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1
作者 冉景丞 蒙秉顺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高密度的芦苇群落会影响黑颈鹤的栖息地生境质量;(2)受芦苇扩张的影响,黑颈鹤原有夜栖地逐渐偏移,最远迁移距离为42 m,且夜栖地偏移方向与芦苇扩张方向相反,其夜栖地空间分布明显避开芦苇存在的区域;(3)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的觅食距离增加,且觅食地类型也会改变,觅食地与夜栖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达4148.14 m,觅食地逐渐由沼泽地转变为农耕地,但其并不是影响黑颈鹤觅食地改变的唯一因素;(4)黑颈鹤明显喜好浅水滩涂和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群落,明显不喜好芦苇群落,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喜好的生境减少,从而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5)芦苇扩张不仅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还会限制黑颈鹤的求偶、觅食、站立、游走和栖息等行为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栖息地变化和行为活动均受芦苇扩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芦苇扩张降低了黑颈鹤栖息地中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黑颈鹤的夜栖地和觅食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寸兴刚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为解决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本文以该保护区为例,对其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森林类型及分布、植被物种组成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划。文章评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 为解决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本文以该保护区为例,对其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森林类型及分布、植被物种组成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划。文章评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指出了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政策法规,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并与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以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本研究的成果旨在为相关人员和工程提供参考,确保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寻甸 黑颈鹤 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资源保护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尤琼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5期37-39,共3页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湿地植被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为黑颈鹤等珍贵野生动物提供了繁殖和栖息之地。目前,保护区的湿地植被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植被资源日益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湿地植被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为黑颈鹤等珍贵野生动物提供了繁殖和栖息之地。目前,保护区的湿地植被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植被资源日益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保护区仍然受到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该文对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保护策略,以期为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自然保护区 湿地植被资源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和侠日法调查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
4
作者 鲁春林 范雷 +5 位作者 李成能 赵一帆 李华婷 寸兴刚 苏寻 马庆兵 《云南林业》 2024年第8期88-91,共4页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成立时间较晚,对兽类资源调查开展不足,现存的兽类资料缺少,仅凭日常巡护过程中记录少量的兽类种类,难以支撑日常科研需要。为促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效益,云南寻甸黑颈鹤...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成立时间较晚,对兽类资源调查开展不足,现存的兽类资料缺少,仅凭日常巡护过程中记录少量的兽类种类,难以支撑日常科研需要。为促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效益,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从保护需求出发,加快构建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后续开展2~5年1次的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铗日法 兽类调查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幼中龄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陈丽红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幼中龄林抚育是重要的林业经营措施,可以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降低林木病害病死率,显著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幼中龄林抚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 幼中龄林抚育是重要的林业经营措施,可以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降低林木病害病死率,显著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幼中龄林抚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优化幼中龄林抚育措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改善卫生环境状况、降低森林病害和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促进社区共建共管、缓解社区保护与发展矛盾、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及整体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幼中龄林抚育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及分布初步调查
6
作者 苏寻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解云南导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昆虫的种类分布情况,采用样线法、诱虫灯调查、马氏网调查法、诱杯收集法等方式在保护区进行昆虫采集,对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共采集到昆虫2目68... 为了解云南导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昆虫的种类分布情况,采用样线法、诱虫灯调查、马氏网调查法、诱杯收集法等方式在保护区进行昆虫采集,对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共采集到昆虫2目68科151属205种。通过昆虫与海拔和生境的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区昆虫以高海技种类为主,主要栖息生境是草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寻甸黑颈鹤 自然保护区 昆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7
作者 寸兴刚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4期76-78,共3页
