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内涵及其转变——一项从人本学到新世界观的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义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马克思在多个文本中用"对象性活动"来刻画人的"实践",但其内涵发生了重要转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服务于人本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反映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经济异化的最初思考;... 马克思在多个文本中用"对象性活动"来刻画人的"实践",但其内涵发生了重要转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服务于人本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反映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经济异化的最初思考;《神圣家族》一方面坚持从人的本质出发、深入阐释人的对象性本质,另一方面又赋予对象性、实践性活动以现实性的内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对象性活动"则转变为马克思界划自己与费尔巴哈之差异的概念,其核心已经不再是抽象的人本学设定,而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社会变革为指向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活动 实践 人本学 新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天地之化育”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比较与汇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的本体论”建构论纲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南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0,17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乃是自身的深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但要实现这一点,须有这一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两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乃是自身的深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但要实现这一点,须有这一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两个核心命题高度相似,便启示着其中存在这样一种契合点。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同”与“异”的分析,可以勘察两者之间汇通与交互吸纳的可能性,引导出一种对于现代哲学之“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式的回答,以能由之而初步建构起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事”的本体论框架。尽管这一契合点所展示出来的还只是一个轮廓性的框架,却也蕴含着能够进一步发展充实自身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生”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的本体论 对象性活动 “赞天地之化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与实践的区别
3
作者 王学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5-48,共4页
关于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实践三个概念,国内论者通常不加以区分,作为同义或近义词来使用。虽有少数论者提及它们内涵有所不同,但也没有细加甄别。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原则区别的。
关键词 对象活动 对象性活动 客观事物 相互作用 具体表现 交往活动 实践 目的性 人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当代意义
4
作者 柳祥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象性活动原则,作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马克思在全新的思路上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理论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自我活动”原则... 对象性活动原则,作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马克思在全新的思路上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理论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自我活动”原则加以创造性整合的结晶。它实际上是展开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打开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钥匙,是理解和重建当代人与自然界现实统一性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对象性关系 对象性活动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7,共7页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抽象人本学来说明《手稿》的哲学立场,而忽...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抽象人本学来说明《手稿》的哲学立场,而忽略了其中已经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但是,异化劳动是以对象性活动为解释原则而得出的结论",对象性活动"比"异化劳动"更能说明《手稿》的真实内容和哲学原则高度,更能体现马克思此时陷入的抽象人本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新旧交替的思想阵痛。透过"对象性活动"的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连续性便可得到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异化劳动 实践 新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自我意识”与马克思对象性活动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贾云飞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1期44-53,共10页
"对象性活动理论"一直作为理解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就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建构依据而言,"如何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本身的理解"问题尚处在晦暗不明中。... "对象性活动理论"一直作为理解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就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建构依据而言,"如何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本身的理解"问题尚处在晦暗不明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不妨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入手,揭示作为展现人的生命本质的对象性活动,然后以此为基础理解个体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和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活动,最终借助对象性活动的理论内涵阐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理解"马克思对象性活动的建构"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人=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意识 对象性活动 实践活动 社会历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
7
作者 张红岭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活动"原则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马克思之"对象性活动"原则,既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的纯粹的"理性辩证法",又批判并超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使马克思存在论建基于新的哲学原则之上,并为全新地理解人和自然的本质存在提供了存在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对象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的考察
8
作者 申富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165,共9页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所谓“对象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涉及人的本质与对象本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认知层面表现为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知主体建构论,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本规定的生产实践基础论,在社会理论和人学理论方面以关系主义分析视角超越了实体主义本质论,在研究方法层面则体现为当事人与观察者双重视角的对照。”②具体到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上,我理解的“对象性”指翻译主体与翻译文本及其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关于对翻译活动内在属性、形式、构成、目的等的一种认知。它最关注的就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主体要认识的翻译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涉及翻译实践的“技”的问题,也涉及对翻译学之“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翻译属性 翻译文本 认知层面 对象性活动 走向世界 实体主义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本质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构建
9
作者 段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基于特定文化哲学传统而产生的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相遇,形成了适合中国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精神。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这一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结合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奠定基础。唯此,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终将自我诞生,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也必将坚定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本质力量 感性意识 文化伦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之“对象性—活动”逻辑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添 袁祖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4期22-34,共13页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度仅仅在于表明实体主义本质观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追问“根据”问题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要。以“对象性—活动”人学为理论基点,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实体主义本质观所隐藏的“非对象性”这一非关系主义的根源性理论缺陷,并从主体与客体两个理论向度及其实践性的统一上完整地建构了对于人的本质的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及严重的全球性生存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深刻彰显了一种新的生存智慧与文明形态,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对象性活动 关系主义 反本质主义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的活动”与“对象性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琴 王文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9,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开启了一条使"现实的人"通往"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新的道路,使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获得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直观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占有
12
作者 张乾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7,160,共9页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与自然的力量,以确证和占有为切入点有利于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人类感觉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共同构成马克思视野中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与自然的力量,以确证和占有为切入点有利于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人类感觉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共同构成马克思视野中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史,而以人类为主体的确证和以个体为主体的占有不是同一历史环节。个体在占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历史阶段,能够以感觉需要的满足实现自我享受,可以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完整性发展自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对象,也生成了具有全面深刻感觉的人类,却无法满足劳动者个体的丰富感觉需要,甚至使自身逐渐丧失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力量”的“类”确证和“个体”占有处于错位状态,只有通过扬弃私有财产和变革生产关系,人类总体和个体才能在更高的历史阶段实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占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力量 感性对象性活动 确证 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天宝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个体发展 人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 人的活动 决定性因素 皮亚杰 外部言语 素质和能力 对象性活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关系中的客体:论艺术对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锡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50,共9页
大家都在思考、研究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但似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正确地找到了切入研究对象的真正入口,从而取得理想的成果。我认为,研究的出发点应建基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位置,而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和揭示了艺术的真实位置的是马... 大家都在思考、研究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但似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正确地找到了切入研究对象的真正入口,从而取得理想的成果。我认为,研究的出发点应建基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位置,而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和揭示了艺术的真实位置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将艺术确定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样,探讨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解析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在审美关系中,对象的性质无可否认地考验着人的相应的本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本质力量对象 对象客体 掌握世界 研究对象 社会生活 规定性 主体自觉 对象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实践对象化理论(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山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5,共5页
探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以及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本质,对于揭开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秘密”,具有根本性的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不仅仅是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完整... 探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以及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本质,对于揭开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秘密”,具有根本性的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不仅仅是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完整统一性,也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整体性的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关系 自然存在物 对象性活动 实践对象 马克思 人的对象 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活动 自然界 人的自然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活动主体之我见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文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当前,在关于领导活动主体的讨论中,基本上存在着三种意见,即:领导者是主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组成复合主体;被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主体。这几种意见的分歧,笔者认为,主要来源于对“领导活动”和“主体”这些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而非出于历... 当前,在关于领导活动主体的讨论中,基本上存在着三种意见,即:领导者是主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组成复合主体;被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主体。这几种意见的分歧,笔者认为,主要来源于对“领导活动”和“主体”这些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而非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立场之相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活动 活动主体 领导科学 人民群众 作用对象 职能服务 程民 对象性活动 操作活动 功能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活动的道德教育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洪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7-69,共3页
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真正基础;
关键词 道德教育意义 自我教育 对象性活动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认识和评价 儿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逻辑范畴 意义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实践对象化理论(下)
18
作者 山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32,共8页
4.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属人本质和主体能力同客体对象的属人本质和性质存在着内在的相关律;而这种内在的相关律是在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实现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发展程度,既取决于主... 4.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属人本质和主体能力同客体对象的属人本质和性质存在着内在的相关律;而这种内在的相关律是在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实现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发展程度,既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性质,又取决于与主体的本质力量相对应的对象的性质;而对象之成为人的现实对象,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属人的现实,同样也既取决于客体对象的性质,又取决于与对象性质相适应的人的本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外化 双向对象 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对象 异化现象 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 实践主体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的对象化
19
作者 孙子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36-42,共7页
近年来在关于文学主体性的争论中,有一个主要问题未引起重视,这就是文学的对象化问题。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看,文学的主体性的实质,就是作家的主体性在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的表现。文学创作,归根到底,乃是作家的自我实现。因此,... 近年来在关于文学主体性的争论中,有一个主要问题未引起重视,这就是文学的对象化问题。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看,文学的主体性的实质,就是作家的主体性在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的表现。文学创作,归根到底,乃是作家的自我实现。因此,要谈文学的主体性,就要落实到对象化这个问题上。对象化,是文学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下面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 文学主体性 创作主体 文学创作 作家 黑格尔 文学本体论 费尔巴哈 对象性活动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考点滴──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
作者 阙维军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67-69,共3页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考点滴──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阙维军"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及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考点滴──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阙维军"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及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对人类主体性活动本质的高度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力量 新闻传播 对象 经济学 马克思 美的本质 对象性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 哲学 自由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