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技术引导导丝定位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潘璇璇 刘丽东 +1 位作者 康巍 苏丹柯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100-103,共4页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导丝定位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MG)、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锥光束乳腺CT(CBBCT)。MG引导下导丝...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导丝定位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MG)、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锥光束乳腺CT(CBBCT)。MG引导下导丝定位对于超声显示不清、以微小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可能更为合适,除此类病变外临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MRI引导下导丝定位适用于MG和超声均不能检出的乳腺病灶,是对MG及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的重要补充,有效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CBBCT作为一项新型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乳腺检查技术,可全方位更直观地观察乳腺内部形态,清晰显示病灶,引导定位更为精确,然而CBBCT引导下导丝定位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少,仍处于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定位 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丝定位 乳腺X线摄影引导丝定位 超声引导丝定位 磁共振成像引导丝定位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导丝技术应用于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价值
3
作者 朱洪江 屈长征 +2 位作者 赵鹏鹏 符延波 颜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5,479,共5页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引线”技术建立牵张导丝通路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结果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导丝开通闭塞血管时穿出血管而手术失败,其余1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4.12%。所有患者手术中无出血、纵膈血肿、心脏压塞及中心静脉破裂等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手术后均正常行血液透析,上肢、面部肿胀均明显消退。随访时间6~25月,中位随访时间13.5(8.0,15.0)月。手术后6月及1年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3.75%、75.00%。随访期间均无支架移位。结论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牵张导丝技术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超滑导丝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中的应用
4
作者 崔俊朋 李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超滑导丝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经桡动脉路径进行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双超滑导丝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经桡动脉路径进行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双超滑导丝辅助跨越桡动脉痉挛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进行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中应用双超滑导丝,可提高其手术成功率,缩短其桡动脉痉挛缓解时间、手术时间,减少其造影剂用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安全性,减轻其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痉挛 桡动脉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双超滑导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撤导丝和回撤部分导丝在PICC复位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彩霞 周萍 黄建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8期726-727,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已在恶性肿瘤患者和危重患者中广泛应用。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1]。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不撤导丝 回撤部分导丝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飒 王慧峰 +3 位作者 周文燕 佟秋艳 郭晓晶 王与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8例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雅楠 程倩倩 +3 位作者 王玉华 杜文欣 姜晶 宋殿荣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两种输卵管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统计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输卵管192条。输卵管阻塞原因以输卵管管腔粘连及周围粘连为主;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准确度为54.5%,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的准确度为85.7%。术中诊断89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64例行双侧或单侧RF导丝扩通术,共扩通输卵管94条,术后总通畅率79.8%,术后随访率80.6%,活产率为45.6%。结论: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针对病因治疗,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输卵管阻塞 RF导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在气囊尿管导出鼻胆管过咽时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巍 张春彦 +2 位作者 王晓芬 程艳秋 吕志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6-847,共2页
目的探讨导丝在一次性气囊尿管导出鼻胆管过咽时的应用。方法经鼻腔将气囊尿管插入,过咽部时由导丝拉出口腔后,将鼻胆引流管插入气囊尿管一起引出至体外,建立胆汁体外引流途径。结果25例患者皆一次性完成操作,过程中患者反应小,无黏膜... 目的探讨导丝在一次性气囊尿管导出鼻胆管过咽时的应用。方法经鼻腔将气囊尿管插入,过咽部时由导丝拉出口腔后,将鼻胆引流管插入气囊尿管一起引出至体外,建立胆汁体外引流途径。结果25例患者皆一次性完成操作,过程中患者反应小,无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且操作简便。结论导丝具有质地柔韧性较强、使用方便、对周围组织无损伤等优点,能将气囊尿管经咽部导出口腔,并很好的解决了气囊尿管由咽部用外科镊子夹出时患者严重恶心、大张嘴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操作的繁锁忙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气囊 鼻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引导下导丝定位在触诊阴性病灶切除术中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倩 赵心明 +3 位作者 宣立学 李二妮 李静 周纯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 目的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及定位术中辐射剂量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定位适中74处,过深14处,过浅9处,完全偏离病灶靶点6处。1次性切除病灶99处,4处病灶2次切除,标本平均体积为11.47cm3。检出良性病变占59.2%(61/103处);不典型增生8.7%(9/103处);乳腺癌32.1%(33/103处)。定位术中辐射剂量近似为常规摄影辐射剂量的2倍,11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应。结论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定位术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是目前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和定位准确度是影响病灶切除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且术中的高辐射剂量及患者在术中的护理均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向立体定位术 乳腺X线摄影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滑导丝超选联合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红兵 吴达军 +2 位作者 钟燎原 陈维顺 金少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超滑导丝超选联合鼻胆管引流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120例ERCP术或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70例高危患者术后置鼻胆管引流(A组),与50例非引流患者(B组)对照,64例超滑导丝超选... 