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传承
寺庙教育
学校
教育
傣族男童
和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云南傣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及特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古永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傣族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南等沿边各地,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多为土司之地。元代,傣族地区的儒学教育,实际处于空白状态。明清两代,傣族地区虽然办学的规模及效果各不相同,但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该地区的教育已成为国家教...
傣族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南等沿边各地,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多为土司之地。元代,傣族地区的儒学教育,实际处于空白状态。明清两代,傣族地区虽然办学的规模及效果各不相同,但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该地区的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政策,以国家政治的需要而变化,在儒学、书院不断增加的同时,增置了数量众多的义学;在改流较早的地方,施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文教政策,以儒学教育为主;改流稍晚之地,儒学教育、寺庙教育相伴而行,两者互为补充;未改流地方,则以寺庙教育为主,形成二元化的教育体系。明清傣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变落后习俗以及维护边疆安全,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傣族
教育
儒学
义学
寺庙教育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7JJD880234)资金资助
文摘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关键词
傣族文化传承
寺庙教育
学校
教育
傣族男童
和尚生
Keywords
the transmi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Dai culture
monastic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Dai boys
monk students
分类号
G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云南傣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及特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古永继
机构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基金
云南省民族研究院课题<清朝
民国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及其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傣族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南等沿边各地,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多为土司之地。元代,傣族地区的儒学教育,实际处于空白状态。明清两代,傣族地区虽然办学的规模及效果各不相同,但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该地区的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政策,以国家政治的需要而变化,在儒学、书院不断增加的同时,增置了数量众多的义学;在改流较早的地方,施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文教政策,以儒学教育为主;改流稍晚之地,儒学教育、寺庙教育相伴而行,两者互为补充;未改流地方,则以寺庙教育为主,形成二元化的教育体系。明清傣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变落后习俗以及维护边疆安全,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傣族
教育
儒学
义学
寺庙教育
特点
Keywords
period of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Dai education
Confucianism
tuition-free community school
templ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G639.29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
陈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清时期云南傣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及特点
古永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