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孟凡 裴吉 +2 位作者 李彦军 袁寿其 陈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泵装置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水力性能与流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装置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泵装置正向运转时,在小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下降,S=4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大;但是在设计流量与大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上升,S=10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泵装置反向运转时,导叶位置对泵装置水力性能与流态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导叶位置S=100 mm作为最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竖井贯流泵 导叶位置 水力性能 流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导叶位置对气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峰 张玉春 +2 位作者 王振波 孙治谦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53-3160,共8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不同导叶位置下的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且用组分输运方程研究了气体在旋流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导叶位置对反应器内气相停留时间分布、气相流场以及排气管入口短路流的影响。结果...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不同导叶位置下的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且用组分输运方程研究了气体在旋流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导叶位置对反应器内气相停留时间分布、气相流场以及排气管入口短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导叶位置的旋流反应器排剂口处气相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相似,而混合反应区内气相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仅在时间轴上发生微小偏移;叶片离反应器入口越远,混合反应区内切向速度越小,而排气管下方分离反应区内外旋流切向速度显著增大及准自由涡范围减小;叶片与排气管入口距离减小可以降低附近短路流率,减小催化剂的'跑损',但也增大了排气管内气流旋转强度,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反应器 导叶位置 停留时间 气相流场 短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导叶位置对封严效率预测模型的影响
3
作者 杜林茂 赵国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研究涡轮导叶位置对燃气入侵的影响,对预测涡轮盘腔封严效率的降阶模型进行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导叶位置下外环压力场的变化规律;并以计算数据和文献实验数据为基础,优化预测模型中与外环流动状态相关的参数... 为研究涡轮导叶位置对燃气入侵的影响,对预测涡轮盘腔封严效率的降阶模型进行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导叶位置下外环压力场的变化规律;并以计算数据和文献实验数据为基础,优化预测模型中与外环流动状态相关的参数.结果表明,模型中控制外环雷诺数的参数与导叶和封严间隙的相对位置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入侵 降阶模型 导叶位置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安放位置对离心泵蜗壳水力损失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 刘吉营 +1 位作者 江伟 朱相源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31,550,共13页
针对导叶安放位置对蜗壳水力损失影响的问题,对不同导叶安放位置下离心泵水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加以试验验证。首先,选取了5组不同的导叶安放位置,并开展了外特性试验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导... 针对导叶安放位置对蜗壳水力损失影响的问题,对不同导叶安放位置下离心泵水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加以试验验证。首先,选取了5组不同的导叶安放位置,并开展了外特性试验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导叶安放位置对过流部件总压降变化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回转面展开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导叶位置下蜗壳进口来流条件变化,分析了导叶位置对蜗壳来流的影响;最后,分析蜗壳流道由进口至出口的总压变化规律,结合流场分布分析了导叶位置对蜗壳水力损失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导叶位置下离心泵扬程和效率最大差异分别约为4.8%和3.5%;受蜗壳出口段漩涡影响严重,蜗壳水力损失变化明显高于其他部件;在θd 4位置时,出口段漩涡影响最小,蜗壳水力损失显著下降;隔舌位于导叶流道中间位置时,蜗壳来流均匀,蜗壳水力损失显著下降,泵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蜗壳 安放位置 水动力特性 水力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出口边位置对井用潜水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效锐 吕博儒 +3 位作者 张雪莲 魏彦强 张舒研 王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8-75,共8页
为研究空间导叶出口边位置对井用潜水泵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针对250QJ125型5级井用潜水泵,在其他几何参数均给定的条件下,通过沿轴向改变原始导叶的出口边位置,使其既满足与旋转轴线垂直又与半径线重合,设计了6个模型方案。基于雷诺时均... 为研究空间导叶出口边位置对井用潜水泵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针对250QJ125型5级井用潜水泵,在其他几何参数均给定的条件下,通过沿轴向改变原始导叶的出口边位置,使其既满足与旋转轴线垂直又与半径线重合,设计了6个模型方案。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 k-ε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6个模型方案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获得各方案的扬程与效率,发现导叶出口边位置沿轴向延伸30 mm时,为最佳改进方案,此时模型泵水力效率提升1.2%,扬程增加6.8 m。同时根据各方案在设计工况下外特性的计算结果,提取各方案第1~5级的叶轮数据,发现原方案与最佳改进方案相比,首级叶轮水力效率、扬程基本相同,原方案的其余次级叶轮效率、扬程与其首级相比差距较大,最佳方案的其余次级叶轮效率与首级叶轮基本持平,扬程下降1 m,但是相比于原方案的其余各级扬程,均大约提升了2.2 m。最后分析了各方案在导叶出口截面上的内流场,结果表明:导叶出口边位置沿轴向延伸可改变液流在导叶出口处的流态,使其呈分散旋转流动,分散旋涡的数量与导叶叶片数相同;当导叶出口边延伸至适当位置时,能够减小下级叶轮的入口环量及冲击损失,改善导叶与下级叶轮之间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优化 空间 出口边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安装位置对混流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顾延东 袁寿其 +2 位作者 裴吉 刘永 曹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为研究混流泵导叶最优的周向安装位置,采用ANSYS CFX 14.5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分析了8个不同导叶安装位置(C0-C7)对水力性能、压力脉动频域特性、压力脉动强度的影响.经过网格无关性检查后,原始导叶安装位置C0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外特性... 为研究混流泵导叶最优的周向安装位置,采用ANSYS CFX 14.5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分析了8个不同导叶安装位置(C0-C7)对水力性能、压力脉动频域特性、压力脉动强度的影响.经过网格无关性检查后,原始导叶安装位置C0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外特性试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导叶安装位置对该混流泵扬程的影响较小,各个安装位置的扬程均满足设计要求,而对水力效率的影响较大,C2水力效率最高,C7最低,其差值达到2.6%;导叶安装位置对监测点的主要激励频率没有影响,均为3倍叶频,但对主频的幅值有较大影响,C7主频的幅值最大,而C0和C2的幅值比较接近;压水室中的压力脉动强度随着导叶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极大值出现在导叶的工作面附近,C7的压力脉动强度最大,C0次之,C2最小.综合考虑该混流泵的水力性能和压力脉动特性,导叶安装位置为C2时,整体性能最优,可为该混流泵的导叶安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安装位置 数值计算 压力脉动 水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核主泵导叶-壳体匹配水力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敏官 王达 +1 位作者 高波 陆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了研究导叶与壳体之间沿轴向和周向的位置关系对匹配球型壳体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水力特性下导叶与壳体之间的匹配位置,以比转数ns为390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 为了研究导叶与壳体之间沿轴向和周向的位置关系对匹配球型壳体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水力特性下导叶与壳体之间的匹配位置,以比转数ns为390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两者之间匹配位置的变化,泵水力性能及内部流动情况也随之变化.在沿泵轴方向上,当导叶出口中心线与壳体出口段中心线相距1/4导叶出口宽度时,泵水力效率提高0.6%;在沿导叶出口圆周方向,导叶叶片出口边与壳体对称轴面重合时,泵水力性能及内部流动情况最优,泵水力效率提高近0.8%.研究结果为混流式核主泵的水力设计及优化和泵内部流动的主动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球型壳体 导叶位置 内部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