目的探讨内镜下超滑导丝超选联合鼻胆管引流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120例ERCP术或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70例高危患者术后置鼻胆管引流(A组),与50例非引流患者(B组)对照,64例超滑导丝超选后插管(C组),与56例非超滑导丝超选插管(D组)对照,观察术后4、12及24h血清淀粉酶值、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A、B组患者术后4、12及24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187.32±65.13)、(487.54±121.84)、(297.68±79.64)和(327.67±97.86)、(689.47±236.58)、(436.82±173.58)(P<0.05),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8.57%和24.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16%(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胰管显影率分别为11.43%和24%(P<0.05),差异有显著性。C、D组患者术后4、12及24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148.58±45.41)、(411.43±108.97)、(237.38±59.76)和(388.53±106.34)、(728.64±248.42)、(478.57±197.25)(P<0.05),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6.25%和25.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13%与10.71%(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胰管显影率分别为0和35.71%(P<0.05),差异有显著性。A组中联合超滑导丝者术后4、12及24h的血清淀粉酶值均低于不使用超滑导丝者,且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于不使用超滑导丝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超滑导丝超选后插管联合鼻胆管引流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鼻胆管引流 超滑导丝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杰 陈沿东 刘培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4,共2页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的不孕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4例,行X线介入输卵管再通术;B组5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输卵管。两组输卵管疏通成功率(A组85.1%,B组76.9%)相近;1~2个月后,A组...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的不孕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4例,行X线介入输卵管再通术;B组5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输卵管。两组输卵管疏通成功率(A组85.1%,B组76.9%)相近;1~2个月后,A组输卵管再通率为85.1%,明显低于B组的91.9%(P〈0.05);随访2a,A组受孕率为22.9%,明显低于B组的40.4%(P〈0.05)。认为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导丝 输卵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导丝与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金水 张少炎 +4 位作者 张罕松 王铁虎 陈卫东 杨松 蔡晓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斑马导丝与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目的探讨斑马导丝与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LCBDE治疗1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46例使用斑马导丝为观察组,64例未使用斑马导丝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2.9±34.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53.4±50.4)min(t=2.379,P=0.019)。观察组中转开腹率10.9%(5/46),明显低于对照组31.2%(20/64)(χ2=6.330,P=0.012);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9.0(8.0,11.0)d,明显短于对照组11.0(10.0,14.0)d(Z=-4.604,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9%(5/46),与对照组15.6%(10/64)无统计学差异(χ2=0.514,P=0.473),其中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结石残留1例、休克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胆漏2例、结石残留2例、休克2例,2组共1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术中使用斑马导丝可提高腹腔镜下胆道镜操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斑马导丝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导丝定位和大体定位在网格辅助下对触诊阴性乳腺癌微钙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德新 李德春 +1 位作者 王光明 赵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术和大体定位结合网格在临床检查阴性乳腺癌微钙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患者乳腺X线发现钙化而接受立体定位术,42例患者大体定位。手术活检,术后在自制网格辅助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5例导丝定位患... 目的探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术和大体定位结合网格在临床检查阴性乳腺癌微钙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患者乳腺X线发现钙化而接受立体定位术,42例患者大体定位。手术活检,术后在自制网格辅助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5例导丝定位患者,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42例大体定位患者,3例二次扩大切除手术,其一次成功率92.86%。单纯钙化表现27例,结构扭曲伴钙化23例,致密影伴钙化计17例。其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34例。两组间准确率及满意度经2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X线立体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是对乳腺微小钙化定位定性诊断首选而有效的方法,其准确性、满意度均优于大体定位,而大体定位经济性及操作时间上优于导丝定位,而结合我科自制网格可以缩短病理取材时间,指导外科再次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触及乳腺癌 立体定位技术 乳腺X线 导丝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三维导丝定位对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雯 于代友 +2 位作者 刘秀梅 刘红娟 吴月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7例经乳腺X线检查发现的临床不可触及的可疑病变,采用术前三维导丝立体定位,留置导丝于病变区,引导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活检,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三维导丝立体定位...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7例经乳腺X线检查发现的临床不可触及的可疑病变,采用术前三维导丝立体定位,留置导丝于病变区,引导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活检,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三维导丝立体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为100%。87例病例中,恶性病例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原位癌6例;良性病变79例,其中包括癌前病变14例(不典型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放射状瘢痕1例)。