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听力学临床表现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1
作者 李佳楠 汪蓉 庄博翔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共5页
前庭导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听力学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听力损失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可表现迟发性、波动性或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可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伴有耳鸣、眩晕、... 前庭导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听力学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听力损失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可表现迟发性、波动性或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可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伴有耳鸣、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本文描述前庭导水管扩大听力学临床表现多样性,介绍相关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李宏磊 李晓瑜 +4 位作者 李小芹 李进叶 胡娜 孙立新 王林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耳淋巴管(ED)和内淋巴囊(ES)内在3D-FLAIR序列高信号范围将其分为3型:Ⅰ型:在3D-FLAIR无高信号;Ⅱ型:在3D-FLAIR显示部分高信号;Ⅲ型:在3D-FLAIR呈完全高信号。计算3D-FLAIR内耳及ED和ES内高信号发生率、LVA患耳ED和ES在3D-SPACE和3D-FLAIR完整显示率。利用卡方检验3D-SPACE和3D-FLAIR患耳对ED和ES完整显示率、3D-SPACE和3D-SPACE+3D-FLAIR诊断正确率间差异性。并分析LVA患耳在3D-SPACE检查中存在假阴性的原因。结果328例LVA(649耳)中患耳的内耳及ED和ES内出现高信号比率分别为49.0%、91.7%。内耳及ED和ES内在3D-FLAIR高信号的范围及强度不一。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54耳(8.3%)、570耳(87.8%)、25耳(3.9%)。3D-SPACE和3D-FLAIR对患耳的ED和ES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3.7%(608/649)、4.2%(27/649),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7,P<0.05)。3D-SPACE和3D-SPACE+3D-FLAIR正确率分别为95.7%(621/649)和100%(649/64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对3D-SPACE假阴性19例(28耳)LVA(Ⅱ型25耳、Ⅲ型3耳)分析如下:2耳患侧前庭导水管在HRCT上显示明显扩张,在3D-SPACE患侧ED和ES内信号较低难以显示,在3D-FLAIR可清晰显示;另26耳LVA患侧前庭导水管扩张程度较轻或无扩张,其患侧ED和ES骨内外部分扩张程度均较轻且其远端内信号复杂,其在3D-SPACE难以显示,而在3D-FLAIR呈高信号易于显示。结论LVA患侧内耳及ED和ES内信号异常可能是该病MRI表现特征之一;3D-FLAIR不适于单独应用于LVA诊断,其与3D-SPACE联合有助于提高部分LVA患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抑制成像 大前庭导水管 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R不同解剖定位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的可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钟熹 江魁明 +2 位作者 麦慧 董天发 唐文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检查者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及可复性。方法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30岁,平均(25.4±3.4)岁。应用3.0TMR两次测量中脑导水管不同解剖位置的脑脊液(CSF)流动。由两位医师先后对同一志... 目的探讨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检查者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及可复性。方法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30岁,平均(25.4±3.4)岁。应用3.0TMR两次测量中脑导水管不同解剖位置的脑脊液(CSF)流动。由两位医师先后对同一志愿者进行独立扫描,所有图像由另一医师进行后处理。选用T2WI正中矢状面定位,先后垂直导水管入口段、中间段、出口段进行扫描。在导水管显示面积最大的幅度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重复3次取其结果平均值。取收缩期向下峰值流速(PPV)、舒张期向上峰值流速(PNV)及绝对每搏出量(ASV)进行对比分析。取2位医师测量结果的平均数用于比较不同解剖定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解剖定位间平均PPV、PNV存在统计学差异,上段高于下段(P<0.05),两两均数比较,入口段与出口段流速存在差异(P<0.05);而ASV三者间无差异(P>0.05)。不同医师测量相同解剖定位时,两次PPV测量结果相关性以中间段最高,相关系数r=0.94,出口段r=0.82,入口段r=0.78。结论①中脑导水管不同解剖位置的CSF流速存在差异,上段流速高于下段,而ASV无差异;②导水管中间段测量结果可复性最佳,可作为理想的测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对比磁共振 解剖定位 中脑导水管 脑脊液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晓黎 沈天真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编码速率 2 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 ,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 ,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 ,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 ,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 12 6 7± 3 5 8mm/s和 11 5 8± 3 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1 311± 0 74 0ml/min(0 0 18± 0 0 12ml/心动周期 )和 1 0 6 8± 0 5 6 8ml/min(0 0 14± 0 0 0 9ml/心动周期 ) ,平均净流量为 0 2 6 0± 0 2 4 9ml/min(0 0 0 4± 0 0 0 4ml/心动周期 ) ;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 1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5 7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 87%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6 86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 4 4 %~ 5 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343~ 4 5 7ms,平均心动周期85 7ms)。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博 刘中林 +2 位作者 廉能静 韩娜 王小彬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4期213-215,207,共4页