为解决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认知与保护需求,以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植被类型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划分并描述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受地... 为解决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认知与保护需求,以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植被类型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划分并描述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受地形、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植被类型也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寻甸黑颈鹤 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尤琼 《花卉》 2023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宣传宣教工作的现状的总结,分析了保护区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为保护区科普宣传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宣传教育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马竞一 和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优势定位,从挖掘自身资源、整合周边资源出发,提出发展路径,分别是实施“以保护黑颈鹤种群为主体,联动外围,辐射周边”发展规划,塑造“鹤舞雅江...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优势定位,从挖掘自身资源、整合周边资源出发,提出发展路径,分别是实施“以保护黑颈鹤种群为主体,联动外围,辐射周边”发展规划,塑造“鹤舞雅江,赏高原圣湖,寻人间净土”主题形象定位,按地域和需求恰当定位旅游客源市场,确立“打造世界级人鹤和谐共生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方向,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六核”生态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以期促进黑颈鹤保护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一鸣 黄键 +3 位作者 王革 熊忠平 赫尚丽 熊鑫鑫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探究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和生境的相关联系,采用搜寻法、网捕法、灯诱法在保护区进行昆虫采集,对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到的187种昆虫隶属11目58科134属,其中种... 为探究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和生境的相关联系,采用搜寻法、网捕法、灯诱法在保护区进行昆虫采集,对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到的187种昆虫隶属11目58科134属,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占采集到的昆虫总数的25.86%,其次为鞘翅目,占24.13%。不同海拔昆虫个体数量依次为:高海拔>低海拔>中高海拔>中低海拔。不同生境昆虫个体数量依次为:草地>耕地>湿地>灌木>华山松林。昆虫物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分布最广的是古北界和西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生境类型 种类鉴定 分布特征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规律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雷 《绿色科技》 2021年第4期149-150,153,共3页
指出了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到冬季,黑颈鹤都会飞来这里越冬。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对保护区黑颈鹤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达74只;越冬时间为11月上旬至次... 指出了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到冬季,黑颈鹤都会飞来这里越冬。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对保护区黑颈鹤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达74只;越冬时间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下旬,约125 d,12月中下旬,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达到高峰值,一直保持到3月初开始迁飞;2019年12月幼体占鹤群的比例为24%,表明越冬的鹤群活力较高,这保障了到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的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越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对觅食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宁 邝粉良 +1 位作者 夏峰 钟兴耀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25-32,共8页
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所选用的觅食地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越冬黑颈鹤的家庭鹤与集群鹤两种类群中对觅食地的8种生境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型、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最近水源... 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所选用的觅食地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越冬黑颈鹤的家庭鹤与集群鹤两种类群中对觅食地的8种生境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型、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最近水源距离和最近干扰距离)及其相对应的项目均表现出有相同的选择性。除家庭鹤更偏好选用上坡位(54.4%)作觅食地,而集群鹤更偏好选用下坡位(44.5%)作觅食地外;对其他因子的选择频次相差不大。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觅食地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其结果表明:对越冬黑颈鹤觅食地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对其两种类群而言,对家庭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坡向、干扰距离和植被高度;而对集群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水源距离、坡向和植被高度。越冬黑颈鹤所选择的觅食地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开阔(植被高度3~10cm,上坡位(54.5%))、距离水源较近(100~500m)、植被盖度适中(〉40%-〈60%)、背风[东北坡向(45.4%)和西南风(63.6%)]、缓坡(〈30°)、附近有人类活动(距100~700m)的鸭茅草草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中家庭鹤与集群鹤对觅食地选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水源距离、植被盖度和干扰距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 越冬黑颈鹤 觅食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与鸟类监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庆兵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云南省境内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着众多的黑颈鹤与鸟类物种。其中,黑颈鹤属于地球上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鸟。在我国,它主要局限于云南、青海等地。同时,黑颈鹤具有生育...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云南省境内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着众多的黑颈鹤与鸟类物种。其中,黑颈鹤属于地球上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鸟。在我国,它主要局限于云南、青海等地。同时,黑颈鹤具有生育率低、产量小等特点,一直在我国被列入重点保护的动物序列。故对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与鸟类监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目前,人工投食能吸引黑颈鹤在投食区域逗留活动较长时间,减少在农地里觅食受人为驱赶的影响;但目前投喂食物仅限玉米,食物种类单调。为此,提出了建议:2021年冬季的投食,应适当增加荞麦、小麦之类的粮食作物和小块马铃薯。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和研究,以期给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省级自然保护区 黑颈鹤与鸟类 监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红英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124-125,共2页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其独特的生态结构、自然概况以及功能特征,拥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其特有的稀缺性、自然性和脆弱性,都是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模式的必要条件,针对云南寻黑颈鹤省级自然...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其独特的生态结构、自然概况以及功能特征,拥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其特有的稀缺性、自然性和脆弱性,都是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模式的必要条件,针对云南寻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稀缺性、脆弱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规划的策略,以期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自然保护区 共建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生活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嵘 李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6,共8页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占66.76%,陆生植物91种,占25.14%。对区内各植物生态生活型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齐全;②区内首次发现以沉水植物水毛茛、岛田水筛及尖叶眼子菜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群落;③丰富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157种)是区内的主要植物资源;④残留在多石山坡和人工林下的陆生灌木矮高山栎见证了矮高山栎灌丛曾是本区山丘重要原生植被类型之一,而陆生多年生灌木状竹类海竹所形成的海竹灌丛亦为本区以及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的特有原生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包 黑颈鹤 自然保护区 植物生态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生境破碎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正林 杨顺强 +2 位作者 吴银梅 田虹 周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1期63-65,共3页
