入脑等方法。鼻腔给药是目前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转运系统,可促使药物直接有效进入脑靶部位,并且还可能增加药物向脑内的递释。因此,本文主要从NT鼻腔给药直接入脑途径的机制,中药透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鼻腔给药对NT药效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为NT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给药 神经毒素 入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多肽类药物 前磷脂酶A2 神经肌肉接头 药物转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痛阈及其PAG降钙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18
作者 李树法 向菲 +4 位作者 张韬威 江超 赵建勇 张敏 梁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2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切除(去势)不同时间(4、8、12周)大鼠痛阈的变化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降钙素受体(CT-R)的表达。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被平均随机分配成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势4、8、12周组(OVX1、OVX2、OVX3)及慢性神经压迫...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切除(去势)不同时间(4、8、12周)大鼠痛阈的变化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降钙素受体(CT-R)的表达。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被平均随机分配成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势4、8、12周组(OVX1、OVX2、OVX3)及慢性神经压迫性损伤(CCI)组。通过腹正中路径切除双侧卵巢,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方法制备神经性疼痛的大鼠模型,热板实验评估热痛阈(TWL),von Frey纤丝测定机械痛阈(MN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R的表达。结果 CCI组TWL和MNT低于其他各组(P<0.05),CCI组PAG中CT-R表达较其他组增高(P<0.05),其余各组间TWL、MNT以及CT-R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去势12周内大鼠痛阈及PAG中CT-R表达均无明显改变,疼痛可以上调PAG中CT-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势 痛阈 降钙素受体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1A)受体在腹外侧眶皮层诱发抗伤害感受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作者 霍福权 唐敬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4,共1页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个内源性的痛觉调制通路,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输入而实现镇痛效应。形态学研究表明,背缝核内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上行投射到VLO,且VLO内有5-HT1A受体的分布。因此,5-HT1A受体可能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众所周知,5-HT1A受体是一种负性G-蛋白耦联受体,它的激活可导致神经元膜的超级化,产生抑制效应。它对神经元的兴奋效应被认为是通过抑制一个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而实现的。有证据显示,GABA能中间神经元和GABAA受体分布于VLO。因此,我们推测,5-HT1A受体参与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的机制可能是激活5-HT1A受体,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从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为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采用了动物行为学实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以及脑片膜片钳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如下:1.VLO内微量注射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甩尾(tailflick,TF)反射、福尔马林诱发的大鼠缩爪反射和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Ⅴ-Ⅵ)c-Fos的表达,该抑制效应可被5-HT1A受体的拮抗剂NAN-190所拮抗。进一步发现,小剂量的GABAA受体的拮抗剂bicuculline或picrotoxin显著增强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而小剂量的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 mol或THIP则可减弱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2.形态学结果表明,VLO内GABA和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及末梢广泛分布在VLO的Ⅱ-Ⅵ层,5-HT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形成对称型突触联系且绝大多数(93.0%)GABA能神经元表达5-HT1A受体;VLO投射到腹外侧PAG的神经元上表达GABAA受体,并且与GABA能神经末梢形成称型突触联系。由此证实了VLO内存在一个由5-HT能末梢、5-HT1A受体、GABA能神经元、GABAA受体和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组成的局部神经元环路。3.药理学分离并记录VLO内GABA能mIP-SCs,给灌流液中加入8-OH-DPAT明显减弱GABA能mIPSCs的频率而对幅度没有影响,该效应可以被NAN-190阻断,而其本身对mI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5-HT1A受体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5-HT1A受体通过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进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该研究为我们提出的Sm-VLO-PAG-脊髓"环路参与痛觉调制的神经递质与受体机制增加了新的实验资料,具"脊髓-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也为开发新型的镇痛药物及药物的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内容发表在Pain(IF 6.030)、CerebralCortex(IF 5.907)、Neuroscience(IF 3.556)等SCI收录杂志,200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张香桐基金会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 腹外侧眶皮层 抗伤害感受 皮层诱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通路 丘脑中央下核 下行抑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PAG内微量注射神经降压素增强β-内啡肽的镇痛作用
20
作者 葛凤 刘文彦 +2 位作者 刘玉红 王曙光 邱翠娥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和β-内啡肽对痛阈的影响。方法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血清和神经降压素对...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和β-内啡肽对痛阈的影响。方法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血清和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β-内啡肽后,大鼠痛阈明显升高;注入抗β-内啡肽血清后,大鼠痛阈则明显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微量神经降压素后,可明显加强β-内啡肽的镇痛效应。结论NT参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β-内啡肽引起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Β-内啡肽 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