目的 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指导医师和家长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儿童游戏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眼震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检查),对130例... 目的 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指导医师和家长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儿童游戏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眼震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检查),对130例(男72例,女58例)进行分析。结果 ①母孕期感冒和出生时有异常者占患病总人数的79%;②有外伤史的占63%;③有3个家族7例发病,占5%;④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占23.4%;⑤6岁以前首次发病的占83%;⑥占总人数80%的儿童有波动性听力变化,8.5%出现混合性听力下降,69.1%以重度耳聋为首次发病的特点;⑦67%呈现单纯的前庭导水管扩大,且多为双侧畸形;⑧首次发病时间与畸形类型无关;⑨26例可配合眼震电图检查的患者中,稳定期患者半规管功能均对称正常,但在听力下降期进行检查的8例患者中,4例出现了前庭功能异常。结论 尽量避免孕期感染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出现;预防幼童头部外伤和感冒是减少发病的措施之一;听力波动性变化与前庭功能下降有关联但首次发病时间与畸形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病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患者 临床特点 前庭功能 听力下降 眼震电图 畸形 感冒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内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田美玲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吻段的背外侧核以及中段和尾段的腹外... 研究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吻段的背外侧核以及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核 ,中缝背核以及线形核内也观察到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胞体和纤维 ,在中缝正中核和中缝隐核内可见中等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中缝核簇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前庭导水管CT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林省 宋光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前庭导水管CT精确测量是制定合理前庭扩大畸形CT诊断标准的前提。目前CT测量常用测量层面有直接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斜矢状位图像,还有MSCT重建轴位、矢状位及斜矢状位MPR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测量层面测量结果,并分析各测量层... 前庭导水管CT精确测量是制定合理前庭扩大畸形CT诊断标准的前提。目前CT测量常用测量层面有直接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斜矢状位图像,还有MSCT重建轴位、矢状位及斜矢状位MPR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测量层面测量结果,并分析各测量层面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前庭导水管扩大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晶艳 刘慧 李金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2期1152-1152,F0003,共2页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公认的对于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语前聋儿具有年龄小、自控力差、沟通障碍显著等特点,对于此类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较大困难。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脑啡肽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彦 王宏 +2 位作者 冯学泉 王曙光 张艳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脑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脑啡肽血清 ,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抗脑啡肽血清后 ,能明显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 ;但预先注入抗脑啡肽血清 ,并不能阻断O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催产素 内源性 脑啡肽 电针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小时、6小...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小时、6小时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增多,4小时多于6小时,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芎芷地龙汤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细胞癌基因fos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波动性听力下降及眩晕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博 刘铤 +2 位作者 兰宝森 刘以诚 陈秀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4年第2期67-70,共4页
由于儿童对眩晕叙述不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辅助检查不易实施,故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在以波动性听力下降和眩晕为主诉时,更易误诊。作者对7例反复发作眩晕伴听力下降和耳鸣的患儿进行详细检查发现,其颞骨CT均显示出前庭导水管扩... 由于儿童对眩晕叙述不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辅助检查不易实施,故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在以波动性听力下降和眩晕为主诉时,更易误诊。作者对7例反复发作眩晕伴听力下降和耳鸣的患儿进行详细检查发现,其颞骨CT均显示出前庭导水管扩大,说明该征候群也可因先天性耳畸形所致。当宽大畸形的前庭导水管导致功能上的障碍时,它不仅可使内淋巴液稀释,内耳电解质失衡,还可能影响内耳免疫机制,但波动性听力下降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对儿童眩晕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做诊断时应考虑到先天性耳畸形。并应积极治疗,力求保证患儿能在学语期有一较好的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下降 眩晕 诊断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先天性耳畸形 儿童 治疗 波动性 内耳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旺平 化长林 魏劲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进行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元型 (neuronalNOS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 ,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 ;且二者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压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解剖与功能联系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邢炜 张荣宝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228-232,共5页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中脑中央灰质,简称PAG)是由一群小而高密度的神经细胞围绕中脑导水管所构成,其尾端起自蓝斑上部,中央导水管于第四脑室的开口处,向下与脑桥的中央灰质相延续;头端在后联合与第三脑室室周灰质接壤;背侧及背外侧与...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中脑中央灰质,简称PAG)是由一群小而高密度的神经细胞围绕中脑导水管所构成,其尾端起自蓝斑上部,中央导水管于第四脑室的开口处,向下与脑桥的中央灰质相延续;头端在后联合与第三脑室室周灰质接壤;背侧及背外侧与四迭体相邻;外侧是三叉神经核与楔状核;PAG的下界由中央纵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解剖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早期综合诊断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书君 郑锦 +2 位作者 金文瑞 王嵩川 宋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18例儿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病例临床结果分析,了解其发病特点,探索小儿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早期综合诊断的模式。