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根”: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步 被引量:3
1
作者 仲呈祥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42-43,共2页
文学是人学,它所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人的心态。而心态的形成,主要乃是一定民族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文化所涵,又博大精微。它涵盖整个社会,确是一个“牵毫发而串动古今上下的关联域”(阿城:《又是一些话》)。因此,文学欲以历史的、美学... 文学是人学,它所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人的心态。而心态的形成,主要乃是一定民族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文化所涵,又博大精微。它涵盖整个社会,确是一个“牵毫发而串动古今上下的关联域”(阿城:《又是一些话》)。因此,文学欲以历史的、美学的目光来宏观地观照人类复杂的心态,就一定要强化渗融其间的民族文化意识,这实在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了的。 时下出现的文学创作自觉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民族文化意识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博大精微 审美观照 西部电影 文学创作 关联域 历史积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还是“西化”——关于我国文学发展方向问题的辩难
2
作者 官晋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5-68,共4页
近年来,由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真正落实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提倡,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与创作一样,都打破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格局,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单调走向丰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繁荣局面。尤其是在关于我国文学发展方向的这... 近年来,由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真正落实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提倡,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与创作一样,都打破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格局,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单调走向丰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繁荣局面。尤其是在关于我国文学发展方向的这个重大问题上,自1981年以来,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索。到去年,又出现了以韩少功、阿城、郑义和以李洁非、张陵为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对这两种在当前文坛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响的思潮,笔者不敢苟同,欲在此谈谈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西化” 国文 西方现代派文学 发展方向 张陵 韩少功 民族文化传统 作家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