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对单糖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萍 王仲如 +2 位作者 程哲 张彩红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以二苯基胺和对-二溴联苯合成新型硼酸衍生物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DBBA)。用DBBA作为荧光探针,在2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各种单糖,如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进行识别研究,并且计算了DBBA与各种单糖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二苯基胺和对-二溴联苯合成新型硼酸衍生物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DBBA)。用DBBA作为荧光探针,在2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各种单糖,如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进行识别研究,并且计算了DBBA与各种单糖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硼酸衍生物对果糖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初步探讨了DBBA与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的识别机理,表明DBBA能够识别单糖,DBBA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它与单糖分子结合后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其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 果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志花 赵林秀 +1 位作者 曹端林 王建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胺解反应合成了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测定了MDC的熔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胺解反应合成了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测定了MDC的熔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DMC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MDC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DA用量5g、DMC用量80mL、无水醋酸锌用量0.2g、反应温度140℃、反应压力0.2MPa、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MDC收率达到90%。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离容易、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酯 4 4’-氨基二苯基甲烷 4 4'-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4 4'-甲烷异氰酸酯 胺解 醋酸锌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苯二硫酚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志铭 李夏 +3 位作者 周昌敏 何兆桓 李国良 姚丽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共7页
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四氢呋喃和抗坏血酸,对传统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1,2-苯二硫酚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用4种常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WG)... 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四氢呋喃和抗坏血酸,对传统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1,2-苯二硫酚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用4种常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WG)、68%霜脲锰锌WG和55%唑醚代森联WG]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1,2-苯二硫酚浓度为12 mmol/L、代森锰锌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p H 9.3)及代森联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p H 10.0)解络合、且同时添加体积分数为4%的四氢呋喃和40 mg/L的抗坏血酸时衍生化条件最优。除55%唑醚代森联WG外,其他3种商品杀菌剂待测液在衍生化后48 h内均保持稳定且相对标准偏差<5%,满足测试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检出目标物明确,不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常见代谢物乙撑硫脲及二硫化碳的影响,检测效率高,适用于该类杀菌剂的批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1 2-硫酚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代森锰锌 代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王婷 宋育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P3R抑制剂(2-APB)组、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 目的探讨抑制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P3R抑制剂(2-APB)组、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组,每组10只。模型组、2-APB组、BAPTA-AM组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注射APAP前30 min,2-APB组腹腔注射2-APB(20 mg/kg),BAPTA-AM组腹腔注射BAPTA-AM(2.5 mg/kg)。腹腔注射APAP 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及MAMs变化;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的Ca^(2+)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P3R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水平有所升高(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心性坏死;透射电镜示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内质网肿胀断裂,MAMs数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增加(P<0.01);MFN1、MFN2蛋白表达降低(P<0.01),IP3R1及GRP7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2-APB组和BAPTA-AM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下降(P<0.01),肝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MAMs减少,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减少(P<0.01),MFN1、MFN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IP3R1及GRP7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抑制IP3R-Ca^(2+)途径可以保护APAP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肝脏Ca^(2+)水平、减少MAMs数量、调节MAMs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 肝损伤 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 1 2-双(2-氨基氧基)-乙烷-N N N′N′-四乙酸 肌醇-1 4 5-三磷酸受体 钙离子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酸酸化[emim]BF_4离子液体中4,4’-MDC的合成反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利彦 耿艳楼 +1 位作者 赵新强 王延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7-470,共4页
针对液体酸存在的设备腐蚀及回收利用问题,利用质子酸酸化的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emim]BF4)离子液体(ILs)既作反应溶剂又作催化剂,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反应。考察了... 针对液体酸存在的设备腐蚀及回收利用问题,利用质子酸酸化的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emim]BF4)离子液体(ILs)既作反应溶剂又作催化剂,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离子液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4,4’-MDC合成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70℃、n(MPC)/n(HCHO)=4/1、wt(ILs)/wt(MPC)=4/1、1.5h,此时4,4’-MDC产率为71.7%、选择性为71.9%。借助超声波对反应后的酸化离子液体进行萃取提纯,处理后的酸化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时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 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用量对苯并噁嗪树脂合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艳肖 朱蓉琪 顾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6-869,共4页
以甲醛、苯酚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固定其他反应条件,只改变甲醛用量(n(甲醛)∶n(MDA)),合成了一系列MDA/苯酚型苯并噁嗪树脂(简称苯并噁嗪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苯并噁嗪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 以甲醛、苯酚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为原料,固定其他反应条件,只改变甲醛用量(n(甲醛)∶n(MDA)),合成了一系列MDA/苯酚型苯并噁嗪树脂(简称苯并噁嗪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苯并噁嗪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苯并噁嗪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通过测定凝胶化时间和示差扫描量热方法对苯并噁嗪树脂的热固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甲醛用量对苯并噁嗪树脂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甲醛)∶n(MDA)=4.2~4.8时,苯并噁嗪的成环率较高,副产物较少,苯并噁嗪树脂的凝胶化时间相对较长,固化放热峰值温度较高;当n(甲醛)∶n(MDA)=4.4时,苯并噁嗪单体的成环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噁嗪 合成反应 甲醛 4 4’-氨基二苯基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