方法:对所有病例行病史询问及常规耳科检查;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反应(A... 目的:通过对我院18例儿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病例临床结果分析,了解其发病特点,探索小儿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早期综合诊断的模式。方法:对所有病例行病史询问及常规耳科检查;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反应(ASSR)检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声导抗等多种客观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听力评估;应用0.5~0.8 mm薄层CT进行颞骨扫描;部分病例运用直接测序对突变热点SLC26A4 IVS7-2A>G进行筛查。结果:18例中男13例,女5例,其中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15例;平均确诊年龄为25.4月;听力结果显示:轻度听力损伤1耳,占总数的2.78%(1/36),中度听力损伤1耳,占总数的2.78%(1/36),中重度听力损伤9耳,占总数的25%(9/34),重度听力损伤7耳,占总数的19.44%(7/36),极重度力损伤18耳,占总数的50.0%(18/36);听性脑干反应(ABR)特征性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出现8耳,占总数的22.22%(8/36);CT结果显示:符合前庭导水管扩大CT诊断标准33耳,异常率高达91.67%(33/36);热点突变SLC26A4 IVS7-2A>G基因筛查7例,发现热点突变6例,阳性率85.71%(6/7)。结论:应用常规病史调查及CT检查大前庭导水管确诊年龄为25.4月龄,而应用儿童早期听力与热点突变SLC26A4 IVS7-2A>G联合筛查、高分辨率颞骨薄层CT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可将确诊年龄提前至1个月,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对小儿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早期综合诊断 模式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内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电刺激+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联合PAG电刺激。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lectromyogram,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了背斜方肌EMG活动,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的EMG反应具有可靠的重复性,大鼠心包内各间隔40 min连续5次注射缓激肽,EMG反应依次为100%±0.00%,98.75%±0.75%,97.94%±0.56%,97.11%±0.52%,96.63%±0.68%;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缓激肽组相比,电刺激+缓激肽组电刺激PAG(100,150,200μA)强度依赖性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EMG分别下降至50.63%±1.52%,43.27%±1.99%和28.88%±0.97%;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刺激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发挥了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林省 孙新海 +5 位作者 张丽红 陈月芹 李娴 时克伟 史志涛 孙占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27耳)及囊袋状(2耳),其内缘均显示与前庭(19耳)或总脚(16耳)相通,导水管中段平均管径3.15mm;结合MPR图像可全面地显示导水管。结论CT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PR图像能更好的显示和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断层摄影 X线电子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参与电针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4 位作者 宋朝佑 葛凤 史为清 王曙光 刘玉红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通过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抗催产素血清,观察了内源性催产素对动物痛阈和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生理水平的内源性催产素参与电针镇痛的过程。
关键词 催产素 导水管 灰质 电针 镇痛 中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前庭导水管15°斜状位图像的重建、径线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林省 张丽红 +3 位作者 陈月芹 王皆欢 刘艳杰 郭沐洁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的颞骨MSCT图像获得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测量VA中间径大小,建立99%医学参考值范围;对43(85耳)LVA患者VA中间径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侧别及各年龄组间VA中间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t=0.252,P〉0.05;t=1.573,P〉0.05;F=0.089,P〉0.05)。VA中间径(0.76±0.15)mm;99%医学参考值范围:0.41~1.10mm。LVA患者VA中间径最大值为3.60mm,最小值为1.13mm,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892,P〈0.05)。结论利用MSCT多平面重组易于获得VA15°斜状位图像;99%正常人VA中间径参考值范围:0.41~1.10 mm;VA中间径大于1.10mm提示L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畸形 多平面重组 M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彦 王曙光 +5 位作者 刘翠 史为清 葛凤 刘玉红 白波 宋朝佑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0-12,共3页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观察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神经降压素后,大鼠痛阈明显增加;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痛阈明显降低;注射纳洛酮后神经降压素的镇痛作用明显削弱。提示中...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观察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射神经降压素后,大鼠痛阈明显增加;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痛阈明显降低;注射纳洛酮后神经降压素的镇痛作用明显削弱。提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生理水平的神经降压素在痛觉调制中发挥作用,其部分作用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中脑导水管 灰质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车缸头导水管胶圈的研制
20
作者 杨维坚 毛鲲鹏 潘安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7-131,共5页
针对机车柴油机缸头导水管胶圈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胶圈的结构及胶料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复合结构胶圈,不论缸头调整垫的厚度如何变化,可以确保至少有一种厚度的胶圈处于较为合理的压缩率范围,从而保证密封性能。采用耐高温、低... 针对机车柴油机缸头导水管胶圈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胶圈的结构及胶料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复合结构胶圈,不论缸头调整垫的厚度如何变化,可以确保至少有一种厚度的胶圈处于较为合理的压缩率范围,从而保证密封性能。采用耐高温、低压缩永久变形、高抗撕裂硅、氟橡胶可以满足该部位需耐高温、耐冷却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缸头 柴油机 导水管胶圈 研制 复合结构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