游客的旅游活动不同程度地给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调查研究其生境破碎化情况,对生境破碎化因素、干扰面积、干扰形状及干扰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调查区域生境破碎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其次为... 游客的旅游活动不同程度地给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调查研究其生境破碎化情况,对生境破碎化因素、干扰面积、干扰形状及干扰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调查区域生境破碎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其次为自然因素;沿着道路两侧向外延伸,人为的践踏程度逐渐减小,生境破碎化程度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生境破碎化 大山包乡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2 位作者 陈芳 罗杰 胡海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47-1957,共11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中用于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的环境变量数据多存在分辨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在研究小尺度物种生境适宜性时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黑颈鹤的出现点数据与光学、雷达遥感...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中用于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的环境变量数据多存在分辨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在研究小尺度物种生境适宜性时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黑颈鹤的出现点数据与光学、雷达遥感数据及地形辅助数据得出栖息地与觅食地特征,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草海越冬黑颈鹤细尺度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运用多源遥感和地形辅助数据生成的环境变量结合MaxEnt预测黑颈鹤的栖息地与觅食地效果都较为优秀,两者受使用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值(AUC)值均大于0.94;(2)距耕地距离、距水域距离、水深及距建筑距离是影响黑颈鹤栖息地主要环境因子,而影响觅食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则是距耕地距离、优势植被、距建筑物距离和水深。(3)草海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与觅食地的最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较小,栖息地与觅食地最、次适宜区总和分别为6.404km^(2)与12.644 km^(2),占比仅为研究区的6.43%和12.69%。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人为干扰源主要是游客和当地的居民,潜在地威胁着黑颈鹤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因此,为了避免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与觅食地的退化,提出在保护区划定指定的观鸟和拍摄地,增强游客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禁止游客私自进入栖息地等建议,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觅食地和湿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草海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现状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文芳 应红涛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4期151-152,共2页
指出了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珍贵鸟类,急需拯救的稀有濒危物种,世界上大约仅有数千只。在云南会泽越冬黑颈鹤已达760多只,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700多只,斑头雁4000多只,赤麻鸭3000多只,是云南省大型水禽最多的地区之一。加强会泽县... 指出了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珍贵鸟类,急需拯救的稀有濒危物种,世界上大约仅有数千只。在云南会泽越冬黑颈鹤已达760多只,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700多只,斑头雁4000多只,赤麻鸭3000多只,是云南省大型水禽最多的地区之一。加强会泽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基于此,针对其现状提出了保护区发展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会泽自然保护区 现状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在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与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媛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基于移动GIS和WebGIS技术构建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多维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高清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持,将ArcGIS Server地图缓存技术融入其中,通过移动GIS进行自然保护区巡护信息采集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采用WebGIS技术在网络客户... 基于移动GIS和WebGIS技术构建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多维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高清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持,将ArcGIS Server地图缓存技术融入其中,通过移动GIS进行自然保护区巡护信息采集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采用WebGIS技术在网络客户端实时对后台服务器数据进行下载更新,从而实现移动端和网络端的信息同步。文中在操作方式、数据采集方式、采集精度、照片和视频采集以及影像分辨率等方面进行了新旧系统比对。应用效果表明,这种移动化、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模式,使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及其越冬地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移动GIS 移动信息采集 实时监控 综合管理平台 影像分辨率 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植物
20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69,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记载了“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野生、栽培和外来入侵植物72科197属358种。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系统位置,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生态生活型,形态特征,物候,以及在大山包的分布地点、... 内容简介:本书记载了“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野生、栽培和外来入侵植物72科197属358种。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系统位置,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生态生活型,形态特征,物候,以及在大山包的分布地点、海拔和生境,凭证标本,自然分布状况和分布区类型,经济用途。每种植物附彩色图版一幅,显示该植物在保护区的分布地点及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黑颈鹤 中国 形态特征 分布区类型 内容简介 中文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