结论乳腺三维导丝定位术定位准确,较精确的确定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部位,利于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导丝定位 不可触及乳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X线导丝定位活检诊断T_0期乳腺癌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薇 樊林 +1 位作者 王虎霞 王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对临床T0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有恶性可能的乳腺结构紊乱、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病灶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对临床T0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有恶性可能的乳腺结构紊乱、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病灶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病灶活检。结果25例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顺利。病理示乳腺癌8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增生症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慢性炎症1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2.0%,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变的性质,提高T0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摄影 导丝定位 乳腺活检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导丝断裂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彬 徐峰 +3 位作者 蔡贤华 李涛 张同会 杨楚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3-955,共3页
2015年11月,在1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长约7 mm导丝断裂,成功在内窥镜下用髓核抓取钳取出,继续将工作套管置入到手术靶点,顺利摘除突出髓核组织。术中出血10 ml,手术时间84 min。术后当天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从8分降至2分,... 2015年11月,在1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长约7 mm导丝断裂,成功在内窥镜下用髓核抓取钳取出,继续将工作套管置入到手术靶点,顺利摘除突出髓核组织。术中出血10 ml,手术时间84 min。术后当天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从8分降至2分,无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患者无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导丝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介入中上肢径路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浩军 于宗良 +3 位作者 朱建中 顾明 汪强 谷惠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03-70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中,上肢血管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近3年行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000例,如果0.035”J型导丝和亲水超滑导丝在右上肢血管推送过程中遇到阻力,遂撤出导丝,进行上肢局部血管造影...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中,上肢血管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近3年行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000例,如果0.035”J型导丝和亲水超滑导丝在右上肢血管推送过程中遇到阻力,遂撤出导丝,进行上肢局部血管造影.疑似桡动脉痉挛的,局部推注维拉帕米100~200μg后再次复查血管造影.结果仍有40例未能成功,其中桡动脉环9例、严重桡动脉狭窄18例、桡动脉发育细小8例、桡动脉痉挛5例,随机分成PTCA导丝组和改股动脉组.PTCA导丝组改用PTCA导丝,最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改股动脉组直接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局部出血、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95%比100%,P=0.746).PTCA导丝组操作时间长于改股动脉组[(950.0±125.3)s比(710.0±98.3)s,P=0.032].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50.0±6.3)ml比(47.0±5.9)ml,P=0.18].改股动脉组出血、血 肿并发症多于PTCA组(20%比0%,P=0.03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当上肢血管发生异常,常规导丝不能完成时,换用PTCA导丝,操作轻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特别对不适合经股动脉造影的患者尤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PTCA导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导丝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旭东 路雯 +3 位作者 李明哲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存在弥漫性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40处病变),依术者临床经验选择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存在弥漫性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40处病变),依术者临床经验选择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治疗;观察组37例(43处病变),通过压力导丝回撤技术测定FFR,观察FFR曲线是否存在明显压力"跳跃",对出现"跳跃"处的病变行介入治疗,对未见明显"跳跃"的病变行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植入药物支架33个,观察组植入药物支架1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观察期中,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指导下PCI治疗冠心病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减少了支架植入数量,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压力导丝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应用导丝引导胃管插入的体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静 林琦 边燕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17-1718,共2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为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昏迷患者,为保证昏迷患者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营养及热量,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注人流质饮食和药物,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的目的。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颈部多强直,部分患者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为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昏迷患者,为保证昏迷患者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营养及热量,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注人流质饮食和药物,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的目的。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颈部多强直,部分患者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处理,加上患者不能配合胃管插入,因而增加了胃管插入的难度。怎样快速有效的插入胃管,成为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在我科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胃管插入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在困难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森林 高永平 +4 位作者 乔占英 康建省 乔娜 李涛 马利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在困难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遇到困难ERCP操作659例,操作过程中均应用了导丝。结果灵活应用导丝会提高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丝在困难ERCP操作中发挥了重要... 目的探讨导丝在困难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遇到困难ERCP操作659例,操作过程中均应用了导丝。结果灵活应用导丝会提高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丝在困难ERCP操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